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三称,政府未来20年内将投放约2,400亿港元,推行各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力争在2050年前达致碳中和。
林郑月娥在去年的施政报告已提出力争在2050年前达致碳中和,今年的施政报告进一步给出具体行动,包括在即将公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定下更进取的减碳排放策略和措施,并加强减碳中期目标,力争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半。
在脱碳方面,香港已走在全国前列。相关数据显示,香港碳排放早在2014年就已达峰。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首席发展战略家陆恭蕙介绍,2020年,香港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天然气、非化石燃料占比分别约为25%、50%、25%,且随着煤炭占比持续下降,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占比仍在不断增加。“即便如此,香港要实现2060年实现国家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她说。
香港约三分之二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于发电,其次是运输界别和废弃物,分别占18%和7%。政府的减碳工作将针对这三方面,并以“净零发电”、运输界的零碳排放和废物处理达致碳中和为最终目标。
“要做到2050年前‘净零发电’,首要改变本地电厂的燃料组合。”她并说,“我们的中期目标是2035年或之前停用煤作日常发电。”
另一策略是减少能源需求。现时香港九成的电力用于建筑物,政府的目标是在2050年或之前,商业楼宇用电量较2015年减少三至四成,以及住宅楼宇用电量减少两至三成。现时希望在2035年或之前能达到以上目标的一半。
政府还会积极推动各种电动及其他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和商用车的发展,包括与专营巴士公司合作试行以氢燃料电池驱动的巴士,以期在2025年确立更具体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未来路向和时间表。
林郑月娥表示,气候变化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15-20年政府将投放约2,400亿港元推行各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私营界别亦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以实现低碳转型。
“绿色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她并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庞大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国际级监管架构,有条件和优势发展成区内的绿色金融枢纽,成为绿色企业和项目首选的融资平台,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扮演重要角色。”
施政报告在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章节中提出,支持港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关金融产品开展合作,并评估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
原标题:2400亿港元!香港2050年前碳中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