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已经在我国重点行业广泛开展,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已在政策法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清洁生产推进体系,清洁生产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是,目前清洁生产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内生动力不足就是其中之一。无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还是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以及清洁化改造,企业主动开展的少,被动开展的多,大企业开展的多,中小企业开展的少。
企业清洁生产活动缺乏内生动力,是由当前经济运行规律决定的。企业污染治理在很多情况下,从经济角度讲是投入较大而收益较少且较慢的过程,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利润和经济效益。企业下大力气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增加投入做中高费方案技术改造,节省的能耗和原材料消耗可以部分抵消技术改造投入,但整体来讲企业的治污投入大于增加的效益,成本增加多、收益少,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在当前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条件下,企业缺乏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在意愿,也不愿持续开展清洁生产活动。企业在实现排污总量不超出许可限值且能够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的情况下,缺乏进一步采取减排措施的内在动力。
如果企业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需要增设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增大了企业的组织架构,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企业可以从工艺技术装备进步提升的生产效率以及节能降耗中获得经济效益,但大部分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不能弥补治污投入,特别是对众多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人才、资金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很难做到。但恰恰是中小企业更需要大力治污,虽然单个中小企业排污量不大,但因其数量多,总体污染物排放量相当可观。
笔者认为,要激发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活动的动力,除应从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实效等方面入手外,还应从外部政策方面给予引领与激励,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活动的激励机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活动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的能耗可用于排污权交易、用能权交易。针对企业缺乏资金、渴望降低成本的诉求,可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对好的技术改造方案给予贷款贴息和技术改造补助等。
二是从“谁污染谁治理”转向“谁治理谁受益”。企业投入污染治理的资金越多,收到的效益也越多,从污染治理投入无收益、少收益转化到有收益、多收益。比如,可以考虑采取用水、用电梯级价格等措施,对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排放标准限值的企业降低用水用电价格。
三是激发企业与员工的积极性。建议设立各层级、区域性的清洁生产评优评先活动,针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先进企业、先进个人予以荣誉表彰、经济奖励等,以此调动企业和员工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企业与员工的创造力,形成学技术、学管理、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形成全社会、各企业上下全员都能够切实投入、扎实开展清洁生产的局面。
四是建立交流平台。我国目前已开发了大批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但存在技术和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也有水平高低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组织设立清洁生产交流平台,加强技术成果的交流评比,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提升企业清洁生产的意识、积极性和改造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