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现有的一系列证据都表明,人类活动在气候变化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气候系统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8月4日,中国气象局定召开8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副主编巢清尘认为,气候变化影响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已经从自然物理系统不断地向社会经济系统蔓延,长期持续的风险愈加显著,持续变暖和极端事件的频发和加剧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构成重大的威胁。
“近些年,高温热浪事件明显趋多趋强会对人体健康、电力交通系统等带来重大影响,同时增暖和天气气候极端事件会给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带来更大风险。”巢清尘表示。
巢清尘说,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加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向社会通报相关研究发现,更好地帮助各行业、各部门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气候风险,为我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科学支撑。
巢清尘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近百年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现有的科学研究比较清晰地表明,高温热浪、强降水、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缩减、积雪消融都与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从现在的研究可以看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气候系统不稳定,平均气温升高使极端高温等事件发生概率明显增加。所以,更好地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
据介绍,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2020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均创新高,特别是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仍在持续上升,其中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81~201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6℃,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份,而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15年,《巴黎协定》将“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作为其目标之一,并提出了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并尽早实现碳达峰目标,从科学上给出了一个认识。巢清尘分析,如果实现2℃温升目标,2030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10年减少约25%,2070年左右全球达到近零排放。
巢清尘强调,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升温的关系,大量观测事实揭示出由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引起气候系统变暖毋庸置疑。在《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之际,我国向世界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是推动我国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明确信号,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
原标题:巢清尘:绿色低碳有助减少未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