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在全球疫情的愁云惨淡之中,中国交出了一份相对亮眼的经济增长成绩。在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分别下降3.5%、6.4%和4.8%的情况下,中国2020年GDP以2.3%的增速领跑全球。中国工业产品的强劲反弹尤其引人注目。然而,与工业增长相伴而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的经济复苏是否足够“绿色”的担忧与讨论。
在2020年的工业品走势中,铝的反弹曲线尤其值得玩味:中国原铝产量在2019年下跌的情况下却在疫情之年增长至新高,占到了全球原铝产量的近60%。由于制铝业具有高耗能、高排放的属性,铝产量的激增往往意味着短期的碳排效应;然而铝同时又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材料。铝业的发展起伏,折射了中国走向碳达峰、碳中和之路的复杂性。
▎铝:亮眼的反弹曲线
疫情这一年,服务业近10年来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升的势头被首次打破,工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主力军。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疫后的“六稳”、“六保”政策对工业恢复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制造”完备的产业链和快速修复能力。
受国内需求增长的推动,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2020年下半年强劲反弹。其中铝产量的增长颇具有代表性:铝作为钢铁的一种轻质替代品,因其轻量、高强、耐腐蚀等优势,近年来在建筑、汽车、航空、高科技器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因此铝的生产与消费可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国工业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活跃度,具有一定的“行业晴雨表”的意义。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中国铝终端消费行业需求受创,导致原铝产量增速受到影响,但到下半年,铝终端消费行业恢复,原铝产量快速反弹。到2020年底,中国全年原铝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9%,达到3708万吨,占全世界原铝总产量的57%。下半年旺盛的铝需求,不但很快消化了高速增长的原铝生产,甚至使得中国在十多年内首次短暂成为了铝产品净进口国。
▎铝:绿色经济的原材料
工业生产的快速反弹引出了一个外界关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2020年经济复苏是否不够“绿色”,走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靠基建投资拉动的老路?
一个颇令人意外的事实是,中国2020年全年的基建投资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大幅增长:即使得到了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的加持,这一年基建投资增速仅为0.9%,低于前一年的3.8%,远低于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的44.3%。其中,铁路,公路和公共水利设施方面投资增速均远小于2009的增速。这说明,疫情之后中国并没有上演如同上一次金融危机一样的“大水漫灌式”基建开发热潮。
与此同时,在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绿色产业发展的步伐并未停止,一系列绿色新兴产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一扫2019年的颓势,同比增长17.3%;光伏和风电装机总量均出现破纪录增长;光伏晶硅片和组件产量也再创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2.2%和24.1%。
绿色产业的发展是2020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仍以铝为例,铝是支撑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应用于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特高压电缆设备等。据估算,每辆纯电和混合动力乘用车的铝消费量相比于传统乘用车分别高15.8%和45.2%,而每辆纯电客车的铝消费量要比传统客车高230%。此外,每兆瓦光伏设备的铝用量高达32吨。风电设备虽铝用量远小于光伏设备,但生产每兆瓦产能也需要用铝0.56吨,远高于传统电源技术。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绿色产业高度铝依赖的特性意味着去年激增的铝产量有不少是流向了这些新兴产品和产业。
▎铝:巨大的碳足迹
尽管不少绿色行业的发展在2020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但中国继续攀升的碳排放,恰是其当前整个工业高碳排属性的注脚。从电力、水泥,钢铁、到铝业的“煤炭”依赖是这一现象背后的重要原因。仍以铝的生产为例,中国的铝业一直是碳排放大户。铝的冶炼需要大量用电,出于控制用电成本和稳定电力供应的考虑,中国的大型铝生产企业大多自备电厂,尤以燃煤电厂为主,其中又有超过半数是低效且排放标准不高的亚临界燃煤电厂。2020年,中国铝业自备燃煤电厂的总装机量达到了74.6吉瓦,其中亚临界燃煤电厂装机容量超过了40吉瓦,比印度尼西亚全国的煤电装机容量还要大。原铝生产的碳足迹具有巨大的减排空间。虽然近些年中国的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铝业自备煤电厂的监管,关停了一批不符合环保规定的低效煤电产能,但毫无疑问,铝业去煤电还任重而道远。
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新兴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虽可对经济低碳转型起到支撑作用,但如若不对经济系统其他各环节做出相应改变,也很可能事倍工半,达不到预想的减碳效果。本文的数据解读对此提供了一些佐证: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设备等低碳技术对铝高度依赖,与之相关的绿色产业的高速发展必然会推高铝需求,而中国铝业生产对煤电的高度依赖使其在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大量碳排放。
在碳达峰、碳中和被列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之际,中国应进一步推动经济系统性改革,形成低碳、去碳的经济新发展格局;同时,针对高碳排、高耗能行业制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推动行业出台积极的减排路径,是绿色低碳路径必不可少的工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