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造船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以满足船舶减排要求。全球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数量大幅增长。为满足沿海日益增长的国际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需求,液化天然气船舶加注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下一步,希望双方以此次座谈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沟通交流,加强优势互补,在煤炭输运、船舶减排、水电运维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开创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目前我国船舶减排主要以强制性措施为主,还缺乏基于市场化的减排措施,船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此,骆晓建议,应建立相关的跨行业协会,提出各方问题,满足各方需求。同时,用政策、行业规定来促进行业体系发展。
此次签约的中空纤维膜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将作为未来船舶减排方案的技术路线之一,帮助船舶排放满足imo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法规要求。
另外,欧洲日前也启动了一个名为“绿色航运数字孪生”的项目,目标是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等技术实现船舶减排仿真过程,助力2030年水路运输减排55%。
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船舶减排的政策措施,如《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等,并制定发布了《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实施方案》。
在推进绿色航运的发展上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以大幅降低船舶减排技术的成本。
2. 2018年8月,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印发《长三角水域核心港口船舶减排工作过渡方案》。提前实施船舶进入核心港区换用低硫油政策。
记者了解到,此前的《排放控制区方案》取得了显著的减排效果,据测算,2017年三个排放控制区内的船舶减排二氧化硫约6.9万吨、颗粒物约0.8万吨,减排量分别占控制区内船舶排放总量的14%和11%。
为此浙江省积极开展绿色交通试点省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加快绿色港口创建,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大力推进港口码头和水上服务区岸电建设,将靠港船舶使用岸电作为船舶减排的重要替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