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满月啦!上海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稳中有升,累计成交额超3.55亿元。
什么?你还不知道碳排放权交易是什么?那碳达峰、碳中和呢?国家的重大政策可不能错过!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全文干货满满,看完你就知道这些“碳氏家族”成员的来龙去脉啦。
01“碳氏家族”成员科普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惊人的速度持续上升,在极端天气多变的今天,若不及时对碳排放加以控制,由温室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将威胁到全球生物的生存。
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积极响应,于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了绿色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碳达峰: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该时点即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碳中和: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简单来说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目标提出来了,可是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碳排放呢?
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应运而生,1997 年全球 100 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生效,正式确立了碳排放权的商品属性。
碳排放权交易:即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有价值的资产,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减排容易的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权获得收益,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购买碳排放权获得更多的额度,通过市场行为从而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
在此之前,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对各地区各行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总体管控和约束。碳排放权交易启动后,市场机制被引入进来,政府部门首先确定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再分割成若干额度,最后将这些额度分配给碳市场内需要减排的企业。
举个例子,某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配额为2万吨,如果通过技术改造,碳排放量减少为1万吨,那么多余的1万吨,就可以在碳市场上出售,为企业创收。
而其他扩大生产额度不够用的企业,要想维持正常运作怎么办?就必须要在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额度。这样不仅从整体上控制住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通过收益直接激励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等手段实现减排。
02我国:试点10年,今年正式全国上线
2011年,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2021年7月16日,备受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北京、上海和湖北三个会场连线共同启动。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开盘价48.00元/吨,成交均价51.23元/吨。
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运营和维护单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达到702.58万吨,累计成交额约为3.55亿元。
发电行业是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首批纳入的 2225家企业都是年综合能耗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火力发电企业,覆盖的排放量超过40亿吨,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目前发电行业占我国碳排放的比例较高,所以从这个行业入手会有更明显的效果。另一方面,发电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较高,相关技术和数据基础较完善,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可以进一步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碳市场。
据了解,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渐成熟并趋于稳定,在“十四五”期间,预计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逐步被纳入到这个市场中,涵盖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领域。
03世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截至 2021 年 1 月 31 日,全球共有 24 个正在运行的碳交易体系,主要碳交易体系包括欧盟碳市场、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 ( RGGI ) 、韩国与新西兰碳市场等。所处区域的 GDP 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 54%,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 1/3 左右,覆盖了 16% 的温室气体排放。另外,还有 8 个碳交易体系即将开始运营。
路透社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碳市场交易规模达 2290 亿欧元,同比上涨 18%,碳交易总量创纪录新高,达 103 亿吨。其中,欧洲碳交易占据全球碳交易总额近 90%。
如知名美国汽车企业特斯拉就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在2020年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分析师预计,得益于美国加州的碳市场建设,2021年特斯拉的碳排放交易收入有望达到20亿美元。
04碳交易已成为碳减排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碳排放权交易,归根结底是一种带有金融性质的政策性工具。但它并不鼓励企业花钱买配额完成任务,而是通过市场手段来促使企业逐步降低碳排放强度。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国常会明确提出碳市场是一个主要服务于碳减排的市场化工具,这基本上是对碳市场今后发展和功能的明确定位。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定价功能还会延伸出一系列金融工具,但其作为减排工具的作用肯定要大于其作为金融工具的作用。
但实现“双碳”目标,显然不能仅靠碳排放权交易这一种市场手段。专家认为,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共同发力,从供需两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将是今后碳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延伸性功能。因为市场机制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让企业选择到底是用技术创新实现减排,还是用市场方式实现减排。在此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技术创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