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按照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健全完善规划标准,着力推进西宁、海西、玉树三个市州“无废城市”建设,分类施策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力打造“洁净”青海。
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机制。青海省委省政府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高位推进,制发《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步提升其他市州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级专家帮扶制度,选聘国家级和省级专家,指导各地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组织开展《废光伏组件和废风电机组叶片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导则》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其中,西宁市将“无废城市”建设列入全市“争先行动”计划,分类制定“无废学校”“无废工厂”“无废餐厅”等8个类型评价指南,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海西州推进“无废园区”建设项目,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园区建设占比均达100%。玉树州颁布《玉树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办法》等条例。
推进“无废城市”差异化建设。突出地域特色,西宁市围绕工业、农业、生活领域,打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农牧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城市生活源固废闭合环路等固废利用处置链条,谋划推进重点涉废项目,并在全省建成并运行首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主城区生活垃圾“零填埋”。海西州在格尔木工业园察尔汗重大产业基地率先开展“无废园区”建设示范,德令哈工业园区等4个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部通过国家部委验收,扎实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玉树州积极探索高寒高海拔生态脆弱区“无废城市”建设新模式,因地制宜加强“无废城市”宣传,促进传统民族生态观与无废理念深度融合。
分类施策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着力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优化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设施布局,8个市州及格尔木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全面投入运行,县级以上医疗废物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和偏远地区医废的有效收集。提高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探索生活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西宁市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出台《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海西州农田残膜回收率达90%以上,县城以上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玉树州持续推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常态化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督查考评实施办法。
科技创新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加大对相关科研项目的投入与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效率和附加值。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固体废物智慧管理平台,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同时,进一步加强区域、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细。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通过举办各类环保知识讲座、培训,现场讲解、互动体验,广泛普及固体废物分类、减量、回收利用等知识,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效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共享绿色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