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新办举行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布会上获悉,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碳市场运行平稳,交易价格也从首日开盘价的每吨48元上升到昨天收盘价每吨51.76元。开市一个月来,全国碳市场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了702万吨,累计成交额约3.55亿元。
截至今日收盘,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价格再次微涨0.21%,至每吨51.87元。
据了解,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重要市场手段,也是落实我们国家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的制度创新和重要政策工具。
一个月前,首批2162家燃煤发电企业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总共覆盖了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国际经验表明,和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市场既能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减碳提供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提供有效的政策工具。
在全国碳市场开市前,我国在地方碳市场试点已经走过10年历程。早在2011年,我国便开始就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个省市开展地方的碳市场试点。
从纳入企业行业和交易量来看,各地方碳市场覆盖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 20 余个行业近 3000 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 2020 年底,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量超过 4 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 90 亿元。
目前地方试点市场主要有碳配额、CCER(国家核证减排量)两大交易品种。但全国碳市场上线时间不长,目前还没有推出CCER(国家核证减排量)产品。
“全国碳市场建设还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虽然有很多年的试点基础,但对于全社会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存在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坦言, 下一步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修订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可以看到,完善以CCER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已经在路上,未来全国碳市场将构建一个“配额+自愿减排”的市场化减排机制。
小编注意到,自2017年3月起,国家发改委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备案的申请已经暂缓受理。现在地方试点市场交易的CCER产品主要是存量项目,涉及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风电场、碳汇造林、农村沼气等领域。
业内人士称, 未来全国碳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确立后,CCER备案有望重启。目前各地都在做准备,因为无论是林业碳汇、生物质发电,还是光伏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CCER项目备案,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CCER 作为碳交易市场的补充机制,是具有国家公信力的碳资产,可作为国内碳交易试点内控排企业的履约用途;也可以作为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减排用途。”银河证券研究院分析师严明称, 一个CCER 项目从开发到最终减排量备案,最短需要 8 个月,从已经完成备案的项目来看,一般都在 10 个月以上。从需求端来看,目前市场上的存量供给约 5000 万吨,且 CCER 的审核仍未重启,短期来看,CCER 存量市场的供给小于短期需求。
通常,1 个 CCER 等同于 1 个配额,可以抵消 1 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由于CCER项目来源较多,不像碳配额那般来自政府分配,所以CCER的价格总体上比碳配额价格更低。企业也乐于通过买CCER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
但话说回来,无论是碳配额还是CCER都是为了刺激企业不断加大减排力度,该降耗的降耗,该升级节能减排技术的就升级技术,不能指望通过买配额或CCER来实现数字上的“减排”。所以,各地碳市场对CCER抵消碳排放的比例也有所限制,一般不能超过初始配额的5%-10%。
当前,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即便没有强制减排要求,许多企业主体也在追求自身的碳中和。比如前几天,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津南支行通过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购买了CCER,用于中和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八里台支行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打造零碳网点等。这些都将成为催热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力量。
从地方市场来看,小编从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了解到, 今年1—6月,天津碳配额和CCER成交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配额和CCER的成交量分别为856万吨 、1181万吨;碳配额成交量仅次于同期广东的1723万吨;CCER成交量仅次于同期上海的1261万吨,具体交易情况详见下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