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产业规划,而其中,垃圾分类也是碳中和目标中密不可分的其中一环。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全文共十九篇,六十五章,其中不乏对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的规划和远景目标。当中又有哪些是值得注意,且跟环保人息息相关的内容呢?
在规划的第七篇第二十四章第三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就提到了这么一个重点内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垃圾围村”和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的玉湖村作为省级古村,坐落在国道旁,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河源市重点扶贫对象之一。该村村内共有300余户居民,散落在国道两旁,较其他村落更为疏散,且现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所有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需求。该村的地理位置、村落分布具有特殊性,是启动河源市农村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工作的一块良好的试验田。
于是在2019年,玉湖村便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并召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动员会,初步探索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工作机制。
然而农村垃圾分类具有前端难收集、中端难收运、末端难处理、监管难督导等由各类原因组成的、复杂的四大难点,让玉湖村的垃圾分类建设工作严重受阻。
“可复制”,破除垃圾围村难题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国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关键之年。以此为契机,深圳市德立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来到了玉湖村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宣教活动。
依托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成功经验,德立信与东源县曾田镇玉湖村民委员会相关责任人积极沟通,了解村内实际情况并快速制定了垃圾分类运营管理办法。德立信分派16名垃圾分类督导员与村委干部共同走入田间,为农村居民进行了上们入户宣传活动,派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及可降解的垃圾塑料袋。
居民王女士说:“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大城市里面现在都在搞垃圾分类,没有想到现在垃圾分类也走进了我们农民的家门,我们当然也是很支持的,谁不想自己住的地方变的更加漂亮一点呢?”
除了上门入户宣传以外,德立信联合盐田区城管部门,在玉湖村内部主要干道和国道两旁投放了50组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桶点,共计100个垃圾分类桶,协助玉湖村做好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并组织村委工作人员统一进行培训,为日后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做足充足准备。
习惯养成,分类工作初见成效
在德立信与东源县曾田镇玉湖村民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一年的通力合作玉湖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建设已初见成效,先后完成了生活垃圾收集全覆盖、分类收运全覆盖、分类处理全覆盖体系,保障了村貌卫生干净整洁。
其次,在玉湖村民委员会的督导监管下,村民的垃圾正确分出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步养成了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以前村里还没开展垃圾分类的时候乱丢乱弃垃圾的行为不少,甚至有时候田间、河道里都会有塑料袋、水瓶这些垃圾,还是很影响环境的。去年开始搞垃圾分类到现在,半年时间,我感觉我们村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臭气熏天的地方现在变的干干净净,村民们也慢慢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好处,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垃圾分类了”王女士说道。
玉湖村村民委员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盐田区智能垃圾分类模式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策略调整,采用多桶点广分布的方式将四分类垃圾桶组按周边村民人数密度进行摆设,同时村委会积极调动各层级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上门宣传教育,并以周为单位制定分类督导排班表,在每天的午间、夜间两个垃圾投放高峰期进行桶边督导,指导村民进行分类投放、为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的新闻与热点,让垃圾分类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
同时在本次“十四五”规划的第十一篇第三十八章第二节“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中提到,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这也是接下来玉湖村垃圾分类工作建设的方向。
未来,玉湖村将开始逐步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智能化的道路,充分发挥自身农村垃圾分类试验田的作用,并助力河源市在2025年前达成“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一要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