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由于厌氧氨氧化菌细胞产率远低于反硝化菌,所以,厌氧氨氧化过程的污泥产量只有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中污泥产量的15%左右,这将显著降低剩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成本。
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较,厌氧氨氧化反应途径短、速率快;降低曝气能耗,节省脱氮药剂;降低污泥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污水处理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高科技利器。”
按照市污水处理厂提供的2022年污泥产量约20136吨估算,每年需污泥处置服务费约372.5160万元,所需资金拟由市财政统筹解决,按实核拨。
此外,金属混凝剂的投加还会使污泥产量提高20%~75%,进而导致后续污泥处理处置成本的提升。
立足上海污水成分复杂、污泥产量大,自身土地资源紧张等现实情况,以保障污泥及时安全处理处置为前提,兼顾近远期需求,合理确定本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方式。方式多样、集约节约。
1、污泥产量首先,投加碳源必会增加污泥的产量,而污泥处理成本很高。常用的碳源中乙酸、乙酸钠价格较贵,产泥率高,对污水厂的污泥处置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甲醇作为外碳源虽然具有运行费用低、污泥产量小的优势,但在甲醇碳源不足时,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并且如果投加量控制不好,或者系统来水变化波动太大,容易造成生化系统中毒,好氧区域丝状菌膨胀。
现对各种常用的碳源进行对比,分析各种碳源的优缺点: 一、碳源介绍 1、甲醇甲醇作为外碳源具有运行费用低和污泥产量小的优势,在甲醇碳源不足时,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
膜技术较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在出水水质、占地面积、污泥产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以反渗透膜为主的膜技术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通常相关养护管理部门会收集片区内5~10年的排水设施量、养护量及污泥产量等基础数据,对近远期通沟污泥量进行预测。
摘要:膜生物反应器(mbr)因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量少等诸多优点已被广泛运用到水处理中,但膜污染所带来的频繁膜清洗和膜更换提高了mbr的实际运行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