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变形工艺包括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s或cast工艺)、连续和间歇曝气工艺(dat-iat工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工艺)等。
一期、二期处理规模为每天4万立方米,工艺为:格栅旋流沉砂池+cast(二期 aao)+反硝化深床滤池+消毒接触池。
包括新建加药间及出水水质检测间157.44m2,转盘滤布滤池及车间 214.20m2,污泥脱水机房43m2,配电间147.22m2,新建9座构筑物工程及工艺安装(含: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座、细格栅及平流沉砂池1座、cast
通过公众号此前文章对生化池的曝气区域的运营管理细节进行了讨论,除了基于a2o工艺的曝气区域的细节管理以外,活性污泥还有其他类型的工艺变种,比如常见的sbr及其扩展系列cass,cast,cwsbr等等,...有些sbr延伸工艺比如cass、cast等,在主反应区前端增设了选择区、缺氧脱氮区,这需要不断地有硝化液的回流进行反硝化的反应,这种工艺下,在曝气时段就进行针对硝化液进行工艺调整,在曝气的中后期开启内回流泵
佛山市三水区驿岗污水处理厂现已投入营运的一期、扩建工程总规模为 10 万 m/d,均采用cast工艺。厂区共设一期和扩建 2 个排污口。
厂站的技术选用问题在国家水十条发布,黑臭水体攻坚战打响以来市政污水厂新工艺技术成批出现,更别说是针对小型的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了,那简直就是层出不穷,什么vfl、ibr、a/o膜、acm、dmbr、生物转盘、cass、cast
各位大侠,请教下cast工艺进水氨氮低,出水高是什么原因?出水氨氮大于进水氨氮,常见于一些高有机氮的废水中,氨化大于硝化一般是该情况的解释,但是氨化大于硝化出水氨氮大于进口的唯一原因吗?
佛山市三水区驿岗污水处理厂现已投入营运的一期、扩建工程总规模为 10 万 m/d,均采用cast工艺。厂区共设一期和扩建 2 个排污口。
cast工艺在工程实际中已得到大量的应用。三、cass和cast工艺的相同点1、cass工艺和cast工艺都是周期循环曝气活性污泥技术,都是sbr工艺的变形工艺,池型外观及周期运行模式很相近。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绝大多数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其主体处理工艺类型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氧化沟、aao、ao、人工湿地、cas(cass/cast)、曝气生物滤池(baf)、mbr、水解+aics、sb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