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改善,关系资源节约利用,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体现。2021年12月底,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明确了新时期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和目标任务。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栋槺同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处长张春晖同志,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李修瑶同志,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叶栋槺同志介绍情况。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叶栋槺: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下面,我简要介绍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推进情况。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改善,关系资源节约利用,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我省都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自2017年起,我省由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别于2017年、2019年制定出台《贵州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我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政策举措,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21年,为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省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贵州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结合我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由地级城市延伸覆盖至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目标稳步推进。
一是工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从2017年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我省积极统筹谋划,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先后制定出台了《贵州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考核暂行办法》《贵州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设施配置指南》《贵州省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指导性文件,初步建立省级层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法治制度。目前全省9个市(州)分别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职机构,负责统筹推进本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印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地方实际,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参照省级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方式,建立了考核评价制度。同时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立法工作,贵阳市于2018年出台《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六盘水市于2021年出台《六盘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黔东南州于2021年出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方面是加大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21年底,全省9个市(州)结合投放区域实际情况,共配置分类投放设施16余万个,配备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3700余辆。其中贵阳市采取聚焦“五个环节”,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做法,开创性地制定了家庭“干、湿”分、“四分类”出小区的典型做法,有效提高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收运效率。另一方面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09座,其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73座,焚烧处理设施36座(含焚烧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热解气化等设施),设计处理能力达3.2万余吨/日。全省已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16座,设计处理能力1439吨/日,全省地级城市已实现餐厨废弃物处置设施全覆盖。
三是示范建设不断加强。一方面全面开展公共机构示范建设。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制定下发了《贵州省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评价标准(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全省公共机构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任务、实施标准要求及评价体系等,并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全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考核工作,建立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到2021年底,全省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示范片区、示范点建设。截至目前,全省9个市(州)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217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示范点建设,积极探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模式和制度,为下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积累了经验。
四是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一方面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系列教材,通过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地方课程,深入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建立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广泛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青年和妇女志愿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通过“垃圾分类·青春助力”“巾帼志愿行·服务新市民”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发出“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争做绿色生态家庭”倡议书,并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城市测评、文明单位测评、“最美家庭”评选标准。2021年,有5家青年环保社会组织在贵阳市6个社区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活动77场次,覆盖社区群众6500余人次,带动全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474场次,开展实践活动658场次,覆盖全省373个社区,累计覆盖10万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实施,紧盯“到2025年底,全省地级城市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源头减量、分类投放收集系统建设、完善分类运输体系、提升分类处理能力、加强分类处理产品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引导群众普遍参与、强化教育引导、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推动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和举措,强化“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工作责任制、健全管理协同机制、严格落实考核评价制度”等5项保障措施,全面系统推进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感谢叶栋槺同志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提问: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非常具体又复杂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请问贵州是如何引导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这个问题,我们请张春晖同志回答。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处长张春晖答记者问:
谢谢您的提问。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应遵循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全民参与、共享共治的原则。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统筹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力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普及分类知识,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灵活运用“红黑榜”“示范户”等引导机制,逐步提高居民习惯养成。
二是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常态化宣传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典型引导、正面引导,全面客观报道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措施及其成效。在车站、机场、码头、地铁、公交站点和车辆、小区、公园、景区等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志或滚动播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片,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引导居民将垃圾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投放准确率。
三是以青少年为重点,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切实加强学生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依托各级少先队、学校团组织等开展“小手拉大手”和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等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家庭积极参与。
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和公益活动,将垃圾分类纳入志愿服务内容,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引导、监督,形成多方合力,全方位覆盖,多措并举引导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新社记者提问:目前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有说“干”“湿”分离的,也有说“四分法”的,请问贵州是主要采用哪种分类方式?谢谢!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这个问题,我们请张春晖同志回答。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处长张春晖答记者问: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关于垃圾分类的方式,在2019年修订的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中进行了明确,我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将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也就是“四分法”,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而我们俗称的“湿垃圾”其实就是厨余垃圾,“干垃圾”就是其他垃圾。从分类标准上看,“干、湿”分法与“四分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可回收物主要指宜进行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有害垃圾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明确的家庭源危险废物,包括灯管、家用化学品和电池等;厨余垃圾(也就是“湿垃圾”)是指易腐烂、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了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其他垃圾(也就是“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外的生活垃圾。其中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是我们生活中产生量最大,也是最常见的垃圾类别,目前全省9个市(州)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均依照“四分类”推进分类处理系统的建设。贵阳市在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分类模式过程中,为便于居民学会和做好垃圾分类,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编撰了“‘干、湿’分开投,‘有用、有害’定点投”的口诀。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谢谢张春晖同志的介绍,下面请继续提问。
贵州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贵州日报》记者提问:贵阳市制定了《贵阳贵安聚焦“五个环节”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请问“五个环节”怎样操作?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这个问题请李修瑶同志回答。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李修瑶答记者问:
谢谢你的提问,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垃圾分类是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工程,是补齐短板的环保工程,是检验干部的作风工程。贵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通过实地调研、试点,结合贵阳实际,制定了《贵阳贵安聚焦“五个环节”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下面,我就“五个环节”的举措进行介绍。
第一个环节:第一次分类。个人、家庭做到“干湿分类”,湿垃圾是厨余垃圾的俗称,湿垃圾容易腐烂、变质、发臭,居民家中分出的湿垃圾,要“去除包装—沥出水分—装入透明塑料袋—打结扎紧—防止滴漏”。在这个环节,我们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以分类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组织社区的居民、物业、环卫共商共治垃圾分类工作;夯实社区管居民、单位管职工、学校管学生、物业管保洁、部门管行业的责任,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和科普教育,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让“人人都是第一次分类者”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第二个环节:分类投放,在干湿投放点。居民将家中分类包装的干湿垃圾,出门分别投入对应的干湿垃圾收集容器。透明袋装的湿垃圾,投入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干垃圾投入黑色的其他垃圾桶。保洁人员将居民投放的湿垃圾及时收集到小区的收运点(暂存点),湿垃圾收集容器保持密闭整洁。我们倡导居民每天上午9点前或晚上8点后定时投放湿垃圾。在这个环节,由小区、单位的管理责任人负责,按照人性化、便民化的要求,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干湿投放点,按需配置干湿垃圾收集容器,确保方便投放,垃圾不满溢。
第三个环节:第二次分类和收运。在分类收集收运点,由保洁人员负责收集,将居民、个人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别投入对应的垃圾收集容器。我们倡导居民在小区分类收集收运点定点投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在这个环节,由小区、单位的管理责任人负责,遵循易于收集、利于分拣、便于运输的原则,合理设置分类收集收运点,落实保洁人员的分类收集责任,协同服务企业开展分类收运。湿垃圾由特许经营服务企业定线定车定范围收运,干垃圾由环卫服务企业每日清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由专业服务企业预约收运,确保生活垃圾四分类出小区(出单位)。
第四个环节:第三次分类和初次处理。在转运分类分拣中心,由营运企业负责,对干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后转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暂存,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收运分拣,有害垃圾由专业服务企业签约收运。在这个环节,我们启动了21座大中型转运分类分拣中心的建设,今年年底将建成13座;2023年,建成8座,并对城区15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实施提升改造。
第五个环节:终端处理。一是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贵阳市已建成白云、乌当“餐厨+厨余”协同处置项目,南明花果园、红岩和乌当高雁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正在推进云岩雅关、花溪地利物流园、修文农产品物流园的厨余垃圾处置项目,今年年底,全市湿垃圾的日处理能力达到1980吨,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的重要的设施保障。二是干垃圾的焚烧处置。贵阳市已建成花溪、白云焚烧发电厂、清镇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2022年9月,贵阳六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了“零填埋”,干垃圾焚烧的日处理能力达到4700吨。目前,已经启动开阳、清镇、东部(乌当)垃圾焚烧发电项目,3个项目建成后,全市生活垃圾焚烧的日处理能力将达到6400吨。三是可回收物的再生利用,全市现有1300个废旧物资回收站(点),17个再生资源分拣场,正在推进60个社区废旧物资回收站的标准化改造,建设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
四是有害垃圾的安全处置,我市现有有害垃圾集中处置企业2家,年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
“五个环节”以干湿分类为重点,是对生活垃圾“居民分类—居民投放—保洁收集—企业转运—终端处置”全程分类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2022年9月15日,《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为依法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
各位媒体朋友,生活垃圾分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人人动手,“干湿分、干湿投,有用有害定点投,”让爽爽的贵阳更加清新、整洁、靓丽。
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龚文静: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我们再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