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陆协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完善“139”科研布局,聚焦国家重大任务,获批建设工信部新型节能低碳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承担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三是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
河钢集团率先实施《低碳排放产品发展规划(2023-2026)》,构建形成“6+6+5”低碳排放钢、绿钢、近零碳排钢产品矩阵,为用户提供绿色低碳材料创新方案,吹响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号角。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根据新赛道方案要求,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引导和推动绿色低碳材料、技术、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组织本市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征集工作。
积极发展应用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绿色低碳材料。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
积极发展应用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绿色低碳材料。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
积极发展应用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绿色低碳材料。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体系,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
节能减排:节能管理、工艺改造及技术升级、工业排放控制技术、减碳服务、voc处理、废气洗涤、排放测量、碳抵消、自然气候解决方案、空气质量监测、低碳材料、低碳供应链、零排放交付汽车。
实验室同步推进科研布局和项目实施,牵头组建国家工信部节能低碳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并开展绿色燃料制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实验室参与研发的第三代少水胺co2捕集材料、智能纯电清舱机、宽流道板式换热器技术等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推进绿色道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场站等建设改造,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材料、技术及管理模式创新,探索因地制宜布局氢能、光伏等清洁能源设施。
本年度“青山科技奖”重点关注绿色低碳材料、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及储能、降碳减污协同控制四大议题,资助在材料科学、化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前沿交叉六大学科领域,有关键推动作用的青年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