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初,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跨省际湖泊元荡岸线修复工程正式完工,成为跨域生态治理的典范之一。而该工程的主要实施企业主体,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的首轮执行长单位——中国三峡集团。
作为一家以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为主业的央企,三峡集团不仅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工作,更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下,在如何更科学高效推动跨域生态治理、充分释放区域经济效能等方面,三峡集团还将贡献更多新方案,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以“中医整体观”打造跨域生态治理新范式
冬日的暖阳下,环元荡岸线贯通工程示范段慢行桥,像一条凌空的绸带飞跃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上海市青浦区之间,映衬出元荡周边风景绝佳的生态湿地、湖光倩影。
作为示范区企地共建的重要范本,环元荡岸线贯通工程示范段环境提升工程横跨上海和江苏。其顺利完工背后不仅有示范区执委会的统一谋划、青浦区和吴江区的共商共推、联审联批,还有市场主体三峡集团的参与。在前期打通行政壁垒的基础上,三峡集团全过程承担了项目筹划、设计与建设,最终实现了项目百日内完工。
“市场主体的加入,将为示范区各项建设提供更多思路和可能性。”三峡集团旗下长江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峰说,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的首轮执行长单位,三峡集团正积极在示范区探索应用“六新”,即新模式、新机制、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政策,以期在助力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推动行业规范化建设,为更大范围应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板。
各方参与、广集思路的模式为示范区生态治理种下了“中医整体观”的基因。以示范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为例,目前三峡集团正牵头编制以“一河两湖”为核心的示范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力图“一张蓝图管全域”。
建设4条水美文化带,推进循环产业园、农业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水乡会客厅……在赵峰的构想中,不仅污水处理、河道清淤、海绵建设等缺一不可,未来,示范区还要打造融合运河文化、水利治水文化、渔耕文化、休闲文化等的特色水文化,让示范区的水生态空间成为世界级滨水人居典范。
“山、水、田、林、湖、草,本来就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整体。在示范区生态治理中,要真正达到理想效果,就应该有系统思维,最忌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赵峰说。
创新“资本+”模式,以生态产业化撬动治理效能
“无论是生态环境治理、还是生态资源保护,都应该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之路。如果没有产业,那么生态的价值也不能完全体现。”在赵峰看来,生态治理并不天然与经济发展对立,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统一。
据介绍,近年来,针对区域生态治理,三峡集团正着力探索EOD模式的更大应用场景,同时引入“资本+”模式,力图撬动更大治理效能。
何为EOD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构建一个合作桥梁,从而实现区域整体溢价增值,让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比如长江环保集团在武汉光谷承建的生态大走廊,共分为水道、绿道和轨道三道,让清澈的小溪、绿树红花和云轨轨道三者有机结合,为导入旅游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赵峰说。
好风景应该孕育新经济。据悉,目前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沪苏浙交界处约30平方公里范围,三峡集团正参与打造一个“江南水乡会客厅”,其不仅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为底色,更被赋予了创新经济的活力、古镇文化的底蕴。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长三角地区‘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三峡集团的重要投资方向。“赵峰说,一体化发展在国家高层的推动下,必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升级、跨域协调发展上带来更多投资需求,这既是三峡集团作为央企的职责所在,也是必须抓住的市场和政策机遇。
事实上,在长三角,三峡集团已经有了诸多实践。在江苏南京、镇江,三峡集团以股权合作为契机,与当地共同推进污水处理价格机制改革试点,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湖北武汉,三峡集团探索出“四统一、两统筹”(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统一监管、统一验收、统一运维、统筹支付)的流域治理模式,充分挖掘出生态治理的经济价值。
在上海、江苏、浙江,以区域现状问题为导向,三峡集团着力在生态环保、清洁能源、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加强与地方合作,依靠资产整合、资本运作和项目开发等多轮驱动,已经探索全域一体化合作模式,推动污水处理价格机制改革。
加快吸收改革红利,构建生态治理大“朋友圈”
在服务长三角生态治理和区域发展上,三峡集团其实也有悠久的历史。
1954年,三峡集团旗下的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因建设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而成立。
此后,上海院一直深耕长三角流域,全面参与了黄浦江综合治理,长江口综合开发整治,上海陈行水库、金泽水库、崇明东风西沙水库、青草沙水库四大水源地建设,一轮“治太”和二轮“治太”等多项重大民生工程,为长三角地区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4年,上海院成为三峡集团控股子公司,积极投身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安徽芜湖等试点城市开展污水治理、防洪调蓄、生态修复工作,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
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区域协调治理的时代要求和改革红利也让三峡集团“倍感振奋”。
“长期以来,中国环保行业一直存在散、小、弱、乱的问题,三峡集团作为央企,有责任和义务发挥担当作用,做出示范效应。”赵峰说,当前,三峡集团一方面聚焦治理科学性,不断扩大自身的“朋友圈”,搭建出一套完备的产业联盟合作模式;另一方面,面对跨域生态治理参与主体多、涉及面广的现状,着力通过市场手段推动区域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共商共建,力争打破各项行政壁垒。
如在规划设计方面,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建立了紧密联系;在投资运维方面,与中国水环境集团、苏伊士新创建有限公司等形成良好互动;在金融投资方面,有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
如今,三峡集团正在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使命引领下砥砺前行,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以期加速推进示范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构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格局,建设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助力“两个率先”(即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让蓝图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