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工具。备受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开市运行以来基本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放眼全球,碳交易领域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以为我所用?本期绿色低碳版面聚焦碳交易,组织采编力量开展相关采访调研、编译权威材料、绘制图片新闻等,推出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随着未来全国碳市场的逐步扩容、投资者日趋多元化、交易种类进一步丰富等,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为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探索新思路。
自7月16日开市交易至9月8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稳中有升,累计成交量844.3万吨,累计成交额超过4.16亿元。
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一样,刚刚建立不久的全国碳市场同样带给人们成长的希望。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很高。随着未来碳市场的逐步扩容、投资者日趋多元化、交易种类进一步丰富等,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为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探索新思路。
上线交易以来市场运行平稳
碳交易,不是市场主体在交易市场内直接购买二氧化碳,而是交易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记者了解到,作为碳排放量高、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的行业,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的是发电行业,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成为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主体。
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配额”是一个重要关键词。据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国强介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此次纳入排放配额管控的企业是年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发电企业。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采用‘基准线法’进行配额分配,即对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限制。”钱国强告诉记者,碳市场主管部门根据电厂的发电量及其对应的基准线为企业分配配额。若企业获得配额高于其实际排放量,上述盈余的部分可以在碳市场中出售。发电机组燃料类型及发电技术不同,其对应的基准线也有差异。因此,运用基准线进行配额分配的方法,可以推动电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除了配额外,碳交易价格也备受关注。记者注意到,7月16日当天,碳排放配额交易开盘价为每吨48元;首笔交易价格为每吨52.78元,这与生态环境部此前预估的40元/吨平均交易碳价基本吻合。“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市场预期,形成合理碳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有关负责人预测,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降碳计划的推进,免费碳排放配额将进一步收紧,未来碳交易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
碳排放交易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化机制,表面上看与公共财政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前者是市场交易,价格机制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其他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规则,后者更多的体现在为社会主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少强看来,其实不是这样的。要使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基本交易对象——碳排放数据,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没有准确的交易数据,市场交易无从谈起。
企业参与交易积极性高
生产1度电,要排放多少碳?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钱国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煤电目前的单位供电量碳排放约为750至1000克,也就是说,1度煤电约产生1.6斤的二氧化碳。
也正是基于此,作为碳排放“大户”的电力企业成为了首个试水碳交易的行业。根据政策要求,大型电力企业要通过购买碳配额的方式,抵消其使用煤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成交数据显示,7月21日,中国石化顺利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从华润集团买入10万吨全国碳市场配额。该笔交易成为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的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也是全天唯一一笔大宗协议交易。
“作为一种市场化机制,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推动全社会低成本减排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同时,该市场也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平衡作用。”中国石化绿色低碳处副处长王之茵介绍说,中国石化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等4家企业参与了首日碳交易。
“同样是生产1度电,有的电力企业会产生800克碳排放,有的会产生900克碳排放。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机制,积极求变,努力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钱国强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发电企业在这方面下了“狠”功夫,
一个淡蓝色、16开本大小的对开塑料盒子,就能够测量二氧化碳的浓度。这两天,在江苏连云港新海发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忙着给首批参与碳交易的火电机组安装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在包括锅炉、汽轮机、脱硫塔等火力发电各个环节的生产设备上,一共安装了2000个这样的监测装置。
“此前公司火电机组的碳排放量是根据电煤的消耗量计算出来的。现在依靠这些新监测装置,我们可以随时掌握碳排放量数据,通过每小时一次的精准碳排放量计算,实现对生产方式的实时优化,促进减碳。”江苏连云港新海发电公司副总经理董文伟介绍说,目前这套系统正在江苏8家发电企业试点,用以优化原来的碳排放计算方法。
碳交易市场从电力领域开始,是因为无论是电力生产企业还是电力输送端(电网)有高度的智能化、数字化,碳排放的相关交易数据容易获得。相反,许多其他行业则未有成型的数据。陈少强说,他曾经到一家民营造纸企业调研,发现该企业年度能耗数据不全,可比度不高。因此,要更大范围推广碳交易市场,还需要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关键性一条就是政府要支持企业加大能耗数据基础设施或者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夯实碳交易市场的数据测量和计量基础。
进一步提高碳市场活跃度
全国碳交易处于市场初期,未来发展令人期待。多位专家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发挥碳交易市场的重要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政策完善作为支撑。
“由于电力企业核算的方法相对比较成熟,流程比较清晰,整个交易的过程条件比较成熟,所以电力企业先进入市场交易。”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其他行业,碳市场扩容的原则是“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但从目前情况看,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一定时间。
据悉,根据全国碳市场的总体设计,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高能耗行业未来将包括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抓紧对这些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摸底。
钱国强建议,为了尽快提高碳市场活跃度,还要尽快让碳市场投资者实现多元化,让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要丰富交易种类,除开展现货交易外,未来还需要发布期货交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发现价格机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当前该配额比较宽松,基本与企业的实际排放情况差异不大。随着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这条“绳”会逐步趋紧。“当前排放总量是根据配额加总而来,这种约束的强度是远远不够的。”盘和林说,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总量标准,并根据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情况规划长期可行的碳总量变化路线图,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企业减排工作,才能进一步发挥碳交易的重要作用。
另外,陈少强指出,对碳交易市场的作用边界,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碳交易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让低碳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但碳交易市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减碳的效果,还需更多实证数据予以佐证。为此,在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同时,也应考虑研究在环保税基础上是否进一步开征碳税的问题,从长期和多方面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