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保障黄河流域河湖...三、持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四)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化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苏皖鲁豫交界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传输通道大气污染防治协作。
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化“三北”工程联防联治,提升整体效果。
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化“三北”工程联防联治,提升整体效果。
会上,两省共同签署了《湖北省、河南省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合作协议》,从联防共治、研判处置、建立联动机制、开展联合执法等方面约定了各方责任,为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依据。
跨省、跨市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按《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处理。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重要江河、湖库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协商解决辖区水污染防治重大事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人民政府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和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协商跨区域污染防治重大事项,强化环境资源信息共享以及污染预警应急联动,加强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共同做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
深化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开展联合会商、联合巡查、联合执法。强化成员单位包联市(区)工作机制,深化部门协作,加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要推进渭河、延河、无定河等综合整治,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加强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两省协议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原则,以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区域间联防联控与协同共治,促进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