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欧盟推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正在加速形成,增加了我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本和难度。
硬冲击包括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美国《清洁竞争法案》,以及碳足迹认证被列为招标采购资格条件;软约束包括绿色标签、企业责任、绿色供应链、碳排放信息披露和公众的绿色意识。
近年来,欧盟利用低碳发展先行优势,出台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新电池法案”等,提出进口产品碳足迹检测认证要求,但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体系不够成熟,如产品碳足迹中电力间接排放占比较高,核算需要详细的电网排放因子数据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俗称“碳关税”)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被纳入的行业产品在出口到欧盟国家时,需要提供碳排放数据,并为产品制造时产生的碳排放交税。
加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研究,指导我省出口企业做好碳排放核算。深化全省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排污权制度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利用市场化机制倒逼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电池法案为代表的绿色贸易壁垒逐步落地,要求出口到欧盟的钢铁、电池和光伏等产品提供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
同时,积极推动绿证国际互认,引导企业应对诸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去年10月,全球首个“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开始试运行,目前已试运行近五个月。据欧洲议会官网消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
去年10月,全球首个“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开始试运行,目前已试运行近五个月。据欧洲议会官网消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开始试运行并即将正式实施,使用绿电生产的商品更具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在国际贸易中规避关税壁垒。国内外减碳形势促使企业等各类主体对绿电需求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