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明确,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目标是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试点推广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和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大力发展转型金融。优化总量控制管理,为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四级联创,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市。
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研究水泥行业碳排放数据监管方式,为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范围作准备。完善并推进省级碳减排项目库建设,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助力作用。...深化全省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排污权制度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利用市场化机制倒逼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责任部门:气候处、综合处、环评处、大气处、水处、固体处)7.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综合考虑企业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公众参与方面。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坚持双轮驱动,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加强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协同发展。探索温州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实现多层面、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科技引领,优化路径。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坚持双轮驱动,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加强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协同发展。探索温州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实现多层面、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科技引领,优化路径。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的审查、核定及动态调控,编制排污权储备预算;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年度预算规模拨付资金,用于排污权回购,并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资金收支的监管;税务部门负责排污权出让收入的征收。
联合制定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探索共建区域污染物总量核算和排污权确权分配体系,推动长三角区域总量核算结果互认和排污权交易,突出总量协同控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实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一体化管理。
三是完善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政策机制,逐步建立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下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四是深化碳市场建设,鼓励碳排放权交易产品及其衍生品创新。...三是在建筑领域,完善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监管。四是在交通领域,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八条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污权交易的行业监管和交易主体定量审查。排污权储备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储备机构”)负责排污权储备和出让等具体工作。...第十三条 意向受让方实施新(改、扩)建项目,应按照自治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相关规定,向生态环境部门提出审查申请,由生态环境部门出具排污权指标和来源条件的审查意见。
鼓励排污单位通过排污权有偿使用或交易取得的富余排污量在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排污许可处牵头,省评估中心配合,相关市生态环境局落实)(二)精细化管控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副本中填报“排污许可涉气执行要点一览表”(详见附件2),落实排污单位自证守法,服务执法人员现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