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等,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首页> 大气治理> 碳交易> 评论> 正文

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显著体现大国担当

2021-06-08 13:27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董战峰

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等,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2005年至2020年,中国GDP增长约4.5倍,同期碳强度下降48.4%,非化石能源占比由7.4%提高到15.9%,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加快

首先,煤炭消费占比逐年下降。“十三五”时期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煤矿约5500处,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年以上,超额完成《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化解过剩产能目标。2017-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比重由60.4%降至56.8%。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完成散煤替代超过2500万户。

其次,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十三五”以来,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大约12%,新增装机年度占比超过50%,总装机占比稳步提升,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48亿千瓦,规模稳步扩大。

再次,重点领域节能工作进展顺利。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19年比2015年累计下降超过15%,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节约的能源成本,大约为4000亿元。

产业全面绿色发展转型成效显著

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累计达9.5亿千瓦,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12年至2017年5年间,在全国煤电装机增幅达30%的情况下,电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下降幅度达86%、89%、85%。煤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从325克/千瓦时下降至312克/千瓦时。

全国229家钢铁企业6.2亿吨粗钢产能(重点区域159家约4.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地区110家钢铁企业(3.5亿吨粗钢产能,占重点区域总产能60%以上)已完成或正在开展评估监测。重点区域“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治理基本完成。

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深入推进,累计完成铁路货运增量约7.8亿吨,水路货运增量约5.7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约3.7亿吨。全国铁路货运量、水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分别由2017年的7.8%和14.14%增长到2019年的9.5%和16.17%。京津冀地区煤炭运输集疏港实现“公转铁”。

全面供应国六汽柴油,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460多万辆。201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5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均占世界一半。

低碳政策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一是积极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多举措、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确保实现双碳目标。

二是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全国碳市场率先从电力行业启动。

三是加大绿色金融政策支持。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金融政策支持,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

四是研究推进碳达峰行动。相关主管部门积极研究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上海、宁夏等各地的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在加快推进。中国已经给世界人民交出一份靓丽的生态变化应对答卷,这是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也是中国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的坚定步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