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既是“能耗”大户,也是“排碳”大户,其低碳转型成效影响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局,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
而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承载平台和增长动力,则被视为是工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领头羊、排头兵。公开数据显示,工业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因此,深入挖掘园区绿色建设和发展的系统作用和集成效应,对全国兑现既定脱碳目标至关重要。
今年是我国开启“碳达峰、碳中和”征程的元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不约而同就“绿色园区、零碳园区建设”做出重要表态。记者近日了解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已经开始编制国家级新区绿色低碳发展规划技术指引,不少地方也已开始跃跃欲试,迈出“碳中和”园区建设的新征程。
全国首发
福州建成碳中和工业园区样板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体到地方甚至产业园,该怎么干?在福建福州,随着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与一系列绿色低碳措施的实施,“碳”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渐明。
就在5月底,位于福州市福清县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传来好消息,该产业园正式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标志着该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园区。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对此评价,首张“碳中和”证书的颁发,将为我国各行业、各产业园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记者了解到,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引进了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叶片生产商LM、江苏中车、中水电四局等多家海上风电产业知名企业,形成了风机、电机、叶片、构筑件等完整的产业链。按照“智慧园区、绿色园区”的定位,该园区致力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风资源、良好的光资源建设绿色、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智能微网建设。
如今,利用厂房屋顶光伏发电,水蓄冷解决车间供冷,加紧安装的两台大型风机7月份也将并网发电……
“通过建设储能与分布式光伏、提高可再生电力使用比例、加强节能管理、注销减排指标等方式,助力园区实现碳中和。届时,将建成一个自发自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低碳’园区。”金风科技绿电专家刘昊告诉记者。
“提高绿电消费比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径,而以风电、光伏为代表,更具绿色、低碳的分散式能源,正逐步成为园区用能补给的新兴形式。”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雷增卷告诉记者:“我们通过测试风机、屋顶光伏、储能装置的多能互补,借助能源管理系统、水蓄冷等技术打造智能型微电网,最终实现抵消园区所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
据悉,该项目全部投运后,年平均发电量为536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煤近6590吨,减少碳排放量约3.8万吨。
跃跃欲试
多地发力“零碳园区”
福建之外,江苏省首个以零碳为主题的产业园——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也于不久前正式揭牌。该产业园计划在2025年底前,引进零碳领域科技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能源托管、碳资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20个,新增零碳产业从业人员超1万人。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吉林省白城市正跃跃欲试,将零碳绿电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减排行动的重要一步。
“‘十四五’期间,白城市将以建设白城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为目标,规划建设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吉林省白城市能源局局长张晓波表示,总体目标是打造代表吉林省高水平的碳中和综合试验区,体现碳中和园区的示范作用。
张晓波进一步介绍,该示范园区基本思路是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思路,整合全市2300万千瓦风、光资源,建设一个“风、光、储、氢”协同的能源互联网,将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和绿电产业基地,并最终形成低电价的政策洼地,吸引高载能高技术项目落户白城,实现清洁能源的本地消纳。
届时,示范园区将可为区内绿色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冶金产业园、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园、绿色氢能产业园、绿色化工产业园、绿色大数据产业园、绿色食品及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七大板块提供12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
“今年计划完成示范园区的规划设计及获批,启动碳纤维产业园和风电场一期10万千瓦及配电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张晓波说。
产业优化+清单管理
助建“碳达峰”试点园区
事实上,根据相关研究,我国自“十二五”时期以来,已经陆续开展了51个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
“工业园区作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工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牵住的‘牛鼻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吕军强调。
伴随着“企业入园”工作深入推进,国内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均将落户于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
“以前,在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方面,一些地方更多关注企业和产品本身,而对作为生产企业集合体——园区的绿色发展和建设相对忽视。”陈吕军说,在持续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和产品绿色制造的同时,如何系统、科学对企业减碳和绿色科技发展进行管控和引导,园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职能。
那么,园区如何既要高瞻远瞩,充当工业减碳的引领者;又要立足当前,做入驻企业减碳的务实推动者?
“一方面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低碳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实施项目准入机制与碳排放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工业项目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机制。”谈及此话题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魏保军如是认为。
亦有专家指出,首先,要全方位管理做好园区碳排放总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减碳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如明确园区碳达峰时间表、碳达峰数值、减碳路线图、减碳实施措施等;其次,加速清洁能源替代,逐步减少化石类传统能源使用比重,从源头上推动碳减排。
“建议开展碳达峰示范试点园区建设。”陈吕军提出,有必要选择一批绿色发展基础好、产业体系优势足、碳达峰意愿强、经济实力有保障的园区,从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核算、制定碳达峰路径规划等方面开展示范试点,并争取给予专项预算资金支持,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在国内可引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碳达峰示范试点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