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ESG理念渗透,国内包括商业银行、公募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将ESG理念贯穿到公司风险管理以及决策流程中。同时,国内ESG投资逐渐从早期的银行信贷业务拓展到证券业、股权投资和产业基金实践中,银行ESG理财产品、泛ESG公募基金等责任投资产品不断涌现。但整体而言,国内ESG实践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缺乏统一的ESG评价体系等问题。
一、中国ESG发展背景
近几年,ESG理念及投资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ESG理念反映了追求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发展观,很好地契合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二是与新冠疫情引发的关注直接相关。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引发人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密切关注。
三是与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高度契合。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提出“双碳”目标,绿色金融、低碳发展成为未来重点,与ESG的可持续发展相契合。
此外,近年来政策对于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平台经济社会责任的强调、对国企公司治理与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优化等,也引发社会对ESG更多的关注。
二、国内ESG监管政策
在ESG投资方面,国内监管以绿色金融为核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2016年8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体系的指导意见》,是首个政府主导的较为全面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2018年11月,基金业协会发布《绿色投资指引(试行)》,为基金开展绿色投资活动进行全面指导和规范。
关于ESG信息披露,监管部门持续出台政策支持,但目前整体规范在于自愿而非强制。2006年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责任指引》,要求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8年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2019年新成立的科创板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
三、国内金融机构ESG实践
(一)公司层面
随着ESG理念渗透,国内各类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将ESG理念贯穿到公司风险管理以及决策流程中。
1、商业银行
2020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银行业机构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ESG管理因素纳入授信决策全流程,强化ESG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互动。这是监管层首次明确要求银行机构将ESG管理从单一风险管理延伸至自身整体经营管理行为。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银行(如兴业银行)建立了从决策到执行、从制度到流程、从能力建设到信息披露等全面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
2、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是国内较早将ESG理念引入投资决策流程的资管机构。根据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截至2020年10月,已有1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入PRI,包括华夏基金、易方达、嘉实基金等。部分基金公司(如华夏基金)已把ESG投资理念、投资方法融入到公司整体的投资框架中,构建了自身的ESG研究和评级的内部框架与体系。
3、私募股权
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149家受访的股权投资机构中,131家机构对 ESG或绿色投资有所关注,其中有 17家已开展相关实践。在这 17 家机构中,超过一半的机构制定了ESG投资方法流程。
(二)投资层面
国内的ESG投资早期主要体现在银行信贷业务上,近几年逐步发展到证券业、股权投资和产业基金实践中,ESG股票指数、绿色债券、绿色基金、银行理财等责任投资产品不断涌现。根据《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0》,我国可统计绿色信贷余额11.55万亿元人民币,泛ESG公募证券基金规模1,209.72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发行总量1.16万亿元人民币,社会债券发行总量7,827.76亿元人民币,绿色产业基金实际出资规模976.61亿元人民币。
整体看,我国ESG投资实践在二级市场应用较广,各类资管机构的ESG投资概况如下:
1、银行理财
自2019年4月华夏银行推出第一只ESG主题理财产品以来,各大银行不断探索推出带有ESG理念的理财产品。《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0》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共有10家商业银行或理财公司发行了47只泛ESG理财产品,其中包括以“ESG”命名的38只,以“绿色”命名的4只,其他命名方式1只。
2、公募基金
国内最早的泛ESG公募基金于2005年推出,并从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0》,截至2020年10月底,共有49家基金公司发布了127只泛ESG公募基金,其中,债券型基金5只,股票型基金63只,混合型基金59只。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9月底,ESG股票型和混合型的基金规模为1161亿元,占全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比例为2.16%。
3、券商理财
目前券商理财布局ESG主题的产品较少。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券商发行ESG主题的存续集合资管计划有4只,主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四、面临的挑战
整体看,国内对ESG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大部分机构仍处于尝试阶段和发展初期。制约ESG投资的主要因素为:
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数据不全
目前A股公司ESG信息披露为“半强制+自愿”的方式,2020年沪深300成份股披露率达到86%左右,但全部A股披露率不足3成。部分上市公司虽有披露,但数据质量特别是定量化的数据可比性较差,未来有待细化披露格式、提升披露质量,并要求全市场强制披露。
2、缺乏统一的ESG评价体系
与海外具有相对成熟的评级体系不同的是,国内虽然已经出现 ESG评级评价服务,但相对分散且评级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当前市场存在的中证 ESG评价体系、和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CSR)报告专业评测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关键定量指标指引(MQI)和商道融绿 ESG评价体系等,各自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带来相对显著的结果差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