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内卷文化已蔓延到水圈——污水变啤酒的故事我们已习以为常,但你听过一瓶啤酒,可以从里到外都是可再生的吗?最近,荷兰有家公司声称他们做到了。
上边这箱啤酒就是传说中的“全循环啤酒(fully circular beer)。首先,啤酒的水源自污水处理厂净化的出水。除了啤酒本身之外,生产过程、啤酒的标签、标签上的油墨、玻璃瓶以及啤酒箱都是可再生的循环回用产物。为了让老百姓相信污水蕴含的潜能,荷兰的水委会真的是够拼的了。他们的努力证明了啤酒行业的全流程几乎都可以用污水厂和自来水厂的原料来实现,他们也希望借此政府能在法律法规上给污水原料的利用提供更多支持。
原料都来自下水道?
荷兰水委会的人给这款啤酒取了个有点拗口的名字Ontboezeming,对应的英文是Outpouring。Outpouring是一个一词多义的单词,要找到精准的中文翻译并不容易,大家自行意会吧。小编个人而言,觉得这可以象征着污水厂向资源回收工厂的转型趋势不可阻挡,将有更多工业化产品相继涌现。
第一批的Outpouring啤酒有100瓶。虽然说原水是污水厂的出水,但这些出水其实是经过位于Emmen的NieuWater水厂(8000m3/天)进一步净化,通过反渗透和EDI工艺,制成超纯水之后,再进行啤酒酿造。啤酒的玻璃瓶则是使用方解石(calcite/lime),后者是软化饮用水工艺产生的副产物。瓶子的外标签则是用草屑或者卫生纸中的纤维素做成的。标签油墨的原料则是蓝铁矿,后者是一种磷酸铁,可以从污水厂的污泥中提取得到(小编在此前的专栏里已经介绍过污水提取蓝铁矿的技术标签贴纸的粘胶则是使用来自生物塑料胶(PHA),它由污水中的细菌生成。运输啤酒的板条箱的原料主要由产自污水的纤维素、藻酸盐(Kaumera)和饮用水处理的方解石组成的复合材料,并且通过3D技术打印而成。项目代表Jouke Boorsma表示,目前唯一还没有替代方案的是瓶盖。
观念的转变
想让更多人接受这样的厕所啤酒其实并不容易,至少他们还没找到有酒吧愿意找他们拿货销售。所以他们只能自己推销了,包括了上个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水协会大会。他们希望通过传播工作,让水圈内外的人都关注啤酒制造的原材料问题,也提高对水圈循环经济的关注程度。
项目团队的代表Jouke Boorsma还补充说:荷兰人实际上长期喝着大家的小便好多年了。40%的荷兰人的饮用水都来自马斯河(Maas)和莱茵河,许多污水厂的出水也是排入这两条河的。1950年代以来阿姆斯特丹人就一直饮用取自莱茵河的纯净水。另外有些自来水厂的进水口距离污水厂的出水口只有几公里左右(指Wervershoof污水厂和Andijk自来水厂的距离,实际车程12公里)。
尽管有那么多数据支持,尽管荷兰的污水资源化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在荷兰水委会里仍有不少人没有意识到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处理的资源化潜力,仍把处理产生的副产物视作废物。水委会当中有不少人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但这也收到了法律法规的限制,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这款啤酒,使政府部门提供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以加快步伐,早日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
据称,今年10月之后,荷兰会废除鸟粪石的“废物”标签,这也许将鼓励更多污水厂将污水厂采用可以回收鸟粪石的除磷工艺。
水矿的市场前景
运作这款全循环啤酒的,是一家叫水矿(AquaMinerals)的荷兰公司。这是一家经营各种取自污水和自来水厂的副产品并变废为宝的公司,据说已经有27年的历史。虽然小编没有收到该公司的广告费,但还是乐意给它免费宣传一下,原因是它其实也不算是一家私企,因为背后许多股东都是荷兰的自来水公司和水委会,而更重要的是它似乎让我们同行看到污水资源化的钱景。
数据显示,该公司2021年销售了32.6万吨的“废品材料”,同比2020年增长了9%,而且营业额有1730万欧元。
它最重要的产品是方解石颗粒(calcite),销量约9万吨。之所以这么畅销,是因为它用途广泛,除了可以制成啤酒玻璃瓶,可以做成动物饲料、地毯材料和混凝土材料。他们的方解石产品还获得了著名的Cradle to Cradle金级认证。
除了方解石,他们还能从自来水厂的除铁工艺中回收三氧化二铁,并加工成为絮凝剂,反过来可用于污水厂的除臭、沉淀工艺。他们甚至和其他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拓展这种副产物的应用潜力,例如用作燃料等。
小编孤陋寡闻,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做着和AquaMinerals类似业务的环保公司,有的话,请留言指教。
说了这么多,小编其实最好奇的还是这款啤酒口味究竟如何。不知道有没有荷兰的读者恰好有幸尝过,不妨留言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品尝体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