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即VOCs,属于大气污染物中的“中生代”。相较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着数十年治理史的“老资格”,VOCs被重点关照不过十来年的时间,2010年才在国家层面启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而相较于尚未被纳入管理,甚至种类都不甚明确的新污染物,VOCs监测和治理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形成完整的产

首页> 大气治理> VOCs> VOCs治理> 市场> 正文

从边缘角色到舞台中央 VOCs如何带动大气治理市场增长?

2022-06-15 10:02 来源: 北极星VOCs在线

挥发性有机物,即VOCs,属于大气污染物中的“中生代”。相较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着数十年治理史的“老资格”,VOCs被重点关照不过十来年的时间,2010年才在国家层面启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而相较于尚未被纳入管理,甚至种类都不甚明确的新污染物,VOCs监测和治理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每年超过1000万吨的排放量,让VOCs治理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业内普遍认为我国VOCs治理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将大幅扩容。

VOCs:从小角色到大明星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大气污染治理基本按烟气除尘-烟气脱硫-烟气脱硝-VOCs的顺序推进,VOCs治理市场来得晚但后劲足,发展周期较长。

上文说到,2010年VOCs首次成为国家层面的重点污染物,VOCs治理市场正式起步;干工作要分轻重缓急循序渐渐,所以2013年的《大气十条》进一步明确了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需要进行VOCs控制;2015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将VOCs纳入法律监管范围,给了VOCs治理坚实的法律支撑;“十三五”期间,VOCs污染防治开始成为环保领域热点,发改委等多部委专门出台《“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重点行业地区VOCs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的目标;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则强调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的重要性。各地也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把VOCs治理放在重要位置上,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短短十余年,VOCs逐步从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配角成长为主角,进入“十四五”以来,其热度更是居高不下,让VOCs治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这一大片红海中一抹亮眼的蓝色,因而备受环保行业关注。

市场:快速增长,百家争鸣

随着火电、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稳步推进,近年来,脱硫、脱硝、除尘市场增速显著放缓,已步入结构性调整时期。生态环境部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编制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统计显示,2020年大气防治领域企业营收年增长率仅有2.3%,远低于行业平均的7.3%,与水、固废等板块差距明显。《广东省环保产业发展简况(2021年)》所统计1607家环保企业,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企业数量占比为17.4%,营收占比却仅有5%,利润占比更是仅有4.1%。广东省环保营收排名全国第一,其统计数据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的情况。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大气污染治理市场整体显出疲态的同时,VOCs治理市场正在高速发展,成为带动增长的领头羊。2020年,全国从事VOCs治理相关的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吸附、焚烧、催化燃烧等主流技术均有涉及。有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至2025年,VOCs治理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6500亿-7500亿元,超过其它所有大气污染治理细分领域。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也在其报告中指出“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和重点领域VOCs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必修课”。

未来:智慧环保与综合防治

野蛮生长造就了繁荣的市场,但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从企业层面看,VOCs治理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集中度低,分布分散,容易受疫情和经济波动影响;从技术层面看,吸附、焚烧、催化、冷凝、生物治理等相关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有许多企业采用光催化、光氧化等低效技术,治理效果不理想;从政策层面看,VOCs监管体系仍有待完善,相关责任划分不够明确,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源头控制力度不足。

未来几年会是VOCs治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有几个趋势值得注意。

一是智慧环保。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业纷纷搭上“智慧”这趟车,打开新发展思路,环保也不例外。当前我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在700亿左右,增长空间极大。VOCs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多,监管难度大,非常适合用智慧环保的思路提高治理水平:利用多样化的监测技术获得一手数据,结合卫星、互联网等通讯渠道实现数据快速、准确的传输,最后利用计算机制定模型,科学施措,实现VOCs的精准治理、高效治理。

二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现VOCs与其它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能源结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改善大气质量。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一改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最大程度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

自2017年以来,我国连续五年在重点区域严重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大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汾渭平原等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与重污染天气数双双下降,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国内已有部分环保企业在上述领域扎根布局,以首创大气九江市项目为例:通过搭建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成大气智慧环保管理平台,依托“测-管-治”一体化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服务,实现了“人防+技防+大数据”全覆盖。九江市于2021年完成优良天数比例三年连升,重污染天数首次“全面清零”,精准高效的智慧环保和专业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服务功不可没。目前,首创大气正在为九江市搭建涵盖水、气、土、固、生态、碳等全要素的智慧环保平台,将为九江市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工作发挥更大的价值贡献。

129_副本.jpg

图为九江市智慧环保平台

从生态环境部及各地环保部门透露的信息来看,“十四五”期间,PM2.5与臭氧污染的协同控制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旋律,作为上述两种污染物重要前体物的VOCs自然是焦点中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VOCs排放被纳入重点监管,VOCs治理的市场潜力源源不断地被发掘,这一领域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关注。

( 来源: 北极星VOCs在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