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智慧水务,是借助水智能系统形成的水务管理模式,在常规的水处理/管理技术基础上,借助信息控制融合系统,对自来水、污水、中水等各种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从而提高城市整体的水循环经营效率。智慧水务一般通过智慧水网工程予以实施,使水

首页 > 水处理 > 智慧水务 > 评论 > 正文

智慧水务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021-01-19 16:51 来源: 中国水表 

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智慧水务,是借助水智能系统形成的水务管理模式,在常规的水处理/管理技术基础上,借助信息控制融合系统,对自来水、污水、中水等各种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从而提高城市整体的水循环经营效率。智慧水务一般通过智慧水网工程予以实施,使水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对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工厂、水路管道网等进行有关水量和水质的实时最佳控制。

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也对城镇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行业监管的加强、人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和企业自身盈利模式固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发展得到重视,污水处理自动化、信息互联化及智能工业化技术的发展也迫在眉睫。

智慧水务包括水务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新提升水务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实现更全面的感知,更主动的服务,更整合的资源,更科学的决策,更自动的控制和更及时的应对。我国污水处理厂日益增多,且分布广,传统的监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效益提高的同时运营成本也节节攀升,如何高效的监管好各厂站,这就给水务集团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慧污水的建设使得生产运行管理者通过物联网数字化技术实现水务集团对下属的各污水处理厂、泵站的关键生产指标(进出水水量、进出水污染物浓度、集水井水位等)、生产运行数据(设备开关、电流、电压等)的自动采集、远程实时监视、智能预警,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各厂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管力度。

依托机制创新,整合共享生产现场的各类运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组成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为各污水厂运营管理提供实时运行监测、全厂过程控制、工艺运行模拟、运行异常预警、优化运行决策等功能,为公司提供整体综合运营决策的工艺分析、设备分析、成本分析、风险分析等功能,支撑污水综合管理、涉水事务跨行业协调管理和提供社会公众个性化服务,从而达到智慧污水的状态。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污水运营系统更加高效化、生产更加智能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服务更加个性化、从而实现智慧化。

大数据全数字化、云平台化常态管理和经营模式创新是智慧污水设计建设的主要内容。智慧污水平台的建设内容是对污水系统机房、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等软硬件环境建设,整合、补充、完善水务系统统一的水务数据资源环境和共享交换体系,建设支持各类应用系统和水利、供水、排水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公共核心支撑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大数据全数字化

针对我国现有排水系统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系统功能不完善,应用系统缺少统筹规划利用程度底、共享程度低等不足,大数据全数字化自控系统已经不仅仅限于自动化,重要的还在于基于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体制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大数据应用实践创新主要体现在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大数据收集,监控操作以及大数据管理运行维护的趋势分析。主要分三个方面:

数据收集:将单一水厂或数个水厂自动化系统中的仪表读数与运行数据(包含水量、水位、水质、电耗、药耗、设备状态与环境条件等信息)做远程传输监控,减少人工收集可能的失误,提高资讯准确性。

监控操作:由中控室与外部连接对运行设备进行操控;运用监控录像或报警判断所需操作模式;利用云计算平台搭配移动式设备,实现现场报警,人机合一的现场加远端的监控模式。

数据分析:设定运行数据的历史数据趋势,以图形界面提高直观比较;水质数据与运行模式和原废水变化的交叉分析;报警处理的过程追踪与统计分析未来故障前兆之预警。

(2)云平台化常态管理

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将以服务方式通过平台的管理得到满足。利用云计算的弹性资源等特性,污水处理厂可以通过多层次信息化平台将设备维护、企业资产管理、财务ERP、OA平台、监控平台、GIS、采购、知识库等不同模块讯息平台有机衔接到一个完整的污水管控云平台,实现实时线上和线下O2O的工作流程对接,明确职责分配与考核标准,提高整体效率。

利用云计算平台,把所有污水管理的共性功能和服务聚集成平台,利用平台便利性提升资讯处理效率,从被动维护转换成主动性维护,提升设备和污水运行设备的可靠性。

(3)经营模式创新

形成“水物联网”,从人人互联、物物互联、产品与服务互联,到公众与政府互联,通过风险评估与客观事实记录辅佐决策,事先统一污水处理全产业链的风险矩阵参数定义、评估方法以及结构的对应处理原则,转变经营模式,避免主观、感观式判断,降低无效损耗、闲置设备维护成本,在有限资源基础下发挥最大效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