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176家环境上市企业2021年经营业绩情况。从数据来看,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良好,176家环境上市企业中,13家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元,24家企业营收超过50亿元,106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增长。但几家欢喜几家愁,受多重因素影响,企业营收差距较大,一些企业发展并不如预期。面对疫情

首页> 大气治理> 脱硫脱硝> 烟气脱硫> 评论> 正文

疫情反复、行业竞争加剧 环境企业如何破局?

2022-06-17 14:36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綦健

近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发布176家环境上市企业2021年经营业绩情况。从数据来看,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良好,176家环境上市企业中,13家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元,24家企业营收超过50亿元,106家企业净利润实现增长。但几家欢喜几家愁,受多重因素影响,企业营收差距较大,一些企业发展并不如预期。

面对疫情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等压力,环境企业该如何破局?环境行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企业自身该如何制定发展战略?对此,本报独家专访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

向内求提质增效,向外求协同发展,是环境企业的重要课题

记者:2021年环境企业总体营收情况如何?反映出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马辉:2021年列入的环境上市公司实现营收总额约6516.6亿元,平均同比增速约为18%,其中营收增长的企业125家,占比约71%。上市公司共创造净利约468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经济走势、疫情常态化、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综合影响,即使环境上市公司整体营收持续增长,但经营压力有所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承压、增收不增利等问题凸显。

目前,环境产业正在经历2018年之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一次调整。正是因为企业面临挑战,我们也看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成为主流选择。向内求提质增效,挖掘存量空间,向外求协同发展,开拓新增市场,是接下来环境企业的重要课题。

记者:环境企业的经营压力来自于哪些方面?

马辉:一是项目回款压力大、应收账款高企。环境上市公司客户主要涉及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地方财政承压、拖欠账款,项目结算流程长、付款审批程序复杂等情况依然存在。

二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项目推进受阻,产业链上下游互相牵制,在采购、工程建设、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延迟,导致获取订单及项目实施不及预期。

三是企业成本刚性上涨。2021年第四季度,大宗商品材料等价格上涨,特别是药剂生产和运输成本上涨较为明显,成为企业成本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竞争加剧和企业业务转型升级,企业加大对研发和市场的投入,不少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销售费用比去年同期增加。研发投资收益周期较长,开拓市场的投入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直接的经济利益,影响当期净利润。

此外,近几年环境产业迅速发展,更多竞争者涌入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改变。部分传统细分领域市场趋近饱和,红海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

企业发展加速分化,头部环境企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持续凸显

记者:我们注意到,环境行业发展差距在逐步拉大,龙头企业发展优势明显,中小企业发展面临难题。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马辉:产业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市场空间经历了几次快速扩容,这个过程中有一批环境企业抓住了行业不断涌现的新业务机会,成功扩大业务规模与影响力,跻身龙头位置。

“水大鱼大”是一方面,“水多鱼多”则是另一方面,市场的繁荣同样给了中小环境企业发展机会。2018年之后,央企国企的进入,产业并购整合加速,而疫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合局面,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企业发展在加速分化,头部环境企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持续凸显,行业集中度在进一步上升。

这几年,随着生态环境治理以质量改善为导向,产业加速告别了最初零散的传统末端治理,逐步向一体化、区域化、系统化的高质量综合治理进阶。需求的改变带来产业竞合关系逐渐向多元、互联、开放的生态关系进阶,竞合过程不仅要看关系、看资源、看资本、看规模,管理、技术、运营等决定企业自身提质增效的要素被摆在了竞争的突出位置。

对于龙头企业而言,前期积累的规模化、品牌影响力等既有优势,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可以逐步放大到提质增效和新业务拓展层面,带动公司管理、业务协同、资源整合等整体效益提升。中小企业则不仅需要面对产业整体的马太效应,他们本身在市场要素竞争中就处于相对劣势,强竞争环境再叠加经济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确实面临更大压力。

为纾困中小企业,助力经济复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国家有关部门自2018年以来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近期国家又推出6方面33项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纾困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信心。

整体来说,生态环境产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并购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靠市场化整合筛选出更多“大而强”“小而美”,推动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在下一个发展周期,无论是龙头环境企业还是中小环境企业,其实都应该在实现主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可以开拓更多差异化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契机之下,找准自己在市场上的核心定位,发挥优势深挖垂直业务,探索精细化经营路线。

记者:但一些龙头企业并没有显现优势,发展不如预期,原因何在?

马辉:商会此前对2019年的环境上市公司业绩进行分析发现,企业通过降本增效、收缩投资、加大回款力度等手段,经营性现金流在逐步好转。但遗憾的是,叠加这几年的疫情、经济形势等影响,企业再次面临回款难、成本上升、市场收缩、竞争加剧等挑战,盈利水平进一步弱化。此外,一些龙头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存在战略定位、管理制度、人才团队、资源配置、文化互融等方面的调整融合,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博弈,理顺而后协同效应才能得以显现,短期内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环境企业面临两重重要发展机遇

记者:目前环境行业发展有哪些政策利好?企业该如何制定发展战略?

马辉:生态环境行业利好政策一直不断,特别是2021年,既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双碳”目标迈出实践的元年,很多重要文件集中发布。根据环境商会和和君咨询联合发布的《生态环境政策分析报告(2022)》显示,国家及相关部委层面去年共颁布生态环境相关领域政策性文件百余项,一是初步构建了“双碳”战略的政策体系;二是对“十四五”及下一阶段生态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向进行了顶层设计,包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黄河等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三是明确了“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的相关规划和细化实施措施。

综合来看,环境企业当下面临两重重要机遇,一是参与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现阶段以着力补短板和提质增效为主。二是以“双碳”目标为契机,参与到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中,主要以协同减污降碳、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主线。

产业发展至今,有一个重要逻辑发生改变,即需求端变为以质量改善为导向,供给端随之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升级,而我们的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治理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产业接下来是一个“去伪存真”“挤出水分”的发展过程。

现在的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国资企业主导市场投资、资源调配,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活跃在技术、产品及服务供给界面的新格局。但在新格局之下,产业也面临要素竞争、竞合模式、利益再分配等诸多新课题。这样的背景之下,产业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市场化在资源配置中的突出作用,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资本、人力、技术、服务等要素的配置效率,通过市场化方式为模式创新、技术产品创新、服务提升、产业价值链提升等留出空间。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解决突出问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