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电池厂商等作为买方,把锂电材料采购价格往低处压,是常规的操作,但一向讲究极致成本控制的比亚迪,居然罕见地给供应商“涨价”。
不管是半固态电池,还是固态电池,车企及电池厂商最终追求的依然还是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上车。当半固态电池是不是固态电池上升到哲学思考的时候,多家车企已公布上车计划!...不管是半固态电池,还是固态电池,车企及电池厂商最终追求的依然还是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上车。当半固态电池是不是固态电池上升到哲学思考的时候,多家车企已公布上车计划!
单纯靠卷价格“卷”不赢未来,已越来越成为储能电池厂商的共识。为实现进一步降本增效,避免被行业所“抛弃”,二线电池厂商在技术方面的竞逐同样在加速进行中。一方面,储能大容量电芯向着“更大”进军。
直径247当前状况堪忧,后续需求不断缩量,厂商恐慌性降价抛售迹象频发,部分厂商已挂出低于1.7元/片的低价谋求成交,直径256库存压力相对缓和,出货价在1.6-1.7元区间;在当前低价去库存背景下,下游电池厂商补货意愿较为明显
日前,中国台湾省固态电池厂商辉能科技(下称辉能)官宣:今年量产固态电池。消息只在自媒体、垂类媒体中赚到了些点击量,却未在电池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商和学术界引发太大波澜。
目前,北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要是由韩国、日本电池厂商提供,均主要以三元电池为主,成本相较于中国市场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要高出不少。
近期,又有超10家电池厂商相继推出搭载300ah+储能专用电芯的工商业储能新品。...头部企业的动作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行业风向,今年以来各大电池厂商已展开300ah+电芯在工商储领
松下曾经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动力电池厂商,但是目前已经被中国的宁德时代取代,并被比亚迪、lg新能源反超。
这意味着,多数电池厂商在“赔本赚吆喝”。如何降本增效成为当前储能电池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词。...此外,已有20家左右储能电池厂商相继发布了“314ah+5mwh组合”,以应对多场景的储能需求。同时,不少储能电池企业正积极出海,寻找利润较高的海外市场。
据不完全梳理,由于高性能铁锂电芯对寿命、倍率、极端工况表现等要求高,技术壁垒高,目前主要由头部电池厂商进行供应。...对于锂电产业链来说,不少电池厂商已提前进行的高端铁锂电池布局,此时已等来新一轮的确定性。短期内,铁锂系电池上车高端车型,或推动电池、正极环节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