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是依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持续的、一致性的监管环境,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机遇和困难要全面把握,充分评估其难度,循序渐进出台相关举措。

首页> 大气治理> 碳交易> 评论> 正文

楼继伟:实现双碳目标切忌快速跨越 要先搞清楚这三点

2021-09-01 10:19 来源: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作者: 楼继伟

近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出席首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并发表演讲表示,实现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是依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持续的、一致性的监管环境,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机遇和困难要全面把握,充分评估其难度,循序渐进出台相关举措。

同时,相关部门应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和量化指标给予实践指导,起到减碳的同时促进投资的作用,实现平滑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在推动碳减排市场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鼓励多方参与。

ESG投资是责任投资,三个维度:一个是E(Environment)环境友好,第二是S(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第三个维度就是G(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我发现我们这次会议的日程上,大家都比较集中在“E”上,既然是ESG,我还是想三方面都讲一点。后面再把E多说一点。

ESG投资和ESG管理在ESG三个维度下进行。

首先是ESG管理自身要环境友好,要有社会责任,有好的公司治理。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责任这方面的面很广,我不能都举,简单地举一点,不能搞性别歧视,不能够推崇996,现在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把996甚至认为是一种优惠,按说国家规定是8小时五天工作制,使得员工有更好的、平衡的生活和工作,大家应该遵守这个(规定)。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管,都变成996,这样的话减少了就业,对社会是不利的。

在G这方面,本身内部就不用多说了,有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好的信托责任、好的风险管控。如果作为投资来说,要看对方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我们发现大量出风险的金融机构,他们的公司治理十分复杂,甚至是非常恶劣的,有的是大股东就拿金融机构作为自己套取资金的平台,何谈风险管控?

如何能实现ESG?最重要的是依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持续的、一致性的监管环境,而且是带有平衡性的。现在就有这种情况,如果员工第二份雇佣合同就必须是终身合同,雇主就无权力解雇他,那么怎么办呢?就不适合于季节性用工、灵活用工的那些行业,就会出现问题,就变成了外包,变成了不是雇佣合同,是订单合同,逃避工伤保险,也不给交养老保险等等,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快递小哥出了那么多事情,监管的不平衡就引发另外一个极端,不能够过分。我们看到,欧洲那些商户,有的欧洲国家不允许星期六、星期天开门,说影响劳工权益,实际上是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不便,这些东西都不能学。

一个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企业承担好的社会责任。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一个好的监管对公司治理、风险管控进行持续性的好的监管,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在G这方面把握ESG投资。

ESG要多讲S和G,我们的题目中大量的都是偏重于Environment,我也讲一讲这方面。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会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是百万亿级的投资机会,也会使现存的产业链高度承压和引发结构性通胀的风险,因此对其难度要进行充分的估计,也就是总书记所讲的要有忧患意识。

我发现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起来,调子越来越高,对“忧患意识”准确把握不够。简单地说,比如钢材、水泥,我国仍处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对钢材、建材仍然有大量的需求,对长流程的制钢要有适度的控制,并加强降排的改造。但是我国的累计用钢远远没有到拐点,缺乏足够的废钢,拐点还有多少?累计用钢达到人均70吨,我们远没到。所以,没那么多废钢,全面推广短流程制钢是不现实的。

总书记对外宣布双碳目标的用语是“力争”,要准确理解“力争平衡”。比如说钢,长流程制钢,一吨钢产生1.8吨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欧盟的碳交易价格,50多欧元,这一吨钢要增加700、800块钱,你想想它会带来多大的结构性通胀的推动力?

再有一点,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现在越来越共同的认识,已经变成共同议题,还是要坚持共同并有区别的责任。我们要警惕发达国家借此议题,利用碳关税、碳额度定价,实现贸易保护。

我国刚刚实现了碳额度交易市场的统一,但是碳额度的价格只及欧盟的1/8。如果在此问题上快速跨越,将严重打击我国的产业链。现在应当尽快地明确三点:第一,现在碳排放强度到底是多少?外面的专家有说是200亿吨每年,有的说是90亿吨,目前为止我没见到官方拿出的评估。第二,碳达峰在2030年以前实现,到底是哪一年,时点是什么?第三,量点是什么?多少数量?是在现存碳排放强度上增加20%还是30%?这些数量实际上是决定了碳交易价格的水平,我们要考虑到刚才说到的减碳产业链承压、经济增长、结构性通胀各方面的因素,来科学地确定这些数量,使得碳排放的额度、价格适度地上升,要建立有公信力的监测机制。

我们看到大量的报道,提出来第三方市场化的评估,到底这个工艺产生了多少碳排放,但是还需要有权威性的、一致性的认证机制,碳排放光靠第三方认证不行,还得有官方的认证,这样才可以使这个交易真正能够起到减碳、促进投资、平滑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这样的一个作用。

最近,国家取消了钢材的出口退税,提高粗钢的出口关税,这有利于减排、减碳,防止碳转移。中国这么大的长流程制钢,大量的碳排在中国,但是上万亿的初级钢材的出口,实际上是碳转移到中国来了。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对冲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很好的机制。做了这些试验之后,也可以继续扩大范围,而且这样做有利于防止某些国家利用碳关税、碳额度定价对我们实行贸易打击。共同并有区别,既然是“共同”,我们就要想办法同国际接轨,虽然我们不能够一下子达到欧盟的碳交易价格的水平,但是我们是逐步往上靠拢,而且各种国际机制要主动参与,大家追求共同并有区别的责任。

现在碳排放的市场虽然统一了,但是参与交易的企业还是太少,要争取大多数企业能都进入,这样那个定价才真正有意义。当然有些小企业进入比较难,可能碳补贴的工具还是适用的,比如说我们真是实行了碳关税、出口关税,可以拿这个钱补贴一些减碳的小企业,也是可以的,总之有大量的工具要用,不能够特别强调企业一方。我在政府一边,我认为良好的政策环境,一致性地、平衡性地、考虑全面地政策环境更为重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