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随着首辆垃圾运输车缓缓驶入卸料平台,元江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启动调试运行。作为重点环保工程,该项目的推进标志着全县垃圾处理难题将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滇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再添示范标杆。
元江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BOT模式建设,引入中国环境保护集团先进技术,采用国际领先的机械炉排炉工艺,实现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00吨,年发电量达1816万千瓦时,相当于满足2万户家庭年度用电需求。通过构建“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链条处理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滇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固废处理示范工程。
项目自2023年12月破土动工以来,元江县创新实施“一线工作法”,组建由副县长鲁智瑜任组长的专项推进小组。2025年2月,专项推进小组开展复工专项督导,现场协调解决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等20余项关键问题,明确“3月底试烧、12月投产”的时间节点。通过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机制,项目建设周期较常规缩短30%,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新标杆。
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三大跨越:一是环境效益显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78%跃升至100%,年减少填埋垃圾7万吨(相当于节约土地50亩);二是经济效益突出。每年可节约标煤1.9万吨,创造25个本地就业岗位;三是示范效应凸显。作为滇南首个技改类焚烧项目,其经验将辐射带动墨江、红河、新平等周边县市,推动区域垃圾处理模式从“分散填埋”向“集中焚烧”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