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欧美日主要国家的典型做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现状及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重点在电力行业、工业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建筑行业展开专题研究,共同探讨各地方政府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以期为地方政府决策及业界参考提供智力支撑,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碳排放量现状
从整体规模上来看,中国碳排放目前呈现“总量高,单位GDP高、人均低”的特点。
在排放总量方面,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2019年碳排放总量已达到98.9亿吨,占全球比例分别为28.8%,约为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
在碳排放强度方面,2019年中国为6.9吨/万美元,中国远高于美国和欧盟的2.3和2.5吨/万美元;
在人均碳排放方面,2019年中国仅为7.0吨/人,不足美国15.1吨/人的一半,与欧盟的7.4吨/人接近。
从细分结构上来看,中国碳排放呈现“能源活动占主导,化石能源为主体,行业相对集中”的特点。
在碳排放活动方面,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占比达到85.5%,主要于电力、钢铁、建材和交通行业相关;
在行业结构方面,碳排放主要集中于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合计占比超过90%;
在一次能源结构方面,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在内的石化能源占比达到83.6%,其他非石化能源占比16.4%。
2.碳达峰数据预测
2015年中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65%。因此,可根据我国GDP增速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倒推出203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的达峰值。
基于对我国GDP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203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达到116.1亿吨,比2019年增长18.2%,这个数值应该是我国碳排放理论上的峰值数据。
对比欧盟、日本等已实现碳达峰的经济体的历史数据,2030年前中国实现碳达峰后,将会对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行业碳排放结构产生很大的变化。
能源消费总量:
预计2030年前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50年左右实现能源需求总量达峰。
2030年前,由于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的逐步放缓,我国钢铁、有色、建材、燃油车等传统工业产品需求量有望见顶。
不过,数据中心、5G和电动车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能源需求增长点2050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自然放缓,能源需求量总量将出现顶点。
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是目前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预计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分别于2025年、2030年和2040年达峰。煤炭的占比降幅最为明显,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占比还将提升。
到2060年,煤炭和石油的能源消费几乎为零,仅保留部分化工需求,天然气或将作为能源应急响应需求少量存在。
非化石能源:
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16.4%,预计2030年将达到26.0%,2060年接近100%。
受成本不断降低等利好因素影响,光伏和风电2030年前是增量能源需求的增长点,2030年后又将成为替代存量能源需求的主力军。核电作为光伏和风电的补充,但因为公众对于安全性的担忧难以成为主力能源。水电受制于河流资源潜力,增长空间有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