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重庆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详情如下: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

首页> 水处理> 工业废水> 政策> 正文

重庆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

2022-03-21 16:19 来源: 北极星水处理网

日前,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重庆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详情如下: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5年)

化工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之一,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根据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相关精神,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保护法》落实落细,促进全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重庆市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现状及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市化工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规模持续壮大,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达269家,2020年完成产值896亿元,年均增长7.3%。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初步构建起聚氨酯、聚酰胺、高端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酯等合成材料产业链,建成了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基地,合成材料制造占比由2.9%提高至7.7%,肥料制造占比由20.0%降低至9.2%。集聚效应更为显著,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了75%,长寿区、涪陵区两大集聚区化工产值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至24.9%、23.4%。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2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43家,5万吨苯法工艺生产己二腈、EVOH中试核心技术和专有设备等工艺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我市化工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供给短缺、行业整体创新效能不高等问题。此外,化工自身工艺特点决定了“双碳”背景下,全行业在安全、环保、能耗等方面将面临要求更高、标准更严的挑战,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我市化工产业发展也将迎来诸多机遇。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内需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特别是由新兴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带来的对高端合成材料的需求,为我市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新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为以天然气作主要原料的我市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红利;长寿区、涪陵区等重点区域在化工领域的持续深耕,形成了有助于化工产业链条式、集群式发展的完备产业生态,为吸引行业领域更多要素资源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

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将迎来的诸多发展机遇,将支持全市化工产业在“十四五”期间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端合成材料和专用化学品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建强重点产业链条,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持续深化大数据智能化赋能,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不断拓展产品种类、提升单品价值、降低能耗、物耗、水耗和排放强度,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高地和合成材料重要基地。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以下目标:

——总量进一步壮大。全市化工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速约9.3%。

——结构进一步优化。合成材料产值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23.0%,比“十三五”末期提升15.3个百分点;肥料产值占比降为6.1%,比“十三五”末期下降3.1个百分点。化工产品结构更加优化,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增多。

——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化工产业进一步向化工园区集聚,全市化工集聚区产值达到行业总产值的69.0%,比“十三五”末期提升9个百分点。

——龙头示范进一步增强。集聚资源要素,培育形成一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企业集团和产业基地,百亿级化工企业4家,50—100亿元化工企业8家。

——创新引领进一步夯实。建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达到160家,比“十三五”末期增加70家,年均增速12%;市级技术中心达到75家,年均增速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比“十三五”末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发展方向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坚持需求牵引,聚焦汽车、电子、装备等重点产业和城市建设、居民消费等重点领域的迫切需求,大力发展高性能树脂、高性能涂料、专用化学品、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纤维等方向的化工新材料,鼓励传统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逐步提升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产值占比,培育生物化工产业,推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一)全力打造合成材料优势产业链条。依托本地现有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提升完善聚氨酯、聚酰胺、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端聚烯烃产业链,培育聚碳酸酯、乙丙橡胶、聚丙烯腈、聚丙烯酸等特色产业链。以己二酸、MDI为核心,依托甲醇资源,规划建设MTO项目,发展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PU产品,拓展聚氨酯产品品种,做强聚氨酯产业链。加快30万吨/年己二胺、30万吨/年尼龙—66项目建设;发展己内酰胺、尼龙—6等产品,做大聚酰胺产业链。推动乙醇酸、BDO、乙二醇、丁二醇、PTT、PBT项目落地,扩大PET产能,推动PBAT/PBS/PGA项目建设,发展可降解聚酯产品,进一步完善聚酯产业链。结合规划建设的MTO项目,发展醋酸乙烯—乙烯共聚(VAE)乳液、乙烯—醋酸乙烯共聚(EVA)树脂、T—PVA(热塑性聚乙烯醇)树脂、PVB树脂、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CPE树脂等聚烯烃产业链产品,引育乙丙橡胶、聚丙烯腈、聚丙烯酸等合成材料产业链。依托MMA,完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产业链。以碳酸二甲酯为基础,培育聚碳酸酯产业链。扩大聚甲醛、PPS规模。

专栏一 高性能树脂产业链的重点产品表

聚氨酯产业链:乙烯、丙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PTMEG、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PU。

聚酰胺产业链: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盐、己内酰胺、PA—66、PA—6。

聚酯产业链:乙醇酸、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PET、PBT、PBAT、PBS、PGA。

高端烯烃产业链:VAC、EVA/VAE、PVA、PVB、EVOH、CPE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产业链:MMA、PMMA。

聚碳酸酯产业链:苯酚、丙酮、碳酸二苯酯、PC。

其他:聚甲醛、PPS、乙丙橡胶、聚丙烯腈、聚丙烯酸、三醋酸纤维素等。

(二)加快壮大三类专用化学品规模。立足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对高端化学品的需求,重点发展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印刷电路板、新能源电池等消费领域紧密结合的高端化学品。充分利用现有化工产品丰富、功能因子多的特点发展功能添加剂、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水处理剂、氢氰酸衍生物、肼类衍生物、光气衍生物及含氮、磷、硫、硅、氯、氟等杂元素的精细化学品。重点发展环境友好的水性涂料、高固体涂料、粉末涂料、高性能防腐涂料等新型涂料产品。逐步做优做强氟硅化工产业,重点发展氟碳涂料、全氟聚醚(表面活性剂)、二氟二酸乙酯、四氟丙醇(清洗剂)、硅酸酯等产品和氟碳树脂、聚全氟乙丙烯等含氟树脂及含氟橡胶。

专栏二 电子化学、精细化工的重点产品表

高端化学品:WF6、NF3、NH3、SiH4、N2O、CL2、N2、H2、NH4OH、HCL、H3PO4、He、CO2、C2H2、NMP等。

精细化工产品: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涂料、高性能防腐涂料、汽车涂料、功能添加剂、水处理剂、助剂、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氢氰酸衍生物、光气衍生物、纤维素醚及衍生物、有机硅及前驱体、减水剂等。

氟化工产品:氟碳涂料、有机氟产品、聚全氟乙丙烯树脂、聚四氟乙烯、氟橡胶、硅酸酯。

(三)着力提升基础化学品发展质效。鼓励企业延伸基础产品产业链,努力实现甲醇、氨、氯碱、电石等危险化学品的本地消纳,减少运输风险。支持企业延长天然气化工产业链,进一步发展VAE等下游产品。鼓励企业延伸纯碱、锶盐等产业链,开发下游产品。支持甲醇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下游烯烃、乙醇、BDO、醋酸等本地需求量大的产品。支持液氨生产企业重点开发工业用途,减少农用肥料生产;鼓励建设车用尿素供应网络和销售体系,开拓尿素下游产品,逐步开发脲醛树脂、氨基树脂、发泡剂、阻燃涂料等新型材料;扩大合成氨、尿素用于烟气脱硫、脱硝的覆盖面。鼓励化肥企业开发专用复合肥、缓控释肥等新型化肥产品和阻燃剂等新产品。鼓励氯碱生产企业开发消耗氯气的新产品,延伸氯气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电石生产企业延长产业链,发展下游BDO、可降解塑料等环保产品。鼓励农药企业开发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逐步淘汰高毒、低效、高残留农药,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现有农药产品的技术升级迭代。

专栏三 化工基础产品提档升级重点产品表

乙醇、车用尿素、碳酸二甲酯、脲醛树脂、氨基树脂、发泡剂、减水剂、阻燃涂料、阻燃剂。

复合肥、增效肥、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微量元素肥,高效安全和环境友好型农药。

(四)培育发展生物化工产品。以生物基材为原料,重点发展戊二胺、丁二酸、乳酸、1,3—丙二醇等生物基产品,延伸发展PBS、聚乳酸、PTT等生物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尼龙56纤维和工程塑料等产品。培育生物农药产品,推动新型绿色农药产业发展。

五、重点任务

(一)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推动规上化工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鼓励现有的研发机构创建市级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工业设计中心创建。鼓励川渝两地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联合两地高校、科研院所,打造天然气应用示范基地,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天然气偶联制烯烃、非光气法HDI、纤维级对苯二胺等技术开展应用示范。鼓励企业围绕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氮氧化物减排、节能节水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热点难点开展技改攻关。

(二)构建绿色化工发展体系。开发绿色产品,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清洁油品、高性能润滑油、环保溶剂油、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水溶性肥料和水性涂料等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鼓励企业采用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等绿色工艺;支持企业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改造,从源头上减少“三废”产生;支持企业采用先进节能、节水技术和实施中水回用;鼓励企业实施有毒有害和高VOCs原辅料、产品替代。建设绿色园区,鼓励化工园区统筹规划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供水、供电、供热、工业气体等公用工程和污水收集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相应的基础设施。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加强对沿江“一公里”化工生产企业的监管,支持和鼓励企业搬迁到沿江“一公里”范围外并进入合规化工园区。

专栏四 化工绿色工艺技术

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工艺、高效合成和低能耗尿素工艺技术、红矾钠有机还原制备氧化铬绿和铬酸酐联产清洁技术、铬盐生产过程中铝钒同步分离技术、磷酸与尿素综合生产农用多聚磷酸铵新型全水溶性肥料、高效清洁二硫化碳生产、半水磷石膏改性凝胶材料及充填新工艺、钛石膏资源化利用、废旧轮胎回收绿色生产工艺技术。

(三)实施二氧化碳减排行动。按照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化工行业碳达峰行动,落实碳达峰目标。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按照技术、能耗、环保、安全、质量五个标准,依法依规淘汰化工行业落后产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产品,一律不得转移。根据市场供求形势变化,运用市场化手段,倒逼明显过剩、效益低下的一般化工品生产加工能力有序退出或加快转型。鼓励企业转变用能方式,以绿电、天然气替代煤,开展技术改造从源头减少CO2排放。支持入园企业利用园区自有热力资源,实施集中供热,减少自建燃煤(气)热源设施,实现节能减排。开展重点领域高耗能企业产品(装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和碳减排。推动绿色低碳研究院建设,搭建低碳发展创新平台。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将二氧化碳作为化工原料使用,推动建立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重整制合成气等示范装置建设。强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工艺技术研发,推动碳减排技术应用,支持实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四)深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石化行业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与应急一体化系统、面向石化行业的危化品存储运输监控系统、优化系统(APC)、智能控制系统(Robust—IC)在化工企业的应用,推动企业提升信息化能力,建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运营新模式和集约化、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化工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广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建设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提高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支持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采集、整理、分析全流程关键节点数据,优化工艺设计,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视化,推动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智能化。

(五)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实现产能向优势企业集中。深入开展行业对标管理,重点抓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填平补齐、挖潜改造。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和培育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

(六)提升行业安全管控能力。鼓励企业提升安全风险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水平。支持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在其厂区内规划专门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区域。鼓励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化工企业在厂区内集中建设管理危险化学品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罐区,储存区域和生产设施间尽可能采用管道输送,减少生产区域的储存装置和储存量。支持企业尽量减少危险化学品中间产品储存和外销,尽可能实现即产即用,减少储存和外销的安全风险。化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应严格执行涉及安全设施设计、施工、运营等相关标准规范。

(七)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新建、扩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合规的化工园区,鼓励园区外化工企业搬迁进入合规化工园区。支持涪陵区—长寿区围绕优势合成材料产业链,不断延链强链补链,聚焦国际国内先进合成材料应用场景,进一步壮大合成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我市中部—西部天然气应用示范区,依托川渝两地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优势,支持南川区—涪陵区—长寿区—潼南区等深入挖掘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用价值,壮大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推动天然气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示范应用,培育发展可降解材料产业和生物化工产业。支持潼南区—万盛经开区—南川区—万州区等立足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新型涂料、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业。区域环境、国土空间等方面具备条件的区县,可按照全市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申请新建培育化工园区;新建培育化工园区可参考全市化工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科学制定产业规划。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同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建立健全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检测机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全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强战略、技术、供应链等方面的协作,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局面。加强川渝两地合作,合力建设天然气应用示范基地。

(二)落实相关政策。利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市级现有产业扶持类、技术创新类等各类专项资金,引导股权投资类基金,加大对化工企业技术改造、高端产品开发、智能制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以及科技研发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争取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或基金。每年在化工企业中遴选一批基础较好、进展较快、示范效应突出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在市级相关专项资金中统筹支持。转变考核模式,深化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大节能降碳与资源高效利用、清洁生产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绿色技改项目支持力度。落实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鼓励企业开发新材料产品。搬迁入园的化工生产企业可享受《关于“十四五”期间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的若干措施》(渝应急发〔2021〕73号)中规定的强化关搬改相关政策。

(三)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化工园区应设立职责明确、权责相宜、主体明确的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和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持续开展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全市化工园区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对因规划布局等发生重大变化,不符合条件或者区县主动申请撤销化工园区的,原则上不得新建、扩建化工项目。取消化工园区定位的,要按照机构不撤、标准不降、设施不停的要求,切实加强已有化工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批准为新建培育的化工园区,应加快建设各项软硬件基础设施,达到正式认定条件后,按认定程序申请正式认定。产业关联度高、安全环保基础设施完善、综合管理水平好的化工园区,在区域环境、国土空间和安全承载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申请扩容。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园区规划环评和安全风险评价,提升园区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四)打造人才队伍。强化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着力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工艺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各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增强校企合作,推动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合作项目;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本地职业院校开设化工专业,培养化工技术工人队伍。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市区两级的专业招商队伍,围绕重点产品,策划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工作。鼓励现有企业增加投资,延长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各区县和园区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加强重庆城市及化工产业发展宣传,推出一批外来企业扎根重庆、蓬勃发展的先进典型,吸引来渝投资。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3月21日印发


原标题:关于印发重庆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