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已向全球做出未来“双碳达标”的承诺,即2030、2060计划: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于炼厂而言,碳排放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因此未来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淘汰落后的炼油产能和对现有的炼油资源进行整合是必经之路。
以民营炼厂聚集的山东省为例,早在2018年,政府便提出“腾笼换鸟”、“上大压小”的政策方向,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专门对独立炼厂未来的转型升级提出目标。
《通知》称,力争到2022年,将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及以下的炼油产能进行整合转移;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全省独立炼厂行业原油加工能力力争压减至9000万吨/年左右。
按照此前的规划要求,可以看出500万吨/年可能是衡量未来独立炼厂的一个门槛。由于2018年《通知》中的9000万吨/年目标未包括中化旗下的独立炼厂,因此加上正和、华星和昌邑3家后,实际的目标大约在1.06亿吨左右。而目前山东省炼油能力在500万吨/年的独立炼厂有15家,对应炼油能力在9400万吨/年左右,若最终能够非常理想的按计划执行,则完成既定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当前山东省500万吨以下的独立炼厂仍为数不少,而明确达成整合意向的项目只有裕龙岛炼化一个。从裕龙岛计划整合的10家独立炼厂来看,合计炼油能力达2880万吨/年,而裕龙岛炼化的设计加工能力为2000万吨/年,因此相当于有88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被压减。截至2020年底,山东独立炼厂总的炼油能力约为1.77亿吨,由于金石沥青等4家已经在2020年完成拆除,故2021-2025年裕龙岛炼厂实际压减产能为1610万吨/年。
此外由于国家此前已明确规定,200万吨/年以下属于典型落后炼油产能,故山东省200万吨以下的875万吨的炼油能力也将大概率被压减,这样看来山东独立炼厂产能降至1.5亿吨左右压力不大。而300-500万吨的区间还有近7500万吨的炼油能力,能否实现1.06亿吨的目标,关键在于这一部分。现阶段来看,这一区间的炼厂进行联合重组的意愿并不强,且若后期强卡300和500的门槛线,不排除部分炼厂会扩建以完成达标。
因此综合来看,山东省想要在2025年左右完成将独立炼厂产能降至1.06亿吨的目标还是较有难度,降至1.4-1.5亿吨左右概率较大,但最终完成情况还需看后续的落实力度和决心。
从后期独立炼厂的发展方向来看,国家已经表态将继续支持一体化炼厂的建设,尤其是定位在七大石化基地内的新型一体化炼化项目。而目前关于一体化炼厂的定义并不明确,但我们认为,至少应拥有以石脑油为加工原料、向下游化工领域延展的装置。
对于港口类企业而言,虽然从纸面上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应该是收缩原油的进口、增加成品的进口,但这样的操作不符合实际情况。首先,国内原油的刚需依然稳中向好,尤其是在民营大型一体化炼厂不断落地的环境下。裕龙岛炼化整合的10家独立炼厂,进口原油配额累计1300万吨/年,而裕龙岛的进口配额基本可以确定为2000万吨/年,相当于不减反增。其次,大规模进口成品油不符合我国炼油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成品油已经处于过剩状态,近几年出口增长显著,这样的背景下进口空间非常狭窄。另外成品油具有民生属性,保供要求一直存在,国内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炼油能力,转为大量依靠海外的成品油。因此虽然双碳目标下各类石化企业都需进行转型,但独立炼厂的落后产能淘汰和资源重组是关键,对于港口类企业而言,货品结构难以出现显著转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