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固废网获悉,11月22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印发《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详情如下: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
现将《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2021年11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0〕733号),进一步规范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省固废系统)应用管理,不断提升全省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固废(危废)”)环境管理决策科学化、监管精细化和服务便民化水平,围绕“共建、共享、共用”和“能用、会用、善用”的工作目标,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省固废系统是福建省生态云平台的子系统,与生态环境部建设运行的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对接,依法对全省固废(危废)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实施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各固废(危废)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单位(以下简称“固废(危废)相关单位”)依托省固废系统,建立管理台账,依法申报固废(危废)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信息,实现可追溯、可查询。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依托省固废系统加强固废(危废)环境信息化监管工作,系统管理数据信息依法可作为日常环境监管、执法检查、排污许可和环境统计等工作的辅助依据。企业依托省固废系统落实主体责任,登陆统一归口省生态环境亲清服务平台。
第三条省固废系统应用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全程管控、闭环管理。全省固废(危废)纳入省固废系统实行全过程闭环监管,其用户账户实行实名制管理,数据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内容包括:用户操作日志、运输路线轨迹和各环节数据自动平衡与汇总、异常情况自动提示与处理等。
全省统筹、互联互通。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依托省固废系统,对本辖区固废(危废)实行环境信息化统一监管。省固废系统与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省直部门相关系统和园区(企业)自建细胞系统等互通共享。
分级分类、应管尽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自下而上逐级梳理并动态更新本辖区固废(危废)相关单位清单,并督促指导相关单位注册使用省固废系统,实现应管尽管;建立重点环境监管清单,为实施分级分类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亲清服务、精准帮扶。加强省固废系统与省亲清服务平台的融合应用,拓展延伸环境管理精准帮扶功能,包括:在线培训、在线备案、在线指导、电子台账、亲清提示、整改互动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第四条鼓励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自建固废环境信息化管理细胞平台与省固废系统互通共享,借助视频AI分析,实现出入库行为、车辆、人员等识别预警,利用智能设备实时采集相关数据,有效提升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职责:
(一)负责省固废系统使用技术培训和业务管理,指导用户做好日常使用管理工作;
(二)负责分配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账户、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管理账户和省级有关部门查询账户;
(三)负责建立并动态更新省级重点环境监管企业清单;
(四)负责省级核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线上备案,负责跨省转移业务线上商榷;
(五)组织开展全省固废(危废)管理数据抽查核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关联性数据挖掘应用等工作;
(六)负责省固废系统与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上报工作,协调省固废系统与省直相关部门及企业自建固废环境信息化管理细胞平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七)其他应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的事项。
第六条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职责:
(一)负责本辖区省固废系统使用管理,结合实际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省固废系统优化升级的意见建议,督促指导本辖区固废(危废)相关单位落实固废(危废)环境信息化“应管尽管”要求;
(二)负责分配本级生态环境部门内部人员、本辖区内县级生态环境局账户和其他有关部门查询账户;
(三)负责建立市级重点环境监管清单;
(四)负责本级核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含本辖区豁免许可证和“点对点”定向利用单位)和在本辖区内开展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含豁免运输资质单位)的线上备案;
(五)组织开展本辖区固废(危废)管理数据抽查核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关联性数据挖掘应用等工作;
(六)负责督促固废(危废)相关单位按时处理提示信息,及时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
(七)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量小零散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和信息化管理服务工作;
(八)其他应由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的事项。
第七条县级生态环境局职责:
(一)负责本辖区省固废系统使用管理,督促指导本辖区固废(危废)相关单位落实固废(危废)环境信息化“应管尽管”要求;
(二)负责建立本级重点环境监管清单;
(三)负责本级核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线上备案;督促指导本辖区固废(危废)相关单位按时完成注册、管理计划备案、信息申报等工作;
(四)负责开展本辖区固废(危废)管理数据核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关联性数据挖掘应用等工作;
(五)负责分配本级生态环境部门内部人员和县级其他有关部门查询账户;
(六)对停产关闭的固废(危废)相关单位,督促其按照规定落实环境污染防治相关责任,并及时暂停使用其省固废系统账户;
(七)督促本辖区固废(危废)相关单位按时处理提示信息,及时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
(八)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量小零散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和信息化管理服务工作;
(九)其他应由县级生态环境局负责的事项。
第八条固废(危废)相关单位依托省固废系统依法落实工业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管理要求;按时处理省固废系统提示信息;配合做好生态环境部门要求的其他管理事项。
第三章固废(危废)相关单位使用管理
第九条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每季度首月10日前,按季度在省固废系统依法如实记录上一季度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去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有关信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电子台账,实现可查询、可追溯,并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鼓励针对重点工业固体废物参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实施环境信息化管理。
第十条危险废物产生、收集和利用处置单位每年1月底前依法完成当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线上申报备案,实时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去向、贮存、利用、处置等有关资料,按规定运行电子转移联单,对省固废系统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十一条鼓励支持各地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科研机构、学校、机动车维修、检测机构、通信网络运营商、道路运输等单位产生的量小零散危险废物,开展集中收集、贮存转运服务,并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环境信息化管理要求。
第十二条鼓励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在危险废物产生环节、贮存场所等重点点位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省生态云平台;鼓励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在厂区物流通道、贮存库、上料系统、产废点等关键点位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省生态云平台。
第十三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及以上的医疗机构,按时在省固废系统依法如实申报医疗废物及其他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去向、贮存、处置等有关信息,对省固废系统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承担“大箱”收集管理任务的医疗机构要通过省固废系统建立“小箱”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接收管理台账。
第十四条固废(危废)运输单位应按规定在省固废系统备案,依法落实电子转移联单管理要求。
第四章监管部门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梳理汇总并动态更新本辖区固废(危废)相关单位清单,并加强与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排污许可证和其他管理部门数据对比分析,推进落实固废(危废)环境信息化“应管尽管”要求;结合辖区管理实际,统筹考虑行业、园区、产生量、风险程度、管理水平、环境信用等要素,建立省、市、县3级固废(危废)重点环境监管单位清单并动态更新,为落实重点环境监管措施提供支撑。
第十六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本级和下一级管理账户划分角色并授予相应的账户权限。县级生态环境局负责审核固废(危废)相关单位用户注册信息。所有用户对各自注册的账户负责,不得随意公开、恶意泄露省固废系统数据信息。
第十七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强化固废(危废)环境管理数据抽查核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关联性数据挖掘应用,着眼固废(危废)产生“物料平衡”和利用处置全过程,综合应用物流、信息流等数据,对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去向和贮存、运输、处置等情况,加强智能化分析提示,及时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
第十八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不定期对重点环境监管单位通过抽查信息化台账、视频相关资料等方式开展线上督导;对督导过程发现的问题,要建立整改销号反馈机制,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第十九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按照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安排,通过省固废系统在线发起年度规范化评估目标任务,在线明确评估要点、登记评估责任人、评估情况,建立问题台账,提出整改要求,督促问题整改销号,落实闭环管理。可采用视频连线,查阅视频监控记录、信息化台账等方式开展远程规范化督导帮扶,发挥环境信息化监管实效。
第二十条对非法倾倒等案件涉及的危险废物,依据相关规定需行政代处置的,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通过省固废系统填写行政代处置转移信息,接收危险废物的许可证单位通过省固废系统进行签收,并如实申报利用处置情况。
第二十一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数据抽查核查中发现的固废(危废)相关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数量以及利用处置方式与环评文件不一致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环境应急等工作机构加强监管联动,督促指导固废(危废)相关单位核实情况,并依法依规进行整改。
第二十二条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定期开展对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县级生态环境局和本辖区固废(危废)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章优化帮扶
第二十三条固废(危废)相关单位因水分流失等客观因素导致危险废物数量发生变化的,应通过省固废系统的数据修正功能及时修正并说明原因。
第二十四条省固废系统对未按时备案管理计划、申报管理数据、运输轨迹缺失、环境信用评价差等情形进行提示,方便企业自主整改,落实主体责任。
第二十五条加强省际间信息互通和区域合作,依托省固废系统采用“白名单”方式简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程序。
第二十六条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托省固废系统实行危险废物“点对点”利用管理服务。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由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抄送:福建省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中心。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2021年11月22日印发
政策解读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规定(试行)》(闽环保固体〔2021〕25 号),现对政策出台背景和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一)应用的需求。根据厅主要领导关于“共建、共享、共用”和“能用、会用、善用”的要求,固体处、固化中心依托省生态云平台固体废物环境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省固废系统”),持续开展生态云平台练兵和实际应用。近年来,我省在健全信息化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固废(危废)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省已有1万多家固废(危废)相关企业纳入监管,生态环境部门用户量达到550余数个,累计运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54万余份,系统日均浏览量达6万多次。
(二)《固废法》的要求。新修改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2020年9月1日正式施行,对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以下简称“固废(危废)”)信息化环境管理提出明确要求:①第十六条提出“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全国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平台,推进固体废物收集、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②第三十六条要求“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③第七十五条提出“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和产生数量,科学评估其环境风险,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共享危险废物转移数据和信息。”
(三)生态环境部的工作部署。新固废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陆续印发《关于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通则》《“十四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等,强化固废(危废)环境信息化监管,持续推进全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一张网”建设。
为贯彻落实法律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全省固废(危废)全覆盖、规范化环境信息化监管,规范省固废系统应用管理,提升全省固废(危废)环境管理决策科学化、监管精细化和服务便民化水平,推进固体废物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省生态环境厅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福建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按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进行了合法性审核。
二、主要内容
《规定》共6章28条。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明确《规定》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以及建设使用与运行管理责任单位及基本原则,突出围绕“共建、共享、共用”“能用、会用、善用”工作目标,鼓励企业自建并联网固废管理细胞平台。
第二章职责,从人员培训、账户管理、监管清单、业务功能等方面,明确省、市、县3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固废(危废)相关企业应用管理职责。
第三章固废(危废)相关单位使用管理,明确工业源、社会源和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危险废物环境信息化应用管理要求,推进小微源危险废物专业化集中收集转运贮存与落实危险废物环境信息化管理相衔接。明确工业固体废物环境信息化电子台账管理要求。
第四章监管部门使用管理,明确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落实应管尽管、数据应用、数据核查、在线帮扶、行政代处置等具体要求,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和线上督导帮扶,发挥环境信息化监管实效。
第五章优化帮扶,从信息共享、数据修正、提示预报,以及“白名单”“点对点”机制应用等方面,加强政企清亲服务和精准帮扶,打造优质服务窗口与平台。
第六章附则,明确本规定解释权归属及实施日期。
三、主要特点
《规定》围绕“共建、共享、共用”和“能用、会用、善用”的工作目标,着力加强“云上、云下”监管工作,提升全省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决策科学化、监管精细化和服务便民化水平,推进监管工作转型提升。
一是明确各级职责任务。按照“省级统筹、属地管理、企业主责”的原则,细化明确省、市、县3级和相关企业对省固废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和日常使用管理具体职责,并力求可量化可操作可检查,压实建设使用管理责任。
二是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在逐级建立固废(危废)相关单位清单,落实“应管尽管”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分类、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考虑行业、园区、产生量、风险程度、管理水平、环境信用等要素,动态建立省、市、县3级重点环境监管清单。
三是推进全程精细化监管。依托省固废系统,对全省危险废物实行信息化全程可追溯闭环监管,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电子台账。各级监管部门着眼固废(危废)产生“物料平衡”和利用处置全过程,加强数据抽查核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关联性数据挖掘应用,提升精准监管水平。
四是突出优化帮扶。坚持“共建、共享、共用”,鼓励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自建固废管理细胞平台与省固废系统互通共享,进一步拓展丰富固废(危废)环境数据信息;依托省固废系统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强化对企精准帮扶,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