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变了,都有些认不出了。”练江支流谷饶溪溪美村委会门口,曾随督察组检查、如今“故地重游”的同行记者,无不惊叹眼前这条河涌的变化。昔日成片的违章建筑群已不见“身影”,修葺一新的堤岸种上了鲜花。水面干净,过去水上及两岸密布的各种垃圾也难觅“踪迹”。同样,当记者站在练江峡山大溪汇入

首页> 水处理> 黑臭水体> 报道> 正文

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广东省练江污染治理见成效

2021-01-25 09:48 来源: 生态环境部

“真的变了,都有些认不出了。”

练江支流谷饶溪溪美村委会门口,曾随督察组检查、如今“故地重游”的同行记者,无不惊叹眼前这条河涌的变化。昔日成片的违章建筑群已不见“身影”,修葺一新的堤岸种上了鲜花。水面干净,过去水上及两岸密布的各种垃圾也难觅“踪迹”。

同样,当记者站在练江峡山大溪汇入处,放眼望去,江面开阔,水波荡漾,白鹭齐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想像眼前这条美丽的河流,一年半前还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称为“中国污染最重的河”。

2018年6月15日、16日,中央第五生态环保督察组“回头看”进驻广东期间,督察组相关负责人率队在汕头现场检查时发现,垃圾随意丢弃填埋,黑臭水体比比皆是,练江污染触目惊心,称当地治污“光说不练”。

一年多来,这条黑臭了20多年的河为何能发生如此巨变?记者近日赴当地调研发现,曾经“光说不练”练江整治开始真抓实干,练江水质正呈现好转态势。

1.jpg

汕头市谷饶溪整治后的景象。

上下齐心,合力治污,整治越来越有信心

“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将污染典型变成治污典范。”2018年7月9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刚结束,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就来到练江实地督导,舀取水样察看水质,并语重心长地为当地干部“打气”,激励同志们奋力治污攻坚的斗志,把练江从“污染典范”变为“治污典型”。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主动牵头督办练江污染整治,坚持每半年一次现场督导并召开整治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分管副省长也多次实地调研,积极推动整治工作开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汕头市委市政府切实担起练江治理的主体责任。练江畔一座座市领导驻点“小屋”,见证了当地“明责知责”的历程。

2019年5月8日,汕头新任市委书记马文田就职翌日,便来到练江暗访;一周后,5月15日晚,在包干的峡山大溪边驻点办公。

2018年6月22日晚,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现场检查一周后,时任汕头市长郑剑戈来到污染最突出、整治难度最大的官田水(谷饶溪)驻点办公,连夜参加谷饶镇党政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分析练江整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会议开到凌晨1点。”郑剑戈说。这之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案和拆违整治等方案陆续敲定。

全市14位党政领导包干练江流域15条主要支流治理,按照要求包干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在驻点现场办公,现场解决整治工作难题,督促各项整治措施落实。

推开窗户,望着水质日益改善的河流,郑剑戈感言,对当初督察组要求市领导到练江边驻点居住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督察组就是让汕头市各级党政领导亲身体验群众长期居住在臭水边的感受,激发担起责任的使命感、非干不可的紧迫感,“与群众心连心共同治水”。

按照督察组现场检查的“三点要求”,除了市领导在练江现场驻点办公外,还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巡查调研和在当地媒体设立“曝光台”,接受社会监督。

“可以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唤醒了汕头整治练江责任意识。”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周德全表示,当前无论是地方党委政府还是当地企业百姓,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都有了很大提升,“这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设计给当地思想带来的根本转变,过去不敢想、不敢做、做不了的事情,现在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

在练江整治工作中,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挥省直牵头部门作用,强化“一市一策一专班”督导服务,成立厅主要领导带队的工作专班,实施“挂图作战”“一月一督导”,组织交叉执法检查和水质加密监测研判,协调相关方面,推进工作落实。

生态环境部华南督察局坚持定期督导,通过明察暗访,积极推动整治工作开展。

“国家、省、市、区如此重视和关心,我们更要以此为契机,把自己身边的水环境治理好。”潮阳区谷饶镇镇委委员黄楚文说。这位因练江整治曾被两次问责的基层同志,依然热情十足地冲锋在整治第一线,其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现在企业投资建厂首先会考虑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村民越来越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许多乡贤还捐资治理练江。这些在过去都是少有的。”他说,有了群众和企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干劲。

监测数据显示,自2019年10月起,练江汕头海门湾桥闸国家考核断面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月均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水质明显好转。2020年1至8月,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月浓度均值分别为31mg/L、1.63mg/L和0.162mg/L,继续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水质持续改善。

2.jpg

汕头市谷饶溪整治后水质日益清澈,图为取水样与纯净水对比。

“兵团”作战,源头治污,打通截污最后一米

“练江治理不是什么太难的技术活,关键是截污治污,关键是真干实干。”汕头市委书记马文田向记者道出了练江治理的“秘笈”。

谷饶溪的拆违工作打响了练江“五清”专项行动的“头炮”。2019年7月18日起,仅用了5天,便全部拆除了这片涉及62户71间房、存在了30多年、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群。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底汕头练江流域共清淤河道沟渠长度1854.74公里,清理违规构建物17.26万平方米、漂浮物83.27万吨、河湖障碍物1959处。练江干流及重点支流水浮莲和漂浮物清理干净,并通过社会化购买服务方式每日分河段进行清理,转入常态化管理。

“五清”专项行动,清除了污染存量,带来了水面洁净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何控制污染新增量,是实现练江干流及支流水质改善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曾凡棠指出,练江流域人口密度是广东省平均水平的6倍,然而当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2014年之前,练江流域生活污水处理率仅16%,远低于广东省83.5%的平均水平。污水管网欠账更多。每天产生上千吨垃圾,却连一座像样的垃圾处理厂都没有。

加快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练江整治的首要之战、关键之战。目前练江流域13座污水处理厂、78个农村分散式一体化处理设施已全面建成投运,共建成污水处理能力75.15万吨/日。共建成管网7663公里,其中截污管网1887公里(新建管网1706公里),雨污分流管网5776公里。

成绩的背后是“大兵团”作战模式的创新实施。省里协调组织省属国企参与,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走上快车道。

大量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据测算,汕头市练江整治在建的主要重点项目总投资约239亿元。省里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汕头市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加大治理投入。

大量环境基础设施的建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潮阳区、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去年均已建成投入使用,正在扩建二期,填补了当地多年垃圾治理“空白”,从源头上防止垃圾对练江的污染。污水管道沿河沿街入土敷设,将原本直排入河的生活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随着截污管网建设竣工通水,各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和进水浓度不断提升,污水处理效益日益显现。

为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打通污水收集最后一米,今年10月底起汕头市又自加压力,在全市自然村实施“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截至2020年9月3日,汕头全市1157个自然村中,除濠江区礐石街道红星社区外,应实施雨污分流的自然村共1156个,其中:农村生活污水已处理962个,污水处理率83.22%;农村生活污水“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已竣工1156个,竣工率100%。据测算,仅此一项,汕头又将新增投入数十亿元。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制度设计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思想上的根本转变、坚强的政治保障,也倒逼我们义无反顾地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时任汕头市市长郑剑戈向记者表示。

3.jpg

2019年12月3日,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练北大坑,原本黑臭的小河已经无黑无臭。

入园经营,系统治污,环保与发展要“双赢”

“如果用老设备生产,染一吨布至少要排放100吨到130吨水。进园后,我们购置了最新的设备,染一吨布只需排放约30吨水,其中一部分还可以回用。”丰诚织染公司总经理钟进丰说,进园后,同样的排放定额,产能至少增加3倍。设备升级换代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增强了,“园区的规划、设计都很超前,相信将来一定会在全国同类园区中排在前三位。”

以印染废水为主的工业废水是练江的另一个主要污染源,废水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三成。然而,印染确是汕头特别是潮阳、潮南内衣、服装等传统支柱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如何解决发展与环保的难题,产业入园成为选择。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则进一步坚定和加快了当地实施这项工作的步伐。从2019年1月1日零时起,汕头市对练江流域183家印染企业持有的排污许可证依法不予延续。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快建设潮南、潮阳两个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

这是一个不易作出的决定,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为确保企业在停产至搬迁入园期间平稳过渡,汕头市在技术改造升级补助、服务外包运输补助、金融支持、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职工就业帮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切实解决印染企业在入园过渡期间及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如实施技术改造补助,助推企业转型升级。2018年至2020年期间,在省相关技改政策基础上提高奖补比例,对入园印染企业按不超过新设备购置额30%的比例予以事后奖补。又如实施服务外包运输补助,确保产业链不断裂。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对搬迁进入印染中心前通过服务外包形式代工的印染企业,每吨代工产品一次性补助运输费用400元。

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潮南区纺织印染中心已于2019年12月投运,125家企业进驻,目前投产企业49家。潮阳印染园区已于2020年6月底基本建成,满足企业生产条件,入园企业51家,已投产企业5家。2020年底将全面建成潮阳区、潮南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

“短期阵痛肯定是有的,但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汕头市生业织染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泽建告诉记者,公司已在练江边生产了近30年,环境形势和环保要求都今非昔比。印染企业先要生存才能发展。政府拿出这样好的地、这么多的钱,建设印染产业园区,企业更要抓住机会,加快升级发展。

上下联动,百日攻坚,确保流域水质交接达标

2020年1月17日以来,当许多人喜迎新春佳节时,位于练江上游的揭阳普宁,一些人却在克服疫情困难,争分夺秒,砥砺奋战。黑夜里,有他们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的身影;黑臭河涌旁,留下他们往返奔袭、风雨兼程的足迹。他们用忘我的工作、满腔的热情,打响了新年练江全面达标揭阳百日攻坚“第一枪”。

5月5日,广东省省长召开练江污染整治工作调度会议后,揭阳市、普宁市继续开展第二轮练江整治,加强重点污染支流治理,决胜练江青洋山桥断面(揭阳与汕头交接断面)达标攻坚。

揭阳市委书记蔡朝林亲自召开调度会部署攻坚任务,市长张科每周开展攻坚督导,副市长吴毅青每周开展水污染防治调度;市直各部门协同发力,练江专班加强现场督导,省生态环境厅、珠江流域局、省环科院、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线上线下”工作指导,并由技术单位上门提供驻点服务。普宁市强化属地责任,攻坚克难,狠抓快干,大力推进整治。

着力打通污水管网接驳成为整治工作“重中之重”。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直面问题、及时整改,专家把脉、技术指导,分片指挥、网格管理,细化清单、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倒逼清污,堵口子、补管网,各种“土办法”“好办法”悉数用上,只为截污治污。

截至2020年8月底,普宁市区640公里管网排查检测,已完成489公里,排查发现问题795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为补足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将市区污水处理厂(一、二、三期)将原来15万吨/天提质升级至18万吨/天,同时开展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四期(8万吨/日)建设。对排查出无法接入管网的污染源,采用一体化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3.5万吨/日)处理,流沙新河、流沙中河1.35万吨/日通水运行;其余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计划9月底通水试运行。农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成2200公里,8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2.649万吨/日)已建成运行77座(2.629万吨/日)。

目前,普宁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全流程基本实现投产运营,污水处理厂首期项目(日处理污水5000-6000吨)正常出水排放。23家印花企业则全部进驻政府投资建设的5幢厂房内全部投产,43家印染企业中42家入园,其中进入试产12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