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发布《聊城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25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全面达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赤泥除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赤泥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全量焚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工业固废> 政策> 正文

聊城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2-10-18 11:38 来源: 北极星固废网

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发布《聊城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25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全面达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赤泥除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赤泥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2%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市城区和其他县(市、区)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分别达到55%和45%,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绿色生活方式全面铺开,力争建成“无废细胞”300个以上。公示期为2022年10月17日--10月26日。

聊城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乡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综合再生资源管理需求,结合聊城市产业特点制定实施方案。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有效提升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开启美丽聊城建设新征程,为实现“六个新聊城”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顶层统筹、问题导向

加强顶层统筹调度,推进聊城市固体废物领域专项立法,填平补齐能力短板,加快部门协同形成创建合力。着力解决聊城市当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危险废物收运体系不完善、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不充分、生活垃圾分类不系统、建筑垃圾管理不规范、信息化管理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靶向施策、重点突破。

(二)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聊城“无废城市”建设重要理念,结合聊城市产业特色和城市发展定位,重点解决固体废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找准“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以及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坚持绿色引领、创新驱动

深化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理念,培育“无废文化”新风尚,融入城市管理、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从源头减少各类固体废物产生量,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模式,保障重点任务与项目落地实施,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可持续。

(四)坚持权责明确、多元共治

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引领“无废城市”建设,创新“无废城市”建设组织协调机制,厘清部门职责,发挥全社会各行业力量,按照党政主导推动、部门协同推进、企业自我约束、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监督的建设模式,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坚持项目先行、市场主导

发挥重大项目“领航员”作用,聚焦“无废城市”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土地、资金、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全力提速在建项目、谋划类项目建设,加快补齐能力短板,助力高质量发展。

(六)坚持信息赋能、监管联动

打造“无废城市”智慧监管平台,面向管理需求开发多领域“无废”建设应用场景,深化“无废”建设智慧管控。加快打通各类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与平台互联互通。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着力打造固体废物监管“一张网”。

(七)坚持舆论宣传、全民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激发多层级、多主体、多样化、多元化“无废细胞”创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实现“无废细胞”场景全覆盖。挖掘各类媒体资源,发挥“无废细胞”带动作用,进一步丰富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形成“无废城市”全民参与共建的良好氛围。

第二章 目标与指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全面达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赤泥除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赤泥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2%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市城区和其他县(市、区)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分别达到55%和45%,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绿色生活方式全面铺开,力争建成“无废细胞”300个以上。

二、指标选择与目标设定

本实施方案提出了25项必选指标,33项其他指标,另设置特色指标2项,共60项。具体见表3- 1。

表3- 1聊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61.png

62.png

63.png

64.png

65.png

66.png

三、实施范围及时限

(一)实施范围

全市行政管辖区域,包括8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合计135个乡、镇、街道(其中:街道32个,镇98个,乡5个),总面积8628平方公里、覆盖人口592.79万。

(二)实施时限

基准年:2021年。

建设阶段:2022年-2025年,完成“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任务,“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基本完善,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低、循环利用水平高、填埋处置量少、环境风险小的长效体制机制。

巩固阶段:2025年以后,持续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到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标杆。

第三章 重点建设任务

一、促进重点产业提质“增绿”,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一)推动低碳发展,突出抓好源头减量

1.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推动淘汰涉固体废物产生的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突破一批工业绿色转型核心关键技术,探索原料减量化与废物减量化途径。围绕临清市和阳谷县的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高新区和茌平区的化工产业、临清市和冠县的纺织服装产业、临清市和高唐县的造纸产业、东阿县和莘县的医药食品产业等传统重点产业,加快提升改造。(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以下各项工作均需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单独列出)制定聊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2.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行绿色工业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以有色金属、化工、汽车、造纸、纺织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绿色工厂创建,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园区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园区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引导推动信发集团、祥光集团、鲁西化工等大型企业集团开展“无废园区”、“无废集团”建设。到2025年底,建设省级以上绿色园区3家、绿色工厂20家,培育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5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10种以上,构建绿色供应链2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等)支持各类园区持续进行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祥光生态工业园、信发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工业园区走集约发展模式,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完成历史遗留窑坑修复,到2025年完成1座绿色矿山建设。(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推进清洁生产节能降碳

实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分级管理,深入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评价认证,探索开展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整体审核模式试点。(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碳达峰行动,制定实施聊城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探索制定专项碳达峰行动方案。(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动煤电、煤化工等行业开展全流程碳减排示范工程。以鲁西工业园为试点,围绕结构性减碳、技术性降碳、管理性节碳,积极制定节碳措施。制定聊城市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推动电力热力企业开展清洁原料和能源替代,减少燃煤炉渣、飞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到2025年,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碳排放强度降低幅度完成省下达目标。(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二)强化技术攻关,推动实现高效利用

1.推进赤泥等资源化技术攻关

以赤泥减量化和规模化高效综合利用等为目标,重点攻克赤泥改性分质利用、低成本脱碱等关键技术。支持信发集团建设国家级赤泥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围绕赤泥规模消纳和有效利用,推广赤泥在公路、市政道路、厂区和房建基础等土建工程规模化路基应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探索造纸企业污泥处理处置新路径,突破造纸污泥制砖的单一途径,引进制作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技术工艺,并在临清市选取试点企业,推动新技术实施落地。(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推进赤泥、冶炼废渣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产品等标准制订,强化与下游应用领域标准间的衔接,鼓励制定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标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建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绿色基金等的引导激励作用。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发挥公共机构示范作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等)持续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扩大工业副产石膏高值化利用规模,鼓励电石渣制备生产高效烟气脱硫剂技术。推进赤泥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茌平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存量消减计划;赤泥历史存量较大的单位,应当制定分阶段改进和消纳计划,并实行废物减量和以废定产措施。支持信发集团、鲁西化工、祥光铜业等骨干企业开展高效、高质、高值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除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赤泥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审批局等)

3.推动综合利用模式创新

因地制宜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多产业、多品种协同利用,在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重点行业推广“固体废物不出园(厂)”模式,在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推行“厂内+厂外”双循环模式。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煤电、钢铁、有色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筑、建材、市政、交通、环境治理等产品应用领域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大型生态环保产业集团,打造粉煤灰、脱硫石膏循环利用产业园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三)健全制度体系,着力提升治理能力

1.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分类贮存

全面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调查,统一名称、类别、代码等信息,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工作模式。到2025年,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标准化收贮运项目,满足辖区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分拣、贮存需求。(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以赤泥等难利用冶炼渣为重点,加强贮存处置环节环境管理,推动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贮存处置设施。(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2.保障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

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编制《聊城市“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推动利用燃煤锅炉、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统筹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设施布局,适时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项目和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通过以评促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县(市、区)率先实现新增工业固体废物能用尽用、存量工业固体废物有序减少。(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等)

3.强化工业固体废物跟踪管理

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实施电子化管理,推进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使用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开展申报登记。到2025年,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申报登记率达到80%以上,电力、冶炼、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实现100%申报登记。(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局等)严格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跨省转移利用备案制度,深入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制度。(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二、推动多元化循环发展模式,开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新格局

(一)抓实抓细源头管理,实现农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1.推进标准地膜及生物降解地膜使用

推广应用0.01毫米以上的标准地膜,实现超薄地膜使用量零增长。组织各地开展地膜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销售0.01毫米以下聚乙烯地膜行为。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筛选地膜使用大县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到2025年,率先在粮食、果蔬主产区域实现大田生产地膜零增长。(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2.源头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

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使用。重点发展粮棉作物高效增产施肥技术模式和蔬菜果树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在集中连片农业生产地区推行高效施药机械防治技术,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鼓励和引导农民施用商品有机肥,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生产技术模式。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等)

3.推进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

在规模养殖场全面推行粪污处理基础设施“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标准化建设。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智能化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等协同处理设施和服务中心改造雨污分离管道系统。到2025年,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8%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二)完善收储运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固体废物收集效果

1.推动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建设

建设村级临时存放点-乡镇收储暂存场所-县级标准化收储中心的三级体系。鼓励各乡镇(社区)建立一个及以上收储暂存场所,在田间地头设置村级临时存放点。鼓励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满足当地秸秆产生能力的标准化收储中心。以多个收储中心为一片区,引进规模化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通过政府介入与农户签订合约,保障秸秆来源稳定。到2025年,秸秆收储运体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2.建立区域畜禽粪污集中收处中心

鼓励在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一个满足需要的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置中心,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运营,统一收集县域内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推广堆沤肥还田、液体粪污贮存还田、沼肥还田等技术模式,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推动形成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到2025年,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等)

3.开展农用薄膜收储运全覆盖试点及推广

按照“谁使用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专业机构处置、市场主体承担、公共财政补充”的模式,科学规划农用薄膜覆膜区域。在蔬菜种植连片区,每1-5万亩至少设置一个回收站点,推动农膜机械化捡拾。鼓励废旧农用薄膜回收贮运网络与再生资源、生活垃圾处理、农资销售网络等相结合,探索建立废旧农用薄膜回收贮运网络。到2025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2%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4.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

结合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试点工作,推进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一个满足当地产生能力的农药包装废弃物收储站点。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式委托1家以上农药批发经营者或回收服务机构负责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集中贮存和运输。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有偿式回收,调动农户回交积极性。各收储站点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到2025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拓宽资源化利用途径,提高农业固体废物利用附加值

1.坚持秸秆科学还田与多元利用并举

推广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覆盖还田、腐熟还田等技术,提高秸秆粉碎还田质量和肥料化利用水平。推广秸秆制备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固化成型及炭化、秸秆“三素”分离等技术应用。推广利用青储、氨化和发酵等技术制作秸秆饲料。鼓励发展生物加工、秸秆造纸、秸秆板材、装饰材料等产业。每个县(市、区)分片区培育一家以上秸秆资源化利用企业,在利用企业辐射不到的区域,推广移动式秸秆加工利用模式。到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推行畜禽粪污、秸秆和蔬菜瓜秧协同处理

推广东昌府区沙镇、阳谷县阿城镇、高唐县尹集等乡镇的阳光堆肥技术,协同处置秸秆、瓜秧等农业固体废物,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升级。以区域为中心,着眼发展种养结合,促进种养循环、种养匹配,推动建立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机制。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3.推广废旧农膜资源利用技术

积极引导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开发和引进推广利用废旧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产品附加值。依托废塑料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促进农膜规模化利用。探索分离瓜秧中地膜和塑料绳新技术,推广可降解地膜及瓜秧绳。强化废旧农膜资源化支撑服务,组织引进或开发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微生物制品等,加强技术培训力度。(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等)

(四)强化技术模式创新,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水平

1.推动畜禽粪污技术服务网络建设

组织各县(市、区)将规模以下畜禽粪污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建立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推广畜禽粪污收集、贮存、运输等配套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健全多方共赢利益联结机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等)

2.探索培育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推广农牧结合、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打造畜禽养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阳谷县、东阿县为重点,开展绿色循环高效农业试点示范。以临清市、高唐县、茌平区为重点,突出肉牛、肉羊、肉鸭、肉兔等畜禽养殖,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禽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3.健全病死畜禽收集运输处理规范体系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快完善以集中处理为主,布局合理、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以政府采购的形式招标病死畜禽转运企业,全市布局3-5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企业,建立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鼓励大型养殖场、屠宰场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支持研究新型、高效、环保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装备。到2025年,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等)


三、坚持城乡统筹分类,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一)落实分类收运制度,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1.建立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

采取节约粮食等源头减量措施,推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办公用品等循环使用,使用再生办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倡导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可再生、可降解的产品,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行业应当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减少包装废物的产生,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2.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制

落实《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强化考核监督机制。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闭环管理,分年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运营机制,提升农村保洁质量。到2025年,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3.提升生活垃圾前中末端分类处置能力

提升前端分类能力,实现城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四分类设施全覆盖。在城镇每个住宅区内至少设置一处20-30m2的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收集房,同时设置一处20-30m2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暂存点。在东昌府区、经开区、高新区及旅游度假区共计新建15座转运站,其他县(市、区)视情建设。(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创新运行机制,提升有害垃圾收运能力,各县(市、区)政府承担处置费用。(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推广垃圾分类“街区绿岛”模式。各县(市、区)分别建设一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分拣处理中心,分拣中心由第三方建设运营。以相邻多个乡镇为一片区,建立生活垃圾回收站点,由分拣中心运行。(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推动东昌府区城镇垃圾分类及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其他县(市、区)视情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莘县700t/d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保证2025年建成使用。规划市城区和其他县(市、区)新建满足30年使用要求的飞灰填埋场,保证飞灰处置需求。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4.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按照“户投递、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作业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保洁人员、清运车辆及其他设施配备。每个村庄和社区按实际情况,投放若干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秸秆和畜禽粪污处协同理。推进冠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创建。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60%以上。(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等)

(二)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扩宽厨余垃圾利用途径

1.增强厨余垃圾回收处置能力

在乡镇驻地以上地区,按照50户一组的标准,投放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在市城区建设一座200t/d厨余垃圾处理厂、在冠县建设一座100t/d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在高唐县建设一座100t/d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其他县(市、区)视情建设处理厂。探索新型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视情推进农村地区厨余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2.推动餐厨垃圾多元化回收处置

加强餐饮服务单位做好餐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和处置。餐厨垃圾收运采用定时定点直运方式。逐步扩大餐厨垃圾收集覆盖范围,将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等产生的厨余垃圾纳入餐厨垃圾处置体系。开展餐厨垃圾源头分质分流处理技术可行性研究,在餐饮集中区域、大型酒店(餐馆)、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实施餐厨垃圾前端分质分流处理技术示范。推广餐厨油脂制作工业级混合油,原水发酵制作沼气,剩余餐厨细渣养殖黑水虻的资源化利用模式。(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3.加强餐厨垃圾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监督并指导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企业不断扩大收运处置协议签约范围,严格监管餐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各个环节,严厉查处违规处置餐厨垃圾的行为,确保餐厨垃圾规范处置。餐厨垃圾容器不沿街摆放,外观干净、整洁、完整,不得有餐厨垃圾外溢现象。餐厨垃圾处置企业建立完整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接受监督检查。(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4.创新家庭厨余垃圾激励机制

积极探索家庭厨余垃圾“分类回收+就地处置”的无害化处理模式。在有条件的生活小区设置厨余垃圾收集智能回收网点等,以计量返现金、购物兑换券等形式,促进家庭厨余垃圾的回收。鼓励厨余垃圾就地就近处理。无法就地处理的厨余垃圾,由有资质的企业运至有资质的厨余垃圾处理厂。(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三)构建多途径消纳路线,推进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

1.加强城市污水污泥处理过程管控

加大对污泥处置的资金投入,将污泥处理费纳入污水处理费。推广“污泥调质+脱水+干化+单独焚烧”、燃煤机组、工业窑炉等耦合污泥利用、污泥发酵制作土壤改良剂等技术,建立污泥多途径消纳处置技术路线。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智慧化信息监控平台。(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科技局等)

2.提升粪便污泥安全化处置能力

提升化粪池沉积污泥和城市下水道污泥(粪便污泥)处理能力。市城区规划新建200t/d的粪便污泥处理厂,其他各县(市、区)在适宜位置建设一座满足当地处置需求的粪便污泥处理厂。(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3.推进城市河道污泥处置

制定城市河道清障计划和河道清淤污泥处置环保方案。加强对下水道清淤车辆的监管,严禁私自倾倒等行为。探索污泥堆肥、污泥热解制油、制作动物饲料、制作建材等多途径利用方式。建立2-3家不同技术路线的污泥处置单位,实现城市污水污泥、粪便污泥、河道污泥的无害化处置。(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等)

(四)建立长效回收机制,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1.健全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以东昌府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街区绿岛”运营模式为示范,在各县(市、区)推广建设“街区绿岛”。按照各县(市、区)至少设置一个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的原则,合理布局建设全域覆盖的可回收物回收点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内设置生活垃圾四分类回收功能区并适当配备激励措施。建成与生活垃圾分类相衔接的可回收物回收物流体系,有效保证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的顺畅高效运转。(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等)

2.建立可回收物监管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建立可回收物管理长效机制,明确主管部门职责,建立城市管理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对可回收物的“产生-回收-利用”监管模式。制定《聊城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明确可回收物主要种类、常见目录,加快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可回收物回收一体规划建设。(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等)

3.构建“互联网+”管理体系

搭建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可回收物运营数据,形成回收数据的电子统计台账,数据汇聚至聊城市“无废城市”智慧监管平台。积极引入“互联网+”处理企业,重点围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外卖餐盒、快递包装物等新兴固体废物,引入再生资源利用处置企业,鼓励探索回收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科技局等)

四、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一)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

1.提高绿色建筑建设品质

推进绿色建筑,大力推广新型环保节能绿色建材、全面实行绿色建筑量级评定,有序提高绿色建筑的占比。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技局等)

2.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推广装配式建筑,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新建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政府投资工程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市城区和其他各县(市、区)新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分别达到55%和45%。(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等)

3.狠抓源头减量

工程建设单位要将建筑垃圾处置费用纳入工程预算。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垃圾减量化有关规定,优化建筑设计,科学组织施工,在地形整理、工程填垫等环节充分利用建筑垃圾。(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等)

(二)建设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完善建筑垃圾过程监管

1.推行全过程绿色建造

制定绿色建造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打造一批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控,落实建设单位建筑垃圾减量化主体责任。推动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建筑按规定优先采用绿色建材,建设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严格落实房屋和市政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2.推进建筑垃圾闭环管理

以建筑垃圾处置(排放、运输、消纳)许可证行政审批为手段,建立建筑垃圾申报与电子转移联单管理制度,推进建筑垃圾智能化、可视化监管措施。到2025年底,所有在建项目、拆除项目、运输单位、建筑垃圾利用处置等单位通过建筑垃圾信息化平台填报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利用处置情况,建立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等)

3.健全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

提升建筑垃圾信息管理水平,对建筑垃圾的产生、清运、资源化利用、消纳处置等全过程中相关主体行为实施动态监控。在工程建设或拆除中,可以预先评估建筑垃圾的数量,并支付建筑垃圾的预处理费。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按照建筑垃圾回收处理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进行罚款或者退款。推进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堆放场)规范化管理,制定《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堆放场)建设标准》。(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等)

4.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相关管理部门联合办公,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对建筑垃圾实行全过程管理。治理存量建筑垃圾。建筑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建筑垃圾管理相关部门要严把建筑垃圾排放审批关。定期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三)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提升末端资源化利用水平

1.推动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

积极推进《聊城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出台。禁止施工单位擅自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禁止将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或有害垃圾等混合运输、转移、利用与处置。保证全域无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散乱堆放。(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2.提升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水平

研究制订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标准规范和再生产品的工程应用技术规程,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和标准依据。鼓励研究开发、组织引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共性关键技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鼓励在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3.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核查建筑垃圾处理处置需求和去向,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鼓励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路面透水砖、自保温砌块、市政工程构配件等附加值高的新型绿色建材,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拓展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应用领域。(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局、市科技局等)

4.推进特许经营管理

各县(市、区)推进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特许经营管理,明确特许经营准入条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特许经营企业,授予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享有本县(市、区)建筑垃圾的优先收集权和使用权。鼓励采取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5.提高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能力

制定建筑垃圾处置激励制度,对建筑垃圾规范化消纳处置给予补贴,提高企业对建筑垃圾消纳场的投资与建设积极性。确保各县(市、区)均建设1座以上建筑垃圾消纳处置中心,建设规模应符合当地建筑垃圾产生情况与处置需求。城区建筑垃圾采用直运方式就近处理,各乡镇建筑垃圾就地回收消纳处理,对未能直接回用的就近进入市城区和各县(市、区)建筑垃圾消纳处置中心,保障建筑垃圾消纳处置需求。(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五、提升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一)推动源头减量,强化源头严控

1.引导产生单位源头减量

推进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源头循环利用和按规定标准、用途降级使用,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对以危险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危险废物的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纳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投保范围,根据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等级,动态调整保险费率。(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等)

2.严格项目环境准入

依法对新(改、扩)建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三同时”管理。对辖区内尚无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或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的废物类别,严格控制产生危险废物的项目建设。依法依规对已批复的涉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开展技术复核,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抽查比例,完善涉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纠错机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3.加强危险废物鉴别管理

依法严格开展危险废物鉴别,推进聊城市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建设,强化固体废物产生单位鉴别主体责任,根据危险废物鉴别程序和鉴别单位管理要求,主动鉴别不明属性固体废物、副产品和中间产物,并公开鉴别资料。强化豁免管理危险废物监管,严格落实危险废物排除管理清单。(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二)完善体系建设,强化过程严管

1.提升危险废物收集成效

支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建设区域性收集网点和贮存设施。原则上不再受理审批废铅蓄电池和废矿物油收集企业,鼓励在现有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收集站点基础上,提升改造后增加收集种类,建设收集站点。完善实验室危险废物、有害垃圾等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引导铅蓄电池等生产经营企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和渠道回收其产品使用产生的危险废物。到2025年,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70%以上。(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鼓励在有条件的高校集中区域开展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和预处理示范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等)加强机动车维修单位和二手车交易市场管理,规范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废漆渣等全过程管理。(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等)

2.加强危险废物运输监管

以危险废物运输为重点,严查无相应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资质企业从事危险废物运输的行为。加强危险废物运输监管和废弃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等)推进转移运输便捷化,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备案制度,完善“点对点”的常备通行路线,规范城市道路通行秩序,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提供通行便利。(牵头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3.促进危险废物综合利用

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铝灰、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废酸等危险废物利用。(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加大废盐、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利用处置难度较大的危险废物技术研究,拓宽综合利用途径。重点推广废酸、废盐、焚烧飞灰利用处置和污染防治适用技术。到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等)完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推进制定废酸、废盐、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产品质量企业或地方标准。(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推进能力匹配,保障安全处置

1.推进利用处置能力匹配

统筹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建设铝制品行业铝灰利用处置项目1-2项,轴承行业切削泥利用处置项目1-2项,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短板。动态调整聊城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视情推进综合利用处置企业建设。(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2.优化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统筹城乡医疗废物处置资源,合理布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解决现有医疗废物处置类别不全和处置残渣再处置难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全面覆盖。到2025年,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加强医疗废物源头管理,规范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等医疗机构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3.健全应急处置保障体系

统筹应急处置资源,建立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清单,保障所需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优化提升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保障能力。提升危险废物环境应急响应能力,将涉危险废物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纳入政府应急响应体系,深入推进跨区域、跨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协同应急处置。(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4.规范自行利用处置设施

推进危险废物年产生量5000吨以上企业、园区内所有企业危险废物年产生量之和1万吨以上的化工园区自行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化工园区等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处置设施,形成企业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协作链网。推进鲁西化工、信发集团等公司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项目建设。在信发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开展集团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试点。到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四)加强执法监督,强化后果严惩

1.推进部门协作

制定发布《聊城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明确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各环节的部门监督管理职责,齐抓共管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监管协作和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2.强化监督执法

严格落实国家及山东省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要求,开展危险废物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建立并动态更新危险废物重点风险监管单位清单。(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以产废总量大、源头分布零散的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为重点开展精细化排查整治。优化涉危险废物犯罪案件移交机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以黄河干流及部分支流(段)两侧的现状岸线为基准,排查整治向陆地延伸10公里范围内的工业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涉危险废物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排查,督促并指导园区及企业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信息化监管

完善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进建立市级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化工园区等建立危险废物智能化可追溯管控平台,实现园区内危险废物全程管控。到2023年,全市区域范围内年产废100t以上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所有持证经营单位实现智能监控联网全覆盖。(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局等)

(五)规范运作模式,优化营商环境

1.提升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危险废物经营企业退出机制,加强废酸利用处置企业的监督管理,推动经营企业优胜劣汰和行业水平整体提升。定期发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投资引导性公告。推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领跑者”行动,激励企业自主提升环境绩效,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批一流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到2025年,打造省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骨干企业1家以上。(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2.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产生、谁治理”的原则,落实产生单位的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重点产废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环境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依法落实工业危险废物排污许可制度。加强重点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导相关行业企业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到2025年,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合格率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3.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完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收费制度,制定处置收费标准并适时调整。(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落实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退役费用预提制度,预提费用列入投资概算或者经营成本。(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市生态环境局等)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给予多元化信贷支持。按规定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环境保护税等优惠政策。(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六、完善回收网络布局,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

(一)明晰管理边界,做好组织保障

1.厘清部门职责

明确各类再生资源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成立再生资源管理专班,办公室设置在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各类再生资源按类别设置专人负责。明确各类再生资源生产、消费、回收、利用、处置以及监管等不同环节行为主体的责任义务,加强对全市再生资源统筹和监督管理。(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2.强化管理体系

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负责各类再生资源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统筹规划、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各类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规划和管理规范。安排专人定期开展产废单位、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利用处置单位规范化工作检查,协调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单位开展再生资源分类回收规范化管理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等)

3.完善统计途径

逐步开展各类再生资源基础数据调查工作,摸清底数,统一各类再生资源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和方法,建立统计体系,加快推进聊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统计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统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二)健全回收网络,提升监管效率

1.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结合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站点布局、产废单位特点,合理布局回收交投点。提升回收站运营管理水平,鼓励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加盟、兼并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高再生资源回收效率,扩大回收网络覆盖面。(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2.加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范建设

因地制宜新建和改造提升绿色分拣中心,结合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布局,在每个县(市、区)协同建成一个规范化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分类推进综合型分拣中心和专业型分拣中心建设。综合型分拣中心要强化安全检测、分拣、打包、暂存、转运等处置功能。专业型分拣中心要强化分选、剪切、破碎、清洗、打包、存储等处置功能。(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审批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3.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单位专业化规模化

引导回收企业按照下游再生原料、再生产品相关标准,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环节预处理能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鼓励回收企业与物业企业、环卫单位、利用企业等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规范的回收利用产业链条;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场地,鼓励造纸、机动车、玻璃、家电等生产企业发展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模式。(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审批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三)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利用水平

1.强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化回收管理

积极引导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企业搭建“互联网+回收”平台,鼓励家电生产龙头企业和销售单位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线上运营+上门回收+分拣中心”的模式。全市规划建设2-3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企业。(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审批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等)

2.强化报废机动车规范化回收管理

严格打击报废机动车非法拆解、改装、拼装、倒卖等行为。不再审批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推动建立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体系。(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审批局、市财政局等)

3.强化废旧动力蓄电池规范化回收管理

全市规划建设1-2家动力蓄电池高效拆解和梯次利用企业。深入探索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加快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信息共享,提升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信息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审批局等)

4.强化废旧纺织品规范化回收管理

合理设置废旧纺织品专用回收箱,探索“一袋式”上门回收、毕业季进校园等新型回收模式。规划建设1-2家废旧纺织品专业资源化利用企业,引进废旧纺织品高效绿色回收技术。(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审批局等)

5.强化废塑料规范化回收管理

严把塑料制品(含农膜)生产销售关口,促进源头减量,进一步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邮政快件限制过度包装要求》,减少电商商品寄递环节的二次包装。(牵头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加大外卖、快递行业规范回收力度,在住宅、办公场所建立回收站点。综合废旧农膜利用处置需求,严格控制废塑料回收利用项目审批建设。引导相关项目进区入园,推动废塑料资源化利用。(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审批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6.强化废纸制品规范化回收管理

结合生活垃圾回收站点布局,设立废纸制品定点回收站。鼓励现有骨干造纸企业新建废纸回收利用项目。建立“废纸制品回收—加工—销售”产业链,规范废纸制品回收管理渠道,提高造纸原料绿色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审批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7.强化废玻璃规范化回收管理

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立废玻璃回收管理机制。规范建设1-2家废玻璃专业回收利用企业。鼓励企业采购废玻璃再利用产品,将废玻璃用于沥青道路的填料、陶瓷制建筑材料、玻璃棉等生产过程。(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审批局、市城市管理局等)

8.强化废钢铁规范化回收管理

强化废钢铁产生、利用过程中的数据透明度,加强对轴承、切割废料等废钢铁管理。在重点废钢铁产生的工业园区建设2-3家专业废钢铁回收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审批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9.提高废轮胎规范化回收管理

规范社会上零散回收站点,促进回收后专业化分类。鼓励研发和推广废轮胎橡胶粉、新型环保再生橡胶和热解生产技术装备。规划建立1-2家规范化轮胎破碎预处理企业。严厉打击土法炼油等行为,促进废轮胎规范化回收。(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审批局等)

(四)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规范管理

1.定期监督检查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工作情况,总结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并规划后续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总结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并规划后续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加强部门协同合作监管。(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2.强化执法手段

建立联合检查、执法工作机制。强化联合监管执法力度,严厉精准打击再生资源管理违法行为,针对再生资源站点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协调、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并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联合检查、执法行动,确保整治成效,推动再生资源站点依法、依规管理。(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等)

3.依法依规惩戒

严厉打击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商品交易中的非法倒卖、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打击非法拆解处理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行为,对检查中发现严重非法问题的被检查对象,录入“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并公示,并开展联合惩戒。(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等)


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助力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

(一)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持续开展固体废物非法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问题的拉网式起底式大排查,查清固体废物来源,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公开固体废物整治完成情况。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等参与治理工作。对固体废物违规堆放暂存、非法转移、倾倒和填埋等问题依法整治,防止黄河流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件发生。(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

2.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

以非法倾倒固体废物的重点区域,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的企业,非法运输固体废物车辆等为重点,全面摸排固体废物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线索,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机制,定期通报固体废物转移种类、数量及流向情况。(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等)

3.彻底解决历史遗留固体废物问题

制定历史遗留问题“大走访”活动方案,深入开展历史遗留问题“大走访”活动,组织开展分类梳理和调查,形成问题清单,督促指导责任主体科学编制治理方案,解决历史遗留固体废物问题。(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二)培育特色无废产业,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1.打造“无废城市”绿色产业链

构建以信发集团为代表的电解铝产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生态环保产业链,以华通液压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固体废物制砖工艺机械的环保设备产业链,以国环公司为代表的生活垃圾闭环产业链条,以线带面提升关键领域固体废物处置能力。重点推进新能源、节能节水等绿色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分行业制定行动路线。(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等)

2.打造“无废城市”绿色服务链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和“政府主导,办事处、社区、物业负责监管实施”两种运行模式,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纺织、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无废工厂”创建。以鲁西集团为工作重点,在18家子公司先试先行,开展“无废集团”创建,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打造聊城市大型集团公司固体废物管理示范。到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政策制度、技术路径、典型示范等基本形成,各县(市、区)工业领域“无废细胞”至少各创建7个。(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等)

3.打造“无废城市”产业集群链

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等绿色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行业绿色制造整体水平。推动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型闭环经济模式,开展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典型示范。以祥光生态工业园、信发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和纺织产业园等为代表,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在园区内协同循环利用,提高固体废物就地资源化效率,创建“无废园区”。(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三)响应国家战略,探索创新模式

1.减污降碳协同推进

以东昌府区、经开区、高新区为试点,基于“三线一单”成果和分区管控体系,探索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融入“三线一单”,建立融合碳达峰内容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形成涵盖碳达峰目标、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指标、分区管控要求、准入要求、管控措施等内容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要求、准入清单、细化成果及实施方案等工作成果,建立“三线一单”协同推动减污降碳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2.落实环境治理信用制度

建立环保政务失信记录,落实政务失信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依托“信用聊城”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使用环保政务信用信息。严格执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落实黑名单制度,将企业在固体废物处置、环境治理及设施运营、清洁生产审核等领域的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开。落实国家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办法,督促上市公司、发债企业等市场主体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环境信息。(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等)

3.规范环境治理市场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破地区、行业壁垒,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与服务投资、建设、运行。总结环境综合治理“1+4”托管服务模式经验,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支持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环保管家、环境顾问、区域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等创新发展,服务全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四)立足建设美丽聊城,打造时尚宜居之城

1.打造城市宜居生态链

结合当前“文明城市”“文明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工作开展,推动“无废机关”“无废社区”“无废学校”“无废商场”“无废景区”“无废工地”等“无废细胞”建设,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重视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推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到2025年,各县(市、区)生活领域“无废细胞”至少各创建18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机关事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探索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就农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控等技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农膜等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建设“无废农场”。推进规模化种植,强化绿色养殖,推进现代养殖模式发展,开展“无废种植”与“无废养殖”,全面推动乡村环境大改善、大提升,建设“无废农村”。到2025年,各县(市、区)农业领域“无废细胞”至少各创建6个。(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3.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持续推进黄河流域(聊城段)沿黄生态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围绕“全域水城”建设,发挥中心都市区、国省廊道和河流水系串联纽带作用,综合考虑建设形态、居住规模、服务功能、产业形态等因素,立足乡村实际、注重乡土特色,科学规划村庄,推动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依托运河文化、特色农业等优势,培育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现代民宿、运动休闲、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打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第四章 融合智能智慧监管,数字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一、分阶段打造“无废城市”智慧监管平台,实时跟踪建设成果

(一)完善固体废物监管体系,提供有力机制保障

一是健全固体废物信息监管机制。鼓励出台专项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对接和在线申报、在线办理,分类建设、分步推进相关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牵头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等)

二是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再生资源等信息化建设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相关单位企业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填报使用要求,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及监管水平和使用率。(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联管联控

一是分阶段建立“无废城市”智慧监管平台。开展全域“无废城市”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分领域、按步骤推动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提升“无废”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建设“无废城市”信息交换共享中心,集成各类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建立“无废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重大事项通报,定期发布“无废城市”工作进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和利用处置单位事中事后监管,及时发现和防范苗头性风险;建立政策库、技术库与专家库,为企业固体废物管理提供政策、技术和专家咨询服务,提升为企业服务水平;建立“无废细胞”申报和评估平台,实现“无废细胞”线上申报、线上受理、线上初步审核评估。深化“管家式”服务,提升系统保障能力。到2023年,“无废城市”智慧监管平台初步建成使用,到2025年实现全面使用。(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等)

二是推动各类固体废物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建立“无废城市”各类固体废物数据信息协调联动共享机制。直面信息孤岛的堵点和难点,加快打通各类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与平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优势,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着力打造信息监管“一张网”。(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三)强化数据归集运用,科学评估建设成效

1.一屏掌握“无废城市”建设指标运行情况

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再生资源等全领域实现电子化申报,形成固体废物产生“一本账”,相关数据对接“无废城市”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一屏掌控“无废城市”指标运行。(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2.科学预警固体废物重点管理环节风险

基于各类固体废物监管专题子平台,综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大地图空间、遥感影像等信息技术,把各类固体废物数据和地理数据相结合,全面实现实时采集、实时评价、在线预警、在线管理、在线执法、在线大数据分析应用及协同应急处置等核心功能。通过对固体废物产生端、中转端、处置端的实时动态监管,汇总实时数据,并进行分析、关联,通过图形化方式,向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直观呈现当前固体废物运行状态和智能预测预警信息,不断规范产生、运输、利用、处置全链条的相关企业行为,提升跨部门管理水平与协作能力,有效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农业农村局等)

3.在线评估“无废城市”建设成效

充分利用现有及新建各类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数据调取和归集,在线跟踪各类固体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情况,科学制定“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标准,在线评估各部门“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开展情况。(牵头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

二、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管理平台,全面把控数据统计

(一)明确申报登记要求,掌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具体流向

落实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的申报责任,推进产生单位使用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申报登记。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研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运管理平台,实现通过平台运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移,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转运、利用处置数据监管。到2025年,收运管理平台全面运行,电力、冶炼、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部实现通过管理平台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等)

(二)加强信息手段运用,强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监督执法

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技术优势,建立“卫星排查—无人机抽查—现场核查”的固体废物监管技术体系,对固体废物堆存场所进行快速识别、高时效监管,有效防范固体废物非法堆存、非法倾倒等违法行为发生。(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等)

三、探索农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

(一)构建全流程信息化系统,全面推进数字农业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按照“风险可控、定点定向、全程追溯”的原则,建设农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系统,将农业固体废物按照病死畜禽、畜禽粪污、农业秸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五类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利用或再生利用、分类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二)建设特色专项监管系统,打造智能化管理新局面

基于农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系统,推进农业固体废物末端管理子系统建设,设立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监管等子系统。将新建的收储中心、利用处置企业等各类项目纳入监管系统,实时掌握项目进展。到2025年,秸秆、畜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领域专项监管系统普及率均达到50%以上。(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等)

四、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信息化平台,推进过程精细管理

(一)提升分类设施智能化水平,助力前端数据采集

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平台建设,推进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的“两网融合”。推进智能垃圾收集站建设,推进智能化分类与数据申报,实时上报各类垃圾投放量。生活垃圾处理企业信息化系统与智慧化平台对接,实时上传生活垃圾接收量、分类处理量及工艺运行状况。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智能化建设率达到60%以上。(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等)

(二)优化“收-储-运”动态监管系统,提升统筹调度能力

充分结合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实现生活垃圾全过程可看、可溯、可查、可控,实行“人工+智能”双督导。将生活垃圾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生活垃圾四类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分类存放、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利用或再生利用、分类处置全过程信息化。推动居民建立“智能账户”。对接生活垃圾处理企业全过程监控设施信息系统,实现实时动态可视化监管,实现垃圾进厂、焚烧设施、飞灰去向等实时监控。到2025年,“智能账户”建设普及率达到60%以上,实现全部处置企业纳入信息化平台,垃圾收集全过程监管实施率达到50%以上。(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等)

五、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来源去向明晰

(一)建立建筑垃圾数据申报制度,实现分类管理

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科技手段,建设建筑垃圾全过程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将新上拆建项目、资源化利用设施项目、消纳处置项目全部纳入监管。建立建筑垃圾电子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实现建筑垃圾审批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全部处置证、准运证电子化发放,同时,打通部门间建筑垃圾处置、运输企业基础数据壁垒,通过智慧审批服务平台信息共享,企业完成申请申报后,数据会同步推送到业务主管部门进行现场勘验,执法部门也可通过执法端或手机查询实时数据,并对运输企业车辆进行监管,进一步保障审管的有效联动。(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审批局等)

(二)加快智能监管体系建设,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管理

以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服务为核心,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推进建筑垃圾智能化、可视化监管措施,构建可视化平台。运用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围栏系统、统一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建筑垃圾处置的可视化动态监管。探索建立实时报警系统,通过设定预警、报警评估模型对即将发生的违规行为提前预告通知、对违规作业进行实时报警,助力高效执法。(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等)

(三)推进多部门信息共享,实现闭合管理

打通多部门信息壁垒,推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局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互动、信息反馈,共享建筑垃圾产生量、运输与处置量、建筑垃圾处置设施、运输企业和车辆等基础信息,公开回填土和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供求信息,形成从发现到上报、解决、反馈、检查等环节的快速、闭合管理,实现信息共享、综合监管的目标。(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等)

六、构建危险废物全过程闭环监管平台,强化风险全程管控

(一)坚持应纳尽纳,全面实现管理手段信息化

1.构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平台

建立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平台,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线申报登记和管理计划在线备案,全面运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实现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一张网”。通过信息系统依法公开危险废物相关信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在重点单位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推行应用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实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推动与交通主管部门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到2023年底,完成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平台建设及应用,到2025年实现全面应用。(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等)

2.建设医疗废物在线监管平台

研发医疗废物在线监管平台,创新打造医疗废物管理新模式,通过在线平台,实现医疗废物转运风险智能预警,实现医疗废物管理精准化。充分利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对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贮存等环节进行精细化全程跟踪管理,确保医疗机构废弃物应分尽分和可追溯。到2023年底,完成医疗废物在线监管平台初步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面应用。(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等)

3.推动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应纳尽纳

建立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全部纳入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平台进行管理。严格审核清单单位在信息系统中执行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情况月报、年报等制度情况,督促企业如实通过信息系统申报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情况。(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全面提升危险废物监管效能

1.创新“线上+线下”监督执法

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云检查”“云上查”“云听证”“在线监测监控”等非现场监管,加强现场执法和显示监测监控的协同,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监督执法,进一步加强环境违法行为线索追踪,归集共享各类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防范苗头性风险。(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大数据局等)

2.强化危险废物转运信息化监管

全面实施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制度,实现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对接互验,实现危险废物转移运输轨迹实时在线监控和联动监管。(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别负责)

3.严格监控危险废物物流及资金流

加强危险废物物质流、资金流的闭环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资金统一结算平台,实现对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费用流向的监管。探索开展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利用、处置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和第三方支付试点,实现危险废物的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严查产废单位将处置费用直接交付运输单位或个人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着力提升监管水平。(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等)

七、构建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平台,提升资源利用效能

(一)建设再生资源管理平台,推动过程信息化管理

构建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平台,通过“互联网+智能回收”模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性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融合发展,构建再生资源线下线上回收行业生态圈。由各级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产废单位和回收企业协同,建立便捷的分类渠道,及时总结改进,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运营机制。(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二)推动回收网(站)点信息申报,提高数据透明度

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建设,推动回收网(站)点依托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平台进行信息申报,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或者分拣中心开展分类付费功能,数字化自动采集各类再生资源重量数据,将上游回收主体纳入信息化系统的监控范围,加强回收全流程的数据真实性,加强再生资源数据掌控,提高数据透明度。(牵头单位: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第五章 全场景发力,展示江北水城“无废文化”

一、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广泛传播“无废城市”理念

(一)形成宣传报道合力,多角度倡导“无废城市”

制定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宣传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报道,合力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依托《齐鲁晚报》《聊城日报》《聊城晚报》等主流报纸,结合聊城市广播电视台、聊城新闻网、聊城视窗网等重要媒体,开设“无废城市”宣传专栏,每月定时公布“无废城市”建设推动情况。拍摄制作宣传视频、系列无废动漫,引入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每周按计划推送。在社区、公共交通站、商场超市配套电子大屏、宣传片、宣传标语等,多途径宣传垃圾分类、禁塑、“无废城市”建设理念等,大力倡导共建“无废城市”,全方位提升居民的“无废”观念,到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培训普及率达95%。(牵头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全方位融入“无废城市”

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宣传活动,推动“无废城市”进社区、进机关、进商圈、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等。围绕居民、商户、学生、企业等制定差异化“无废城市”建设宣传课件,定期开展“无废”知识培训。在社区组织“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依托“党报进社区”活动,深入一线宣传“无废”理念。在市大、中、小学开展“无废城市”普及教育以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青少年变废为宝创意大赛”、标语设计大赛等活动,宣传及倡导“无废”生活方式。每年结合“六·五环境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以无废知识线上答题、征集无废寄语和线下无废海报联展等形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牵头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三)建立宣传科普基地,立体化展示“无废城市”

基于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建立“无废城市”宣传科普基地,借助聊城“运河文化”,充分发挥本地文化活动作用,将“无废”元素理念植入“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旅游名片,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气质,实现“无废理念”和历史文化的交互融合,提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结合“聊城制造”跨境电商展销中心建成“无废”展示基地,将“无废理念”融入贸易,展示聊城市绿色供应链、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工厂建设情况,推出绿色产品的同时展示“无废文化”,提升聊城的国际影响力,推动聊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根据职责分工落实)

二、“以点带面”铺开,多途径宣传“无废细胞”

(一)建立多场景宣传机制,培养绿色无废观念

通过聊城市“报、网、端、微、抖”等重要媒体的“无废城市”建设专栏,按照“生活、工业、农业、建筑”四大领域,建立“无废机关”“无废社区”“无废学校”“无废商场”“无废景区”“无废农村”“无废工厂”“无废集团”“无废园区”“无废种植”“无废养殖”“无废农场”“无废工地”共13个场景的“无废细胞”宣传机制。定期发布宣传视频、专栏文章、照片等,展示“无废细胞”创建优秀样板、成果成效等,扩大“无废”理念传播范围,以“无废细胞”创建为契机,使公众进一步了解“无废城市”的概念,积极践行“无废城市”工作理念,全面提升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牵头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机关事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文化和旅游局等)

(二)开展多阶段考核评比,扩大创建覆盖范围

参照三亚、威海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各地“无废细胞”建设指南,制定《聊城市“无废细胞”评价指南》,对各场景“无废细胞”创建情况进行考核,由主管部门对机关、社区、学校、景区、商场、工厂、工地、农场等建设情况开展抽查,对“无废细胞”创建优秀的单位,通过电视台采访、报纸报道、新媒体平台发布等方式宣传亮点模式,打造“无废细胞”创建样板,并多渠道加大创建样板的宣传力度,每年在创建样板单位举办2次工作推进会和1次观摩会,增强示范实效性、扩大示范影响力,助力聊城市分批次、分阶段创建“无废细胞”,最终实现“无废社会”。(牵头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机关事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文化和旅游局等)

(三)建立多样化机制,增强共享共建意识

设立聊城市市级“无废细胞”创建奖励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评价指南设置不同等级奖金,结合“绿色社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家庭”等,以及“无废细胞”完成创建工作并通过考核验收情况,按照等级给予创建主体精神和物质奖励。此外,针对“无废社区”创建主体,设立“无废能量”,以此为基准社区居民日常“无废”行为可获得“无废能量”,兑换相应奖励,使居民树立共享共建意识,成为“无废”理念的“宣传员”,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程度达到95%以上。(市财政局、市妇女联合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根据职责分工负责)

三、宣传绿色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一)引导垃圾分类,养成源头减量习惯

各县(市、区)有效发挥宣传队伍作用,采取悬挂宣传条幅、图画、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宣传等方式,不断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发放礼品、设置垃圾分类人偶等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向市民群众宣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调动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开展垃圾分类进课堂,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常识,在社区、居委会、农村等地进行垃圾分类常识小讲座,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结合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中心,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集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全面立体化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牵头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二)鼓励绿色消费,提升公众环保素质

制定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培育绿色消费市场,促进绿色消费。在餐饮服务场所设置节俭消费标识,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合理设定自助餐浪费收费标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鼓励宾馆、饭店、景区推出绿色消费措施,依法严格限制一次性用品、餐具使用。(牵头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市文化旅游局等)

(三)倡导绿色出行,践行绿色低碳目标

优先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路权,开展人行道净化、自行车专用道和绿道建设,提倡公众优先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制定和实行交通管理、交通技术、交通经济、交通宣传等政策,优化绿色出行环境,增强绿色出行认同感,提高群众绿色出行比例。(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等)

(四)普及农业知识,增强变废为宝意识

定期安排秸秆禁烧、农膜科学使用回收专题学习活动,学习禁烧秸秆的政策和有关规定,以及农膜科学使用和替代技术。加强志愿队伍建设,大力普及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的政策知识,充分利用微信、条幅、宣传单、大喇叭、流动车等方式,提高农民自觉性。委托龙头企业等第三方机构,定期深入农村,开展以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化政策为主题的技术宣传普及活动,分享交流农村低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案例,增强农民变废为宝的意识。(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等)

四、深入推进信息公开,提高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一)宣传信息公开机制,确保建设过程透明

建立“无废城市”信息公开宣传机制,定期开展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等形式,向社会公众讲解查看各级政府关于“无废城市”建设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工作总结、“无废细胞”创建情况等信息的流程,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场解答。做到管理公开、数据可视,激励居民共同参与监督,辅助改变居民习惯。(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配合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

(二)推广意见反馈平台,广泛吸取公众意见

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权,广泛接受公众监督,认真听取公众反馈意见,并通过举报电话、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途径对“无废城市”建设进行监督和意见反馈。责任部门要实行清单管理,逐一列出意见清单和责任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方案,迅速整改落实。要依据问题整改时间表,加快整改进度,每周对反馈信息进行回复,针对准确反映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落实的反馈进行奖励,做到居民与城市共建共享,提升居民“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感。(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配合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

(三)适时分享交流经验,实时盯紧建设进程

在企业、高校、社区等不同群体定期召开“无废城市”建设意见反馈座谈会,一是分享交流“无废城市”建设进程,二是听取不同受众群体对于“无废城市”创建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更加及时、全面、多元化地了解社会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达到服务于民的目的。到2025年,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达到90%以上。(牵头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单位:“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聊城市“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生态环境、发改、财政、城管、住建、农业农村、商务、卫健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建立“无废城市”建设常态化议事机制,促进各部门间沟通协调;研究部署“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各阶段实施计划、年度任务,督促各县(市、区)、园区、各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宣传检查、考核与评价工作;定期召开“无废城市”建设沟通会议,研究解决“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中的全局性、方向性重大问题和事项。办公室设立工作专班,具体落实“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二、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聊城市“无废城市”建设考核工作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生态文明考核和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中,积极推动开展各项工作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进任务落实,每年对实施方案任务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市生态环境局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度,每年度对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市)政府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考核和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挂钩。

三、狠抓制度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固体废物统计制度,规范各类固体废物统计手段,统一工业固体废物数据统计范围、口径和方法,完善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统计方法,确保固体废物来源清晰、利用处置去向清晰。逐步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领域的专项立法工作,制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形成完善的地方性法规体系。逐步推进制订规范性文件,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聊城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各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的实施过程。出台针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等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

四、提升素质能力

加强基层固体废物管理能力建设。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拓宽培训渠道,加快解决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短板,通过业务培训、比赛竞赛、挂职锻炼、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本领,注重选树、宣传、推广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先进典型,激发党员干部工作干劲。委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组织院士专家行等活动,开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帮扶活动,解决企业在综合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就产业体系、科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内容提出指导意见。通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交流学习活动,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和引领示范工作。

五、加大保障力度

强化项目管理服务,对固体废物重大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上门服务,帮助完善前期手续,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将相关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中,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财政补贴和税收角度,调动市场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发挥银行信贷融资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查处乱加杠杆、违规套利、盲目抽贷压贷等行为。将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结合土地规划,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性质与开发强度,保障设施用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