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一年后,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在9月7日的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河南提出了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项。该战略在河南应该怎样落实?在该战略下,哪些产业迎来发展的风口?
河南出台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有的放矢
显然,这是在贯彻国家的“双碳”战略。省政府参事、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通过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方式,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其碳排放量全球最大,提出‘双碳’战略既是适应国际绿色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履行向国际做出的承诺。”张占仓说。
为贯彻“双碳”战略,中国政府从工业、农业、科技、能源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绿色发展,并通过财税政策、技术创新、价格机制、建设碳市场、强制设备改造等方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今年7月16日,又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把二氧化碳排放权当作商品进行交易,通过这种市场行为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
除了国家层面的努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措施,围绕“双碳”目标积极布局低碳经济。而作为工业大省和农业大省的河南,也频频发力。
早在今年4月份,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就指出,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结合河南实际制订操作性强的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城市,扎实组织实施。
今年6月份,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河南省工信厅等多部门下发文件,对郑州所有正常生产建设兼并重组、地方主体煤矿,一律实施停产整顿,郑州煤电、大有能源等上市公司均受到影响。而在此之前,河南已有多家煤矿停产。
8月18日,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将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9月7日,在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更是将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作为河南下一步工作的十大战略之一。
“事实上,河南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上已经着手做了四年的工作,特别是前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出台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可以说都是有的放矢的。”张占仓说。
要细化落实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河南在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中,提出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即在《实施意见》中提出2025年和2035年分别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从其目标来看,也是涉及方方面面的。比如,到2025年的目标,就是实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以上等。
河南省社科院科研处副研究员王元亮分析说,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它不仅将重塑河南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更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实施意见》中,就提出通过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产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流通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法规政策体系6个方面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因此,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从多方面下手。比如在生态环境方面,一方面要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维护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要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水质安全感和土壤放心感。
在绿色发展方式上,王元亮认为,要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执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细化落实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强化不同行业间和上下游企业间原料产品互供、能源资源协同利用,推广使用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加强企业、园区、城市间能源资源等设施共建共享,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强先进节能、节水、环保技术研发和服务模式创新。
王元亮还强调,人们还应该加快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型。人人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节能减耗考核;推广绿色出行,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建设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学校、社区,推行绿色消费、居住、出行,深化粮食节约行动和“光盘”行动。
要在能源绿色化、农业和重工业上下功夫
实现上述两个主要目标,面临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不少。河南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全省绿色低碳转型数据分析报告指出,受能源自然禀赋影响,河南面临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问题,如偏重的产业结构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主要掣肘,偏煤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大节能降碳压力,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导致低碳经济发展保障不足等。
张占仓同样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他说,河南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碳排放大省,以能源、农业、工业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仍然是碳排放大户,因而在实行绿色低碳战略的过程中任务十分艰巨。
在张占仓看来,要实现绿色低碳战略的发展目标,河南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就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把能源绿色化作为一个重大的举措进行推进。河南是燃煤发电占比最高的省份之一,在河南的能源结构中,其燃煤发电占到了发电量的70%左右,而燃煤发电又是碳排放非常集中的一个行业。为减少燃煤行业下一步的碳排放量,省里相关部门三年前已启动了相关研究,该研究10月份会结题。该研究的基本思路很清楚,就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把能源绿色化作为一个重大举措进行推进,集中向太阳能发电、秸秆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转换,尽量尽快减少对燃煤发电的依赖,使得河南在绿色发电方面稳定且较快地降低碳排放量。其次,在农业低碳化方面会有较大的推进。河南是农业大省,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基本都在全国排名前几位,而农业本身碳排放量占比就比较大,因而,省农业农村厅在年初已经做了整体研究,现在已经出台了相关减碳方案。再次,就是做好重工业比重比较大的城市的减碳工作。在河南,洛阳、焦作、平顶山、安阳等地的重工业占比比较大,而重工业又多是碳排放比较多的一个行业,所以这些城市如何针对各种重工业情况来减少碳排放量,则显得很关键。是通过设备更新、通过技术改造还是通过转型升级来减碳?无论哪种方式,对河南全省的碳排放影响都比较大。
张占仓说,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这是个硬任务,必须扎扎实实地去落实。“十四五”期间是河南启动“双碳”战略的一个关键期,也是一个转折期。在这个阶段,河南应该加大力度推进该战略,在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情况下,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减少一些双碳方面的压力。省委省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现在工作的力度很大,也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下一步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推进,应该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没有问题。
储能行业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在《实施意见》中,对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格外重视,明确提出了“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时代”,称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沿黄绿色能源廊道建设,到2025年,我省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储能、氢能利用新技术”。
张占仓分析说,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对传统发电方式冲击很大,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非化石能源会得到很大的机会。而且,现在风电技术很成熟,成本也降低了很多,还可以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太阳能也可并网,两者在2019年和2020年发展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了“十三五”制定的目标,显然更应该发展这些能源。
事实上,河南对这一块也非常重视。9月份,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河南省加快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开发行动方案》,首批公布了66个河南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并明确提出,要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省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大幅提高。
从《实施意见》还可以看到,储能、氢能成为下一步推广的方向。这也使它们成为未来投资的方向。尤其是储能方面,更成为企业争夺的重要领域。
在今年下半年,河南储能产业及项目建设格外引人注目:由豫能控股建设的鲁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得河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位于新乡市封丘县的分散式风电储能项目进入交付阶段,开封市宣布投资建设全钒液流电池等储能产业园,中航锂电与平高集团拟在储能业务、系统集成方案和科技项目联合申报等多个领域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此外还有不少上市公司也纷纷布局储能领域。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储能电站已被业界认为是新能源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一位业内人士说。
“碳中和”产业园应成为碳中和的主力
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并要求到2025年新创绿色工业园区15个。显然,绿色工业园区在绿色低碳战略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实施意见》中,还特别提到“推进三门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领带动绿色产业发展”。该产业开发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节能减排环保原则,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从而上了今年1月份的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公布的31家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名单,这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高新区。
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全省180多个产业集聚区不得不面对“绿色产业”的问题。怎么做?河南信阳的上天梯新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提供了一种路径。
该产业园是去年11月6日由信阳市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签约合作成立的,是国内首个碳中和发展先行先试区,将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低碳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探索。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未来能源与零碳经济实验室研究员张舒恺,在今年4月底的《园区打好碳中和“硬仗”的战略路径》一文中建议,长三角地区也应该探索建设类似的“碳中和”产业园区。
张舒恺认为,作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转型升级的新概念、新形态,碳中和产业园区是低碳、生态、绿色园区的“升级版”,与以往的低碳、生态、绿色园区相比,更注重园区建设的系统性(碳中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双循环(园区内部小循环经济与园区之间大循环经济)、硬约束(各类与碳排放相关的检测指标或成为园区的约束性指标)和智能化(可随时监控能源利用和碳排放情况)。
张舒恺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的紧迫性、任务的艰巨性,要求中国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园区这一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循环体系、重塑园区形态,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碳中和”产业园区,或成为河南产业集聚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