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本文综述了PFAS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吸附、迁移等环境行为与影响因素,以及由食物链蓄积所产生的毒害效应,并指出了目前针对土壤-作物系统中PFASs研究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系统评估PFASs的环境行为与归趋提供参考。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评论> 正文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2021-08-26 09:32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作者: 陈雷 戴玙芽 陈晓婷 周顺怡 林洁颖 刘韵 林庆祺 晁元

摘要: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

本文综述了PFASs 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吸附、迁移等环境行为与影响因素,以及由食物链蓄积所产生的毒害效应,并指出了目前针对土壤-作物系统中PFASs 研究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系统评估PFASs 的环境行为与归趋提供参考。

结 论:

目前PFASs 在土壤环境与生命体内的污染仍然以PFOA、PFOS 为主,新型多氟化合物的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不同种类、结构的PFASs 在土壤介质中的环境行为具有差异性,其吸附-解吸行为受到疏水作用、静电相互作用、配体交换等多种机理控制。受土壤环境与土壤组分等多种因素影响的PFASs 吸附过程同时决定了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归趋。PFASs 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蓄积于生物体内。

多氟化合物尤其是一些新型替代物的不断涌现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和毒理效应,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等行为及相关机制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未来本领域的探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目前对于土壤中的PFASs 迁移研究大多介于两相界面,土壤作为固-液-气三相的系统,需加大力度深入开展PFASs(尤其是新型多氟化合物)在实际土壤三相界面上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2)虽然土壤环境介质中PFASs 的浓度水平较低,但由于PFASs 的难降解特性,会在土壤中长期赋存,进而通过作物富集在人体,因此,有必要考虑低浓度长期暴露条件下PFASs 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

(3)PFASs 在实际土壤环境中通常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存在,因此需深入研究不同种类、结构的PFASs 在土壤中的交互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而深入探究植物对这些PFASs 吸收累积差异。厘清这些更有利于探究环境中共存的污染物的潜在风险,为PFASs 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