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盟cbam进入过渡阶段,电解铝、钢铁等行业即将面临欧盟碳关税的压力,高耗能行业支付碳成本已成为必然趋势。...年进入缴费期,但当前全国碳市场纳入行业范围未与cbam覆盖行业一致,且两个机制下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全国碳市场不仅面临扩容的需求,还需要考虑与cbam等机制的兼容,避免我国相关行业在出口欧盟的过程中
这类企业多受出口或供应链上企业要求,希望通过参与绿电消费抵扣碳排放,以此提高产品环境附加值,更好应对欧盟“碳关税”或在税收、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获得政策优待。
能源国际合作是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众多,除了成本因素、投资因素、技术进步因素以外,还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地缘政治、碳关税等因素。...中欧能源合作平台主任flora kan在开幕式发言中对中欧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充满信心,她表示,通过携手合作,中国和欧盟能够共同带领世界走向可持续能源的未来。
从全球环境看,欧盟始终扮演着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积极倡导者这一角色。2023 年10 月,全球首个“碳关税”开始试运行,并将于2026 年正式实施。...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更多发达国家或将效仿欧盟推出绿色贸易壁垒……这给国内高耗能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欧盟碳关税在研究电力间接排放收税时,虽然认可绿电,但前提也是在区域/国家电网排放因子层面这部分电力不能纳入计算。
相比碳关税,碳足迹标准和标签更具隐蔽性,未来可能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碳关税、碳认证和碳标签的实施需要建立在碳排放核算标准制定和认定的基础上。...硬冲击包括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美国《清洁竞争法案》,以及碳足迹认证被列为招标采购资格条件;软约束包括绿色标签、企业责任、绿色供应链、碳排放信息披露和公众的绿色意识。
吕秋生:从主动性方面来总结的话,第一种就是自愿减排购买的,主要是大型企业出于品牌宣传推广需求购买绿证,第二种是“被迫”购买的,比如受到欧盟碳关税影响的外贸型企业或者以宝马、苹果等上游供应链企业的要求,需要去地方碳市场购买绿证抵消碳排放
同时,欧美国家陆续出台碳关税、碳足迹准入门槛等政策,我国亟需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检测认证体系,推进碳足迹核算与认证国际衔接互认。一是碳排放连续监测体系有待建立。...,但我国的全国平均排放因子无法体现区域差异;目前欧盟认可的32家认证机构均为欧美企业,导致我国输欧动力电池、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碳足迹认证费用高、周期长。
欧盟已明确将于2026年开征“碳关税”,我国核能绿色低碳属性必须尽快明确。...同时,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核能作为低碳能源消费的国际互认,帮助出口企业树立绿色形象,为其应对碳关税提供支撑。
对此,薛济萍提出以下建议:一、与欧盟保持“碳关税”沟通协商。...中天科技规划,到2026年,对欧盟出口6亿欧元(约47亿元),欧盟将成为中天科技出口第一大区域。“碳关税”的实施将对我国企业出口欧盟带来多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