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市发布《绍兴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其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稽山鉴水”绿色本底,结合“无废城市”“污水零直排”“能源‘双控’”“循环经济”等生态环保工作重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补齐生态环保领域短板,聚焦水利工程、环保工程、能源工程和美丽城镇,安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62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520

首页> 大气治理> 脱硫脱硝> 烟气脱硫> 政策> 正文

生态治理项目62个 1520亿!绍兴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

2021-06-10 13:51 来源: 北极星环保网

日前,绍兴市发布《绍兴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聚焦产业提升、城市建设、文化传承和生态治理四大领域,安排“十四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418个。实施类项目359个,总投资约14610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9450亿元以上。预备类项目59个,总投资约3150亿元。其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稽山鉴水”绿色本底,结合“无废城市”“污水零直排”“能源‘双控’”“循环经济”等生态环保工作重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补齐生态环保领域短板,聚焦水利工程、环保工程、能源工程和美丽城镇,安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62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520亿元。

绍兴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开启率先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域发展之路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贯彻《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为发挥重大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落实发展任务,推动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规划范围为全市域。

一、“十三五”重大项目建设回顾

(一)有效投资夯实发展基石

1.投资增速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实施投资新政,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00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2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2%,高于GDP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对GDP贡献度呈逐年加大之势,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投资结构更趋优化。全市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从2015年的56.6%提升到2020年的77.6%,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4.5:50.4:45.1调整为2020年的3.7:45.2:51.2。新旧动能转化加速,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6年的41.9%提升到2020年的43.8%。

3.重大项目滚动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市高质量、高标准谋划安排重大项目,分年度滚动推进一批市重点项目,累计新开工项目1349个,建成投产项目1073个,完成投资722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12.1%。2016—2020年累计争取105个项目入选“省市县长工程”,216个项目入选省“411”和“4+1”重大项目库,425个项目入选省“六个千亿”项目库,79个项目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库。

表1 绍兴市“十三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总体情况

`.jpg

注:因统计口径调整,2018年投资数据下调。

(二)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1.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完成约3300亿元。综合交通方面,杭绍台高铁、杭绍城际铁路、金甬铁路、杭绍甬智慧高速、杭绍台高速、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等项目加快建设,风情旅游新干线、孙曹公路、二环北路拓宽、绍诸高速诸暨延伸线、上虞客运中心等建成投运;水利设施方面,曹娥江综合整治、上虞平原河道整治、诸暨市高湖蓄滞洪区改造等工程顺利推进,钦寸水库、永宁水库顺利实现下闸蓄水,柯桥区平原排涝快速通道全线贯通,柯桥区瓜渚湖直江柯北段拓浚工程、嵊州市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上虞世纪新丘治江围涂等全面建成;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建成充电站266座、公用充电桩3956个,率先在全省建成41座综合供能服务站,灵绍直流特高压、绍杭成品油管道、浙能电厂二期配套码头等建成投用。

2.重大平台投资引领作用突出。“十三五”时期,我市依托杭甬之间“金扁担”的区位优势,促进资源要素流动,重大平台积极建设推进。绍兴滨海新区挂牌成立,两岸集成电路创新产业园、浙商跨国并购回归园等工程开工建设,成功创建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三大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金柯桥科技城、中欧时尚梦工厂、诸暨临杭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完成。科创大走廊和文创大走廊建设成效初显,引进高校共建研究院8家,建成省级外国专家工作站10家。特色小镇活力迸发,诸暨袜艺小镇、上虞e游小镇、新昌智能装备小镇、绍兴黄酒小镇等4家获评省级特色小镇。

3.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明显,“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900亿元左右,中芯国际全省首片8英寸晶圆顺利投片,长电科技、梅轮电梯、安吉尔净水器等项目顺利推进。日发航空产业基地、万丰航空小镇等项目有序开展,成功列入首批国家通航产业示范区和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恒鸣化纤、帅丰集成灶、海亮新金属等标志性项目落地,印染化工产业集聚升级、诸暨建筑工业化创新基地、枫桥汽车装备产业集聚等项目顺利完成。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高铁北站TOD、华东钱清智慧物流产业园、黄酒小镇、苏宁广场、龙之梦等项目加快推进,东方山水等项目建设完成。

4.城乡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市有机更新持续推进,阳明故里整体开发、大禹陵提升改造、迎恩门风情水街、历史文化街区、水乡风貌带修缮整治等工程加快实施,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71个,完成改造面积1097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67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新增绿化用地面积约3268公顷,新增省级森林城镇20个,建成森林廊道538公里,完成造林更新10万亩。垃圾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建设完成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一期、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大坞岙垃圾填埋场提档整治等重点工程。乡村振兴持续发力,“十三五”期间累计消除等外公路324公里,低等级公路提升改造1081公里,实施通乡镇、景区等公路改扩建211公里,通自然村、断头路建设106公里,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331.7公里,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完成39条,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快建设。

5.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校5所,绍兴文理学院扩建工程启动,附属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迁建、浙江树人大学绍兴杨汛桥校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分院等工程建设完成。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建市级中医临床重点学科(专科、专病)14个,新增卫生机构178个,其中新增医院23个,嵊州人民医院等建成投运,绍兴市妇保院新院、越城区人民医院、镜湖医院等项目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十三五”期间新增社会化运营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30多家,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中心80多家,养老家园等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实现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坂湖公园、迪荡湖公园、名人馆、清廉馆、气象馆等项目建设完成。

(三)服务机制创新不断深入

1.审批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率。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细化梳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形成标准化办事指南和流程。全面推广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实现率达100%。全力打好区域评估、标准地、中介服务、承诺制等改革组合拳,试行综合窗口审批“一窗受理”改革,加快基本建设项目审批速度。

2.要素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要素支持,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共发行企业债券54只606亿元,企业债券申请实行“直通车”机制;专项债券获批项目88个共377.6亿元;中央预算资金共争取10.3亿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深化推广,已累计向社会推出34个PPP项目、总投资达655亿元。用地保障不断加强,获得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奖励6500亩。

3.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分级协调机制得到完善,全过程服务链有效构建。深化完善项目前期推进“圆桌会议”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长项目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盯引团队制度、项目评估制度、项目流转制度、考评奖励制度等五大配套制度,强化落实市领导联系项目制、督查督办制、挂牌亮灯制、考核奖励挂钩制,有效保障项目协调推进。

“十三五”以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如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投资比重偏高,引领性、带动性的重特大产业项目仍然偏少;基础设施配套仍存短板,城市建设水平与打造长三角宜居宜业品质城市目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养老等项目布局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快;部分项目前期推进困难,土地指标、能耗约束、资金和征地拆迁等各类因素对项目推进的制约仍然较大。

二、形势分析

(一)发展机遇

新发展格局下的战略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为内需潜力的充分释放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市加快发展增添了更强动力。特别是随着当前产业高度融合、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现代产业体系将加速重构,将为互联网、生命科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机遇。我市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综合保税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一批开放新平台,持续扩大开放,广泛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大力招引一批大高好项目,着力强链补链建链,抢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制高点。

“两新一重”投资导向下的政策机遇。“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蕴含着巨大的投资空间,与我市抢抓机遇补短板、提升城市品质能级的需求相契合。当前我市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的关键时期,“两新一重”建设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实现“四个率先”提供强大动力。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助力新动能培育;推进重大工程建设,补短板、强硬件、扩内需、稳增长、供就业,并为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托举作用,不断提升我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四个率先”战略目标要求下的窗口机遇。“十四五”时期不仅是浙江省建设“重要窗口”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率先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域发展之路的重要阶段。当前,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我市交汇,全省“四大建设”、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布局全方位覆盖我市,多重战略叠加的黄金机遇期千载难逢,为我们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配置资源提供可能,也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在“四个率先”战略目标要求下,我市将持续深入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努力打牢高质量之基、激活竞争力之源、走好现代化之路。

(二)面临挑战

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国竞争加剧和全球经济治理难度上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仍处于筑底阶段,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资源环境制约趋紧、人口老龄化加剧、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地方债务问题严重、供需总量和结构调整等多重挑战,增加了重大项目招引落地的不确定性。

要素保障形势依然严峻。能耗方面,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未来十年能源政策趋于收紧,能耗指标更趋紧张。土地方面,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补划等政策,尤其是“占优补优、占水补水”要求,给重大项目落地带来较大压力;“拆迁难”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项目建设实施。资金方面,政府刚性支出增加,投融资渠道收窄,而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仍存在障碍,导致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缺口加大。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紧紧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实现“四个率先”主题主线,顺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投资的新要求,以调结构、补短板、强功能、惠民生为主攻方向,紧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的总目标,推进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导向性作用,以重大项目增量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突出战略引领、迭代创新、结构优化、示范带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省“四大建设”和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四大领域万亿投资”计划,谋划推进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建设项目,为我市率先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域发展之路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突出战略引领。聚焦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实现“四个率先”主题主线,布局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建设项目,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四大”建设、杭绍甬一体化等国家和省级重大战略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2.突出迭代创新。继续加大补短板力度,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同时,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大花园等领域投资新增长点。

3.突出结构优化。更加突出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三大板块之间的均衡性,加强重大产业投资和重大交通设施投资,引导各地以重大项目增量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

4.突出示范带动。更加突出大项目的牵引示范作用,发挥大项目的“乘数效应”,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能、积蓄后劲。实施类项目能开工建设、形成较大投资实物量,预备类项目前期能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5.突出动态调整。建立健全项目动态调整和滚动推进机制,根据产业、技术等发展态势,每年滚动引进建设一批具有引导性、先导性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配置资源要素,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

(三)发展目标

围绕产业、城市、文化和生态四大领域,“十四五”时期谋划推进重大项目418个,力争完成投资9450亿元以上,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左右,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引导全市各区、县(市)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例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努力,“十四五”期间,全市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稳步上升,基础设施投资占比保持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逐步下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施“结构提质升级”工程,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的目标,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投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等领域重大项目的撬动作用,打造全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和现代纺织、绿色化工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城市实力明显增强。实施“能级品质提升”工程,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有机更新投资力度,加快实现全市域协同发展、大市区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高质量推进,初步形成杭绍同城、绍甬一体、全面接轨上海的格局,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明显提升。

——文化传承创新有为。实施“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城市文化体系有效重塑,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形象更加饱满,文化辨识度更加鲜明,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绿水青山守护”工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水利能源、环境治理、美丽城镇等方面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构建“全域美丽”的总体格局,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现生态环境品质跃升。

四、“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聚焦产业提升、城市建设、文化传承和生态治理四大领域,安排“十四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418个。实施类项目359个,总投资约14610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9450亿元以上。预备类项目59个,总投资约3150亿元。

按照“四个一批”分年度推进,谋划盯引类项目79个、总投资4668亿元,前期协同类项目139个、总投资6345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4690亿元,建设实施类项目177个、总投资5956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4344亿元,建成投产类项目23个、总投资784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155亿元。

表2 绍兴市“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分领域情况表(实施类)

2.jpg

表3 绍兴市“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分区、县(市)情况表(实施类)

3.jpg

注:表3的占比为占6个区、县(市)合计的比重,不含市级项目。

(一)实施“结构提质升级”工程,推进产业体系建设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以绍兴科创大走廊为统领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聚焦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安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153个,“十四五”计划投资4140亿元。

表4 绍兴市“十四五”产业提升实施类重大建设项目情况表

4.jpg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围绕“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战略部署,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和产业平台协同创新,积极对接长三角城市高端创新要素,加快构建具有绍兴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重点推进滨海科技城、中节能产业园、优创科技产业园、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新材料创新产业链、联东U谷·上虞智造科技谷、浙江海亮生物科技项目、嵊州市艇湖科技城、新昌县科创园等项目建设。

2.深挖现代产业后发优势。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四大新兴产业,结合“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加快打造长三角南翼先进智造基地,重点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国科生命健康创新园、同芯成8/12英寸晶圆制造及汽车电子暨物联网芯片项目、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智慧园、美新半导体制造基地、旗滨集团(绍兴)新材料产业园、圆锦新材料烷烃资源利用一体化项目、上虞航空产业链、诸暨数智安防产业基地项目、金达视讯屏显产业基地、新和成生命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3.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围绕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等特色传统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服务化、集群化、品质化、绿色化迭代升级,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传统产业链,重点推进绍兴黄酒产业园、绍兴化工产业集聚提升、印染产业整合集聚提升、山下湖珍珠产业文化创意、亿田智能环保集成灶、中财 新型建材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4.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围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培植服务业优质主体,打造全国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绍兴综合保税区、绍兴国际金融活力城、镜湖康养城、绍兴鉴湖未来城、871LOOP文旅综合体、龙湖天街、兰亭休闲度假中心、中国建筑节能研究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

(二)实施“能级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城市体系建设

围绕全市域协同发展、大市区融合发展和新城古城联动发展,提升中心城区聚集力和带动力,全方位推动杭绍甬一体化发展,聚焦综合交通、城市道路、城市更新和公共服务,安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118个,“十四五”计划投资3190亿元。

表5 绍兴市“十四五”城市建设实施类重大建设项目情况表

5.jpg

1.构建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统筹推进全市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全面发展,建设水陆空立体开放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构建多元立体、无缝衔接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县县通高铁、三区畅智路、镇镇联高速”的交通强市目标,重点实施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轨道交通二期、市域铁路S2线、杭绍台铁路、金甬铁路、杭绍甬高速、柯诸高速、杭州中环绍兴段、曹娥江“两闸一航道”等项目建设。

2.打造高效便捷的城市道路。加强城市道路及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和等级级配,加快形成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网为主体、支路网为补充的衔接便捷、运转高效的城市路网体系,重点推进S308省道(二环西路智慧快速路)改造、二环南路智慧快速路、杭绍甬高速杭州至绍兴段越东路互通连接线、南北中心大道快速路、诸暨至浦阳快速路工程二期、新昌城东新民片框架道路建设等工程建设。

3.稳步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积极破解城市发展提升中的突出矛盾,加快城市有机更新,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具有绍兴特色的高品质城市风貌,重点推进绍兴城区亚运配套设施及景观改造提升、未来社区建设、梅山广场开发、诸暨市高湖核心区开发、嵊州市高铁新城基础设施配套、新昌县城市有机更新等项目建设。

4.加大优质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方向,围绕高等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养老托育等社会福利保障领域,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点推进绍兴文理学院校园改造扩建、绍兴市龙山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迁建、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绍兴院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柯桥院区项目、绍兴二院兰亭院区、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新昌县人民医院迁建、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绍兴市公安局亚运安保提升等项目建设。

(三)实施“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推进文化体系建设

高标准建设绍兴文创大走廊,深化古城风貌保护、修缮和更新利用,高品位推进“古城有机更新项目群”建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聚焦古城保护和文化旅游,安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26个,“十四五”计划投资600亿元。

表6 绍兴市“十四五”文化传承实施类重大建设项目情况表

6.jpg

1.深入实施古城保护。以古城功能调整为契机,通过对古城空间格局的梳理和文化创新元素的植入,持续推进绍兴古城风貌保护、修缮修复和改造利用,打响古城“一城一桥三故里”品牌,加快推进阳明故里整体开发和书圣故里、鲁迅故里、八字桥综合保护利用,扎实推进东湖景区扩建、大禹陵景区改造提升、浙东运河博物馆、新昌县里江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

2.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坚持“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思路,不断提高“三大文创带”特色产业平台作用,打造文化产业守正创新示范地、文旅融合样板地、文创赋能先行地,重点推进方特绍兴文化旅游综合体、中南漓铁文旅综合体、上虞区“英台故里·春风蝶语”乡村版度假型未来社区、诸暨市枫和里乡村旅游示范区、嵊州市唐诗之城、新昌县安缇缦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

(四)实施“绿水青山守护”工程,推进生态体系建设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稽山鉴水”绿色本底,结合“无废城市”“污水零直排”“能源‘双控’”“循环经济”等生态环保工作重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补齐生态环保领域短板,聚焦水利工程、环保工程、能源工程和美丽城镇,安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62个,“十四五”计划投资1520亿元。

表7 绍兴市“十四五”生态治理实施类重大建设项目情况表

7.jpg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在现有江河治理的总体格局基础上,全面解决流域防洪排涝突出问题,构建绍兴高标准现代化水安全保障网,重点推进杭州湾南翼平原排涝及配套工程、绍兴市海塘安澜工程、绍兴新三江闸排涝配套河道拓浚工程、马山闸强排及配套河道工程、汤浦水库扩容工程、绍兴市区河湖综合整治工程、诸暨市安华水库扩容提升工程、嵊州市三溪水库工程、新昌县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

2.聚焦环保工程建设。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为导向,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构建“全城美丽”总体格局,重点推进绍兴市污水综合处理改扩建、绍兴市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中心、绍兴交投绿色循环建材生产基地、绍兴市植物园、柯桥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心、诸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嵊州市水联污泥800T/d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程等项目建设。

3.深化能源工程建设。加快全国综合能源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探索构建多元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重点推进舟山-宁波-绍兴-杭州-湖州成品油管道建设,加快实施浙江交流1000千伏环网等500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220千伏和110千伏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绍兴市区燃气配套管网及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

4.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严格落实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要求,高质量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的新格局,着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现代品质、绍兴特色的美丽城镇,重点实施绍兴黄酒小镇、诸暨市美丽城镇、嵊州市美丽城乡、新昌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

五、环境影响及要素需求分析

(一)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的总体安排和实施进度,部分重大建设项目,如农林水利、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类项目,实施后将带来较好的节能减排和环境效益,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但也有部分项目的实施将加大能源消耗和土地占用,对我市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减少生物多样性、生境多样性等,减弱生态环境自然修复能力。此外,大量的土建工程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为降低环境影响,“十四五”期间,需以项目环评为抓手,强化落实环境功能区划等各项要求,切实加大重大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力度,做到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全面落实综合减排措施,扎实做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减排工作。

(二)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按土地用途来看,主要需求为工业仓储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政府社团用地、道路广场交通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等建设用地。初步估算“十四五”期间实施类项目需新增建设用地约14万亩。为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保障,需进一步加大国家、省重大项目土地指标争取力度,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三)建设资金需求分析

实施类项目总投资1.4万亿元以上,“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9450亿元以上。经初步估算,实施类项目需政府资金投入1400亿元左右,自筹资金约8000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市财政平衡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考虑到财政收入增长的趋势特征以及国家有可能在此期间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预计“十四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可基本保障地方财政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不含贷款)。

表8 绍兴市“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要素需求

分区、县(市)情况表(实施类)

8.jpg

注:表8为摸排估算数据,其中市级部分包括市本级项目和跨区域打包项目。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保障机制

1.落实项目建设责任。每年编制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将年度重点项目推进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把具体项目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细化时间表、任务表、项目表,做到责任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市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加大对市重大建设项目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力度,做好重大项目归口指导服务,落实好本行业、本领域的重大项目推进任务。各地要编制本地区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连贯性。

2.强化项目跟踪督查。深化落实项目督办制,对未按计划开工项目、进度较慢的实施项目,摸排梳理推进中困难和问题,分层分条线协调解决,确保取得实效。采取督办与协调结果通报等方式,继续实施挂牌亮灯制,形成各责任单位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督促指导各地推进投资结构优化,保持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重点板块合理均衡。

3.健全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完善重点建设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年度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市对各区、县(市)考核,市级有关部门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工作情况纳入市政府对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逐步开展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众评议制度,吸引公众参与项目评议,发挥广大市民的外部监督作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强化要素保障机制

1.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类政府专项资金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把握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的政策机遇,推进投融资创新。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

2.土地保障。强化盘活存量与优用增量并重的用地理念,根据有保有压、按效分配原则,合理安排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加大内部挖潜力度,继续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强化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加大供而未用土地收回力度,为重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的指标和用地空间支持,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等计划。

3.用能保障。通过对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专项行业整治等退低进高、二退二进方式,为引培项目提供能耗要素保障。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用能指标空间,加强重大项目用能保障,推动能源要素向优势项目倾斜。

(三)强化服务保障机制

1.优化投资审批服务。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数字化改革总体要求,加快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建设应用,精准、实时汇集投资项目全过程数据,提高投资平台对政府决策的数据支撑能力,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2.加强项目管理服务。对重大项目按谋划盯引、前期协同、建设实施、建成投产“四个一批”分阶段推进,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全流程管理和服务。健全重大建设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突出“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强化市县联动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协同,形成破解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中矛盾问题的合力。针对前期协同项目,落实重大项目前期协同机制,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全力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快速落地。针对建设实施项目,落实市县领导联系服务和问题督办制度,打通堵点难点,推动形成投资实物量。针对建成投产项目,在确保质量和安全前提下,紧盯目标、节点管控,加快施工进度,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四)强化储备保障机制

1.落实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中期评估、项目动态调整和滚动推进机制。定期筛选对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完善重大项目规划培育和建设工作机制,提高重大项目从培育到前期、前期到建设的转化速度。

2.着力谋划盯引重大项目。精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密切关注国家投资导向,围绕绍兴“十四五”战略重点,持续深入谋划一批交通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等补短板项目。深入实施市县长项目工程,加大央企对接、浙商回归、招引外资外智工作力度,着力招引推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显示度高的重大项目落地绍兴,持续增强有效投资后劲。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