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每年中央财政都会安排数百亿元资金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这也为生物质能清洁供暖提供了发展机遇。...如通过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热解气化,可以为县城地区集中供热;通过沼气工程,可以供气入户,也可以通过沼气热电联产或者沼气锅炉为区域集中供热;通过生物质户用炉具,可以为农村散户供暖,替代传统燃煤炉具
1月、2月和12月,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重点抓好烟花爆竹禁售禁放、散煤治理、秸秆以及生物质燃烧等问题。3月、4月,针对沙尘天气多发,重点抓好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大力解决高值区域污染问题、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秋冬季清洁取暖问题,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向新台阶。加快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改造。
(四)禁燃区内的民用燃煤设备,应加快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开展电、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替代,或实施搬迁。...(三)市内五区已经建成使用的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非生物质专用锅炉或未配置高效除尘设施的生物质专用锅炉,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整治。
以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循环利用和清洁化利用为重点,稳步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加快生物天然气等非电利用产业化步伐,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和效益。(三)探索推进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围绕“一基地两示范”地热能发展布局,科学划定地热资源适宜开发区域,在做好地下水保护基础上,加快推进浅层、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建成一批“地热能+”示范工程,全面提升地热能开发规模和利用水平,促进清洁取暖和减煤降碳
以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循环利用和清洁化利用为重点,稳步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加快生物天然气等非电利用产业化步伐,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和效益。(三)探索推进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围绕“一基地两示范”地热能发展布局,科学划定地热资源适宜开发区域,在做好地下水保护基础上,加快推进浅层、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建成一批“地热能+”示范工程,全面提升地热能开发规模和利用水平,促进清洁取暖和减煤降碳
比如,利用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转换成生物燃气替代化石能源,或者将农林废弃物制成成型燃料替代煤炭,用于冬季清洁取暖和工农业生产等,都是非常现实可行的开发利用方式。”...我国生物质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南部地区,其中农林生物质在河南、山东、吉林等农业大省资源密度较高。
比如,利用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转换成生物燃气替代化石能源,或者将农林废弃物制成成型燃料替代煤炭,用于冬季清洁取暖和工农业生产等,都是非常现实可行的开发利用方式。”...我国生物质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南部地区,其中农林生物质在河南、山东、吉林等农业大省资源密度较高。
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因地制宜推行气代煤、电代煤、热代煤、集中生物质等清洁采暖方式,到2025年清洁取暖率提高到80%以上。到2025年,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接续供应的前提下,实现30万千瓦以
“暖核一号”供暖面积合计达1250万平方米,满足约40万人口的冬季清洁取暖需求。...核能供暖守卫起了山东海阳、辽宁红沿河的“碧海蓝天”;“光伏+供暖”等新型供暖模式为多地居民带来温暖与便利;“能源+农业”延伸出的生物质供暖产业链惠农更富农……一个个清洁供暖产业创新成果让居民感受到温暖的同时
推进垃圾发电、生物天然气、生物燃料、乙醇、生物质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发展。实施清洁能源优先调度,提升现有直流通道外送新能源电力的比重。...积极争取增加天然气供应量,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和盐池至银川等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到2025年,全区天然气供应量达到50亿立方米。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