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项目出水化验结果出来了,各项指标全部合格!”伴随化验员的一声报告,历时4个月的中国能建葛洲坝水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黄冈公司(以下简称黄冈公司)三期扩建项目,圆满完成达标通水任务,项目正式进入通水运行。截至目前,经过1个月的生产运营,该项目工艺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出水稳定达标。
精干 破解难题
黄冈公司自2008年12月底建成以来,经一、二期建设,污水总处理能力逐步达到7.5万吨/日,已正常运行约十四年,主要处理黄冈市老城区、城东片区、城西片区、城东新区和南湖工业园区的污水。随着黄冈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人口逐渐增加,污水产量不断增大,污水处理能力已满足不了现实需求,亟需进行扩建。
为解决这一现状,黄冈公司与黄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订三期扩建项目协议。2022年2月21日,项目签署开工令,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在现场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疫情反复的情况下,黄冈公司负责人杨冰、工程经理祝一、工程管理人员付益乐等人组成的攻坚突击队在水务公司建设、技术、运营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迎难而上,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我们组建了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分析该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该项目的特点、重点、难点,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特定的技术措施,很快探索出了有效的对策。”杨冰介绍到。
公司从项目策划、具体实施和尾工处理三个方面着手对建设过程进行全方面把控,确保项目顺利如期完工。”公司副总经理陈波表示。
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该项目于6月17日较原计划提前20余天顺利通水,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并获得《鄂东晚报》报道及黄冈市相关政府部门的一致好评。
巧干 技术先行
“这个项目建设地质条件差、深基坑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同时建设期正值梅雨季节,厂区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长期停水改造存在安全隐患。常规的施工方案,临时支护措施所需费用太高,在水价与政府无法协商上调的条件下,项目投资收益率无法满足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要求立项开展工作,必须要另辟蹊径。”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钟晨说。
为解决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公司以中国能建《若干意见》为指导,指派技术专家联合黄冈公司成立工作专班,提出要从技术上打破常规设计思路,通过探索与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污水处理生化段脱氮除磷效率、减少水力停留时间,从而实现原池扩容,优化土建施工,进一步压缩工期。
工作专班先后组织多轮国内新工艺的比选与专家评审,开展项目实例调研,最终选用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以下简称MBBR工艺)实现原生化池处理能力从2.5万吨/日至5万吨/日的扩容。MBBR工艺是对原池进行设备改造和投加填料,可节省约50%的建设用地,相对常规设计思路能够减少土建施工量,可进一步缩短建设周期,同时能大幅优化投资。
MBBR工艺在容积负荷、抗冲击负荷能力等方面也表现良好,可通过合理的填料补投,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效果,为后续黄冈公司提标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实干 生态赋能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冈市地处长江之滨。污水处理厂作为污水处理的终端,是系统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压力和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基本保证。
黄冈公司三期扩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城区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能有效的提升黄冈市整体污水处理能力,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口排入厂外三台河最终汇入长江,有效落实了“长江大保护”战略提出的控制污水溢流的目标要求,也为护卫黄冈城区30余万人民用水健康和改善城镇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下一步,公司将积极总结经验,提供有效成果参考,把黄冈公司三期扩建项目打造成污水处理行业的示范项目,为今后水务环保同类项目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长江流域上下游协调治理和水质改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