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枚小小的芯片,让上虞区盖北镇珠海村家家户户的垃圾桶可以“实名认证”。每天清晨,保洁员驾驶垃圾收集车上门收垃圾称重,居民垃圾分类是否合格、垃圾收集车运行轨迹等数据都会实时出现在区、镇、村三级的大数据监管平台上。谁家的垃圾扔了多少、分类是否合格,一目了然。
用数据说话,已成为上虞垃圾分类的最显著特点。去年,以“上虞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上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托阿里巴巴、千寻位置等专业公司,加快区级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整合现有信息化平台,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全周期、全过程、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到去年年底,该平台已覆盖90个小区、60个行政村、400余辆环卫作业车、46个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和4个终端处置场所。每个区域的当日收集量、分类准确率等都会准确记录,完成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全流程监管。
在平台的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数字驾驶舱界面,记者看到,居民当日易腐垃圾投放量、再生资源(可回收物)等数据呈现为不同颜色、形状的图表,方便工作人员统筹管理。
在百官街道星丰小区,垃圾袋上一个小小的方形二维码,让居民们感叹扔垃圾变得如此智能化。“为了让每一袋垃圾都能找到对应的主人,我们对整个小区进行入户登记,每卷袋子都有专属的二维码,与使用的户主信息绑定。”社区工作人员说,二维码记录的数据也将实时采集进入区级和乡镇街道的监管平台。
“我们采用区、乡镇(街道)、村(社)三级联动监管模式,业务数据自动流转,考核任务逐级下发,形成自主监管+上级督查的多级监管模式。”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中建立了回收利用专项监管模块,从第一手数据出发实现回收利用工作的有效监管。
在上浦镇甲仗生活垃圾分类中心,收集运来的易腐垃圾经过约15天的发酵后变成有机肥,其他垃圾经中转设备压缩打包后转运至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处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定期由物资回收公司转运至上虞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进行分拣后回收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在分类过程中,实现视频监管全覆盖,易腐垃圾处理量等数据都实时进入区级大数据监管平台。
结合环卫服务需求,区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平台还开设线上预约服务,市民可通过手机端预约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建筑装修垃圾上门服务,足不出户解决回收难题。这套系统还能智能分析垃圾减量数据、各类垃圾数据和产物总量数据等,生成各维度报表,以支持垃圾分类相关考评决策。同时根据区内对垃圾分类主体单位、部门的考核评分标准,建立线上考核模块,进行智能评分,并生成全区考核通报,实现监督考核全覆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