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市场16日正式上线运行,首批纳入市场的2000余家发电企业可参与交易。作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碳市场与证券期货市场有什么不同?全国碳市场的运行会如何影响企业,随着后续行业的扩围,碳市场是否会对经济结构带来变化?新华财经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为什么是碳市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芮萌表示,作为降低碳排放的政策工具,碳市场、碳税都是重要的市场手段。而为何我国率先引入碳市场机制?“两者的主要区别,税收手段的碳价格(通过税率)是由政府制定,排放量则随市场供需而有所波动,而碳交易体系的碳排放总量由政府设定,减排量可控,而碳价会随着社会、经济情况而发生波动。”国金证券的分析认为。
在不少专家看来,从市场机制来看,市场交易出的价格会更有效,碳税机制下政府很难准确预测到企业对设定价格的“耐受”程度,减排效率较低。世界银行5月底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到5月份,全球已实施的碳定价机制共计64种,其中有35项是碳税制度,涉及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但碳税在各国存在的形式还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经济体以能源税或消费税等形式出现,仅部分以独立税的形式出现。
在业内专家看来,碳税和碳排放市场实际上适合不同阶段的经济体和不同规模的企业。“比如碳排放权市场一般是纳入排放量较大的企业,目前全国碳市场纳入的发电企业门槛就是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而碳税更适合中小企业。”芮萌等专家认为,不排除未来碳市场和碳税两种机制并存的可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晋涛则认为,目前欧盟正在推动碳边界调节机制,如果美国、欧盟未来开始征收碳关税,对中国政策可能也会形成倒逼,这一背景下,碳税机制也可能会成为工具之一。“碳交易目前还限于电力行业,但电力本身不出口,未来出口产品如何产生碳价格?”在徐晋涛看来,这一状况可能需要碳市场纳入的行业从电力迅速扩展,而从另一角度看,碳税则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一种机制。
碳市场与证券期货市场有何不同?
在不少普通投资者眼中,不同于证券期货市场,碳市场是陌生的全新市场。“这一市场实际上是一个人为创造的市场,交易的不是实物商品。”业内人士指出,碳交易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据介绍,碳市场机制起源于《京都议定书》,其中列出三种市场机制,使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可以交易的无形商品,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欧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成为碳市场交易体系的“领跑者”。
我国探索碳排放交易机制并不晚。“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实际上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表示,早期我国在上海、北京、天津成立碳排放权交易所后,推出了自愿抵消排放等相关交易,第二阶段从2011年设立7个地方试点市场以来,进行了多年前期探索,第三个阶段即全国碳市场建设期,2017年底全国碳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到近期加速推进,正式启动了全国碳市场。
在业内专家看来,不同于其他市场的运行,碳市场规模也与减排状况紧密关联。“就国内市场来看,随着主要行业相继纳入,碳排放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一定峰值,而随着减排效果显现,配额量有所下降,市场规模也会下降。”业内人士指出。
碳市场如何平稳运行?
作为政策性减排工具,在专家看来,碳市场的平稳运行有赖于顶层设计、市场交易和数据信息基础设施的紧密配合。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此前在吹风会上也表示,市场要进行交易最基本的基础是要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这也是全国碳市场的重中之重。
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已发布了企业温室汽车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指南,对发电企业重点排放单位的核算和报告进行规范,同时对数据核查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严格要求。在业内专家看来,发电企业率先纳入全国碳市场,除了各地累积不少经验,发电企业的碳排放核算相对简单也是重要因素。
而建筑、化工、钢铁等行业碳排放量的准确核算则相对复杂。按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的系列指南,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利用及部分工业生产过程,这两个来源的核算包括部门法和参考法,但所有方法均离不开对各种经济活动的活动水平或能耗的统计及对各种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参数的测度,而这在各行业各企业的差异巨大。
此外基于排放数据而对配额发放的计算方法也有不同的方法,国泰君安副总裁罗东原介绍,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交易市场的配额发放一度以历史法设计,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缺乏应急手段,也曾导致配额过剩,碳价骤跌。随后欧盟对机制进行改革,建立了折量拍卖和稳定储备机制等市场调节机制。这一案例表明,碳市场顶层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机制保证市场化减排功能的发挥。
“总体上,数据是基础,而在准确计量基础上设定的减排目标和市场预期成为碳市场交易难易的关键,并深度影响碳价。”对此,有业界专家指出。
碳价会有多高?
16日开盘,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成交16万吨,交易额790万元。“这一价格短期来看,不算低。”对此,申能碳科技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刘铉认为,长期来看,碳价的高低取决于供需基本面和政策导向,其中配额的供应总量由顶层设定,与政策导向相关,而如果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需求超出预期,碳价也会上涨。
此外,从地方试点市场来看,碳价的波动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企业参与试点市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履约,因此在每个履约周期即将结束时,市场交易明显放大,价格也有所上涨,而在进入下一个履约期后,碳价往往会大幅下跌。”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机构的研究普遍认为当前碳价整体依然过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目前全球平均碳价格仅每吨约2美元。”国金证券的报告认为,虽然合理碳价的形成受当地条件、碳工具角色及其他气候政策等因素影响,但碳价还远低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的水平。
据介绍,按碳价格高级别委员会的估计,若想以高成本效益方式减少碳排放,碳价在2020年前至少需要达到每吨二氧化碳40美元到80美元,2030年前则达到每吨50美元到100美元。
“当然各经济体会根据自身技术发展水平确定相对合理的碳价,但到最后,全球的碳价格很可能还是会趋同。”芮萌等专家认为。
碳交易如何影响经济?
“碳市场上线后对企业的影响非常深远。”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认为,碳市场的交易机制公开透明,意味着定价机制公开透明,当企业的碳排放变得更加“昂贵”,企业就会更有动力进行节能减排,另外金融机构也会利用这些数据为企业提供绿色信贷和融资便利,意味着符合碳排放要求的企业将更易获得资金的支持。
在业界专家看来,通过碳市场来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也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显著影响。“首先从能源安全角度看,目前我国原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而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加上我国在清洁能源产业上具有全球优势,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的独立性。”芮萌表示。
同时在新能源相关产业上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据海外机构的预测,在光伏、风电和能效领域的就业创造率将是传统化石燃料行业的1.5倍到3倍。一些专家也指出,推动绿色转型,未来也会在做“减法”(推动减排)的基础上做“加法”,一方面大力推动回收利用、节能提效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兴起包括碳捕集、封存、碳汇等相关产业,有机构测算,到2060年,我国能源系统的累计投资就将达122万亿元,带动的整体投资规模将超过410万亿元。
此外,随着能源自给率的提升,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很可能得到一定改观。“中国地理上根据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有一条‘胡焕庸线’,东西发展不平衡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对此,芮萌等专家认为,在“碳中和”目标下,未来新能源分布的地域状况可能会导致产业区域分布的改变,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版图的变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