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兰考县人民政府发布《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年,“无废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实现最小化,总结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全年至少建成200个“无废城市细胞。”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工业固废> 政策> 正文

河南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全文!

2022-04-14 11:54 来源: 北极星固废网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兰考县人民政府发布《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年,“无废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实现最小化,总结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全年至少建成200个“无废城市细胞。”

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21—2025)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强化全县固体废物管理,持续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根据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生态保护治理水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郑开同城化进程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为高质量建设拼搏、开放、生态、幸福的兰考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22年,初步建立“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启动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关联产业转型升级、固废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机构、社区完成相关宣传培训,建立“无废城市”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组织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全年建成48个“无废城市细胞”(40个“节约型机关”,8个“绿色社区”)。出台《兰考县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兰考县城镇污水处理好资源化利用发展实施方案》和《兰考县建筑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3年,“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各类指标全面达标,“无废文化”培育工作初步完成。全面推开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配套建设环保屋和多源废物分质高值化利用处置中心,完成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移动式处置试点和居民废旧物品循环利用试点建设工程。出台《兰考县公众绿色生活方式行为指南》。

2025年,“无废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实现最小化,总结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全年至少建成200个“无废城市细胞”(2家“无废商超”,3家“无废酒店”,2个“无废景区”,160家“节约型机关”,13个“绿色社区”,20个“绿色家庭”)。

(三)建设指标

结合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特点及任务安排情况,建设指标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组成(见附件)。

(四)实施时限

本方案的建设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期间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为中期考核点,2025年为最终考核点。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

1.构建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网络体系,助力资源再生行业深入发展

依托现有分拣加工与集散市场、交割仓库、物流配送、配套服务等项目,充分发挥“互联网+回收”网络优势,逐步建设多层次回收网点,基本形成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确保再生资源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高效良性循环。打造辐射开封、郑州等周边城市的废旧金属与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循环利用绿色处置基地,带动绿色拆解深加工产业纵深发展,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再生资源网络化回收体系模式。

2.强化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效益最大化

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和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群,提升以废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塑料、报废机动车、废旧家具、废轮胎等为主的“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水平。适当延伸再生资源的下游产业链,开展废塑料、废五金、废木材边角料、废钢等深加工,在进一步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的同时,有效带动技术装备制造、物流等相关领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源头管控污染隐患,促进工业产废企业绿色发展

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废行业产品绿色设计政策机制,在生产过程充分考虑后续综合利用环节,引导产废企业使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低(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等环境友好型原料。推广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的产品设计方案,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切实从源头实现废物减量化。推动更多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依法在化工等“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以化工生产、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实行“一行一策”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引导家具制造、机械制造、光学玻璃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自觉开展审核,提高全县清洁生产审核质量。探索开展清洁生产整体审核试点示范工作,建立健全差异化奖惩机制。

4.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监管体系

以“生态强县”为政策引领,整合各部门在工业固体废物方面的管理资源,完善信息共享制度,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综合利用标准规范。落实工业固体废物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为准确掌握污染防治底数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绩效评价与政绩考核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固体废物管理的良好氛围,筑牢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监管防护墙。

(二)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1.完善农林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培育多元化运营模式

针对农作物秸秆,建立回收、转运专项台账制度,按照产地合理区域半径就近利用原则,合理布局回收网点,降低收储运销成本,建立收储运销体系。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配合为原则,通过各级政府宣传动员,加强农户对废弃物资源利用意识。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探索建立“统一回收、定期归集、无害化集中处理”的“一站两线”回收处理模式,并在全县范围内普及推广。

2.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注重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大做强秸秆综合利用基础平台,依托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大力发展秸秆“五料化”利用,实现秸秆全量利用。持续推进秸秆还田工作,通过推广宽行作物田间秸秆覆盖技术、秸秆微生物速腐技术等,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率。重点鼓励、支持中国电建兰考生物质制气有限公司生物质制气项目、兰考瑞华环保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秸秆热电”项目等秸秆高值化综合利用项目。探索“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具有可开发价值的生物质资源”的资源化利用路径,落实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充分调动资源化利用秸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逐步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布局完善全县畜禽粪污收储体系。结合兰考县规模养殖场地理位置,根据粪污综合利用企业原料需求量,由政府统筹建设粪污收集点,配套不同规格的运输车量,由第三方处理主体开展收集和运输,推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全域布点、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推动畜禽粪污就近就地综合利用,统筹病死畜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在牛、羊和家禽等养殖场鼓励采用固体粪便堆肥或建立集中处置中心生产有机肥,在生猪和奶牛等养殖场推广快速低排放固体粪便堆肥技术、粪便垫料回用和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加强二次污染管控,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药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多种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逐步提高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力争2025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4.促进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源头减量

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控制地膜市场准入。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01mm地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完善奖惩机制,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积极推广农膜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可降解膜使用。继续实施农药使用趋零增长行动,提高农药利用率。通过新型机械、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应用与统防统治推广,提升农药综合利用率,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2022年至2023年农膜使用量逐年降低5%以上。建立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农膜回收体系,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处理试点工作。争取2022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试点结束后建成农膜回收示范点20个以上,全县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消除农田白色污染。

5.强化全过程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质检部门等联合执法行动,将焚烧秸秆纳入执法,严加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0.01mm以下地膜产品,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着力推进旅游观光示范村建设,创新农业产业融资发展模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特色林下养殖家庭农场模式,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持续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农产品+”,积极发展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主题公园等示范点,结合兰考县红色文化,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

1.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建立再生资源“多网合一”体系

逐步推广试点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先进经验,将总书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打造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全面建设村级环保屋,建立“县、乡、村”三级多源废物分质高值化利用处置中心,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再生资源回收的“多网合一”体系。引导村级环保屋、镇级多源废物分质高值化利用处置中心建立再生资源台账,为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好数据基础和产业支撑。

2.推进城镇污水污泥减量,构建多途径消纳路线

在学校、机关、酒店、企事业单位开展节水行动,减少污水排放量。鼓励洗浴中心节约用水和制定节水方案,引导企业自行应用其再生中水。定期清理雨、污水管网及河道等淤泥残留物,减少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改进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泥生化分解率,源头上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效果。通过投加调理剂、升级污泥脱水设备,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运输和处置成本。以污泥混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以污泥发酵制作土壤改良剂为辅,建立污泥多途径消纳处置技术路线。

3.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加大对塑料污染科普知识和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制定《塑料制品减量工作指南》,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和星级酒店开展塑料制品减量试点工作。将塑料污染治理有关要求纳入“无废城市细胞”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分领域选树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典型,带动全社会参与塑料污染治理。在集贸市场建立一次性塑料袋集中购销制,禁止商户向顾客无偿提供塑料袋。

4.广泛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商场、节约型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无废细胞”创建活动。全面推广建设节约型机关,发挥党政机关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将“无废”理念深入到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对生态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理念的认识。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钉钉群、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从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固废综合管理等方面,引导老师和学生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在商场、城区规上超市和酒店全部开展一次性消费品减量项目,倡导绿色消费,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社区创建系列活动,引导居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正确投放习惯,引导居民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四)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制定《兰考县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办法》,将建筑垃圾按照工程渣土、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分类,明确规定各类建筑垃圾的收运及消纳处置。按照统一审批、统一收费、统一清运、统一利用原则,严格核准建筑垃圾产生量和处置量。结合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严格管理施工工地,对运输车辆进行动态监管,定期审查验收。建立巡查制度,开展夜间渣土车和清运工地整治,对重点区域实行严格监控,规范建筑垃圾清运秩序。运用“车辆定位+物联网传感器”等多种方式,对渣土车实行智慧监管,实现从工地、运输过程、到消纳场的闭环管控。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加强施工和运行期间的能耗管理。

(五)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1.加强危险废物安全隐患防控精细化管理

持续推进涉及危险废物企业环境监管全覆盖,以小微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全县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危险废物运输风险防控,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备案制度,保障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按照“点对点”常备通行路线规范有序、安全便捷通行;制定危险废物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优化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管理,协助做好危险废物(废线路板、含铅玻璃等)处置“白名单”制度的落实。在县经开区开展废涂料包装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减少长期贮存带来的生产安全与环境污染隐患。

2.健全危险废物收集处置模式

强化政府引导与支持,与周边城市建立危险废物协同处理处置机制,补充县域内工业源危险废物(废有机溶剂、废催化剂、废切削液等)综合利用或处理处置缺口。深入开展废铅蓄电池收集试点和小微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对利用价值较低的危险废物,如废铅蓄电池、废镍镉电池、废含汞灯管、废药品、废农药瓶等,建立专业化、集约化收集、转运、处理处置管理体系。对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废矿物油、废染料、涂料废物、废包装物、废线路板等)进行综合利用技术升级或改造,为发展循环经济提质加码,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紧盯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置,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减少飞灰填埋需要。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和预处理示范项目建设。

3.提升医疗废物综合管理能力

按照“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原则,开展医疗机构输液瓶(袋)集中收集、回收利用及处理示范项目,切实维护环境卫生安全。利用回转窑开展药物性、化学性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试点工作,补齐兰考县全种类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短板。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应急管理机制,探索建设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医疗废物技术支撑体系,缓解偏远地区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压力,为医疗废物环境安全和重大疫情防控保驾护航。探索开展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转运、处置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医疗废物“产生、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处置”全过程监管。

(六)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1.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

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同增效的管理体制,相关部门联动推进各项工作,有效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建立部门责任清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一步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出台“无废城市”建设相关政策措施,深化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等制度创新,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实行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增强固体废物管理信息透明度。

2.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依托现有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项目,鼓励项目建设企业或主管部门积极引领和参与固体废物相关标准制定,推动上下游产业标准衔接,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模式创新。探索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一体化协同治理解决方案。

3.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市场体系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产品目录,建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政府采购占比信息统计制度。严格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对符合“三免三减半”的企业及时给与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推出多样化金融产品,为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开展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定期发布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激励相关企业主动开展各类废物减量和处理处置。

4.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监管体系

加强固体废物环境信息管理,依托固体废物信息化和管理大数据平台,打通多部门固体废物相关数据,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数据共享机制,提升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开展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工作,将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范围,全面掌握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利用、转移、贮存、处置情况。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完善部门责任清单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二)加强技术指导

组建企、学、研、政联合的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指导试点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支持组建“产学研政”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平台,组织开展技术对接,促进固体垃圾领域先进适用技术转化落地。

(三)加大资金支持

加强与上级环保、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全力争取财政投资补助、债券专项贴息及银行环保专项贷款等资金。统筹运用相关政策,对“无废城市”建设中的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体系建设等优先予以优惠支持,激发市场活力。

(四)强化宣传引导

面向党政机关、学校、社区、家庭、企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及市民教育体系。将“无废城市”建设、文明旅游纳入旅行社行业宣传体系,融入景区准则规范,提高“无废城市”的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加强固体废物产生、利用与处置信息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