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大幅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换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高地初步形成,现代化宜居生态海湾都市气息更加浓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这就是湛江的2025!中共湛江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昨日开幕,会上讨论了《中共湛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报道> 正文

湛江:“十四五”期间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覆盖

2020-12-23 09:07 来源: 湛江日报

“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大幅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换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高地初步形成,现代化宜居生态海湾都市气息更加浓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这就是湛江的2025!

中共湛江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昨日开幕,会上讨论了《中共湛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了湛江“十四五”的整体目标,描绘了湛江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分12个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突出、亮点纷呈。

湛江日报记者第一时间深入全会现场,一探“新鲜滚烫”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传递会场内外声音,对《建议》进行解读。 展望“十四五”

《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的整体目标是,基本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具体要实现以下五个目标:

——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大幅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以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军民融合发展为重点的湛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区域性经济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湛江综合实力在广东沿海经济带西翼处于引领地位。

——现代化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换代。市内通勤便捷、周边联通高效、国内外快速通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参与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更加深入,湛江作为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作用不断凸显,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明显增强。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完善,5G网络、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高地初步形成。阳光法治服务政府建设深入人心,“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广东新的投资洼地和开放高地。

——现代化宜居生态海湾都市气息更加浓厚。城市格局、城乡建设、城市功能充分体现现代化都市品位,城市科技化、精细化、智慧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城市美誉度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明显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平安湛江、法治湛江达到更高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湛江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基本建成国家重大战略联动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国际化现代化海洋经济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

亮点抢先看

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

近几年来,我市交通状况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交通更加便捷、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但《建议》仍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充分考虑到交通问题仍然是湛江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对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作出专门部署,提出坚持把提升与“双区”的通达水平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攻方向,以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构建以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为主骨架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

“十四五”重点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南方深水大港,建成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及宝满、东海岛、乌石等港区铁路专用线。构建辐射周边区域的铁路网络,建成广湛高铁、湛海高铁、合湛高铁,争取张海高铁湛江段开工建设,谋划建设湛茂阳和北部湾城际铁路。推动构建“湾区成环、半岛成网”的高快速路网,加快南宁至湛江高速广东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段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粤西沿海高速湛江段、雷州半岛东西部高速。完善市内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南三岛至东海岛跨海隧道,规划建设霞山至东海岛新通道。建成湛江国际机场。

打造世界级产业新城

《建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产业新城、北部湾和粤西地区产业中心。重点将放在持续深入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上。

其中,重大工业产业项目方面,将发展壮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东海岛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园区,以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龙头项目为抓手,推进东海岛现代钢铁、绿色石化和高端造纸产业链配套基地建设,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推动湛茂合作共建世界级绿色石化一体化基地。扩建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雷州乌石临港产业园,新建湛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高水平建设空港经济区,配套发展现代物流、高端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临空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将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精密机床等配套产业,打造北部湾和粤西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提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湛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逐步完备的产业体系、快速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广阔的经济腹地,完全具备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基础条件。

《建议》把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个重点任务之一,同时作为2035年的远景目标四个战略定位之一,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拉动内需消费,有效拓展投资空间,就是要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体现湛江担当、展现湛江作为。

打造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

湛江地处“双区”、海南自贸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大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要求湛江主动协调联动周边,充分发挥湛江“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重要战略作用,为“双区”建设、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提供支撑。特别是今年9月,省委提出要结合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把湛江打造成战略对接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把沿海经济带西翼打造成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既是湛江突出的特色优势,也是湛江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湛江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

《建议》提出,主动对标对表国家战略需要,全方位、广领域、多层次融入国家战略,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示范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中央《建议》中首次提出的。市委《建议》向党中央看齐,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纳入“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

具体要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房管控和村庄风貌提升工程,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内道路建设,深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绿色村庄和美丽庭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建议》提出,要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城乡发展路子,全力创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良好城乡生活环境,并首次在我市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将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对标一流省会与发达沿海城市,全力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湛茂都市圈建设,带动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西翼高质量发展。

强化中心城区核心作用,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更新并举,实施中心城区强芯提质,高水平建设海东新城、高铁新城、空港新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实施旧大天然片区、金沙湾、调顺岛等区域连片综合更新改造,打造高端服务城市功能区和城市地标群。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颜值和内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人文城市。其中,韧性城市、人文城市也是首次在湛江提出。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新要求,湛江紧跟新时代,把握新要求,作出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新部署。

《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钢铁、石化、造纸等重点产业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发展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探索推动氢能源在冶金、炼油等行业中的推广应用。

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保护好湛江蓝天白云。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方面,将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实现县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覆盖。

在强化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湾长制的基础上,探索实行海岸带带长制、滩长制,推行林长制,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议》用了将近6页的篇幅对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湛江等民生事项进行了具体部署。

就业方面,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重点工程。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教育方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九年义务教育学位。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示范技工院校、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

社会保障方面,依法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基本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项目范围。

养老方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临终关怀服务,打造“湛江慧养”特色养老服务品牌。

平安建设方面,建设琼州海峡北岸应急救援基地和广东粤西(湛江)应急救援中心。加强应急避护场所建设,构建县镇村三级应急避护体系。

热议“十四五”

部门畅谈:“十四五”规划建议令人振奋

《建议》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着眼湛江“十四五”建设,对标对表、起而行之,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为湛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令人振奋。与会的市直部门负责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湛江“十四五”。

聚焦主业扬长避短

“要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很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上。”市工信局局长王小穗说。

她表示,“十三五”时期,湛江产业发展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十四五”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做好“四篇文章”、深入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把握规律、聚焦主业、扬长避短、固本强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构建具有湛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和廉江新能源四个百亿美元项目先后落户湛江,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为龙头,聚焦主业,发展并做大做强临港产业集群。

当前,湛江产业发展的短板在于产业链,我们要扬长避短,不光要有龙头项目,还要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发展壮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补足短板,打造世界级绿色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

“内外”兼修 发力“双循环”

市商务局局长杨文光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应紧紧围绕完善现代商贸流通新体系和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两大目标,“内外”兼修,多维发力促进“双循环”,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振城市与乡村消费,促进供需循环。二是推动双向投资,促进产业循环。三是推动商品双向流动,促进要素循环。四是优化提档开放平台,保障双循环。

应充分利用湛江口岸优势,扩大资源型产品、中间品进口,不断提升铁矿石、粮食、化肥、石油、煤炭、水海产品等大宗商品分拨、交易、集散中心地位。推进国家级水海产品和省级小家电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及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支持特色农产品开辟国际市场,以贸易赋能,助力我市出口型小家电、家具、水海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建设,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下一步将拓展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展空间,高水平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纳入广东自贸区扩区片区,以此为平台先行先试更多开放政策,为湛江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创造优势条件。

专家热议:融入新发展格局 湛江大有可为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红文:

《建议》中提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湛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大国家级战略交汇处,也是“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战略区位独特、大有可为。这是市委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又结合湛江实际所做出的科学谋划。未来,湛江要找准定位,积极参与新发展格局构建。

一是强化交通枢纽作用,全力打造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二是以“四篇文章”为重大产业载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激发内需、畅通内循环贡献力量;三是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引进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增强发展新优势,同时积极参与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努力把湛江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湛江必定能够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湛江经济发展步伐更稳、后劲更足、前景更好。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副院长陈臻:

《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以科技创新激发发展动能,科技创新人才的利用必不可少。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集聚一批掌握国际领先技术、有助于提升科技与产业发展主导权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在湛江创新创业。

比如,加强人才引育预测和规划。可以聚焦钢铁、石化、造纸等三大重点产业和“五大产业发展计划”,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的创新创业团队。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完善“企业提需求+高校院所出编制+政府给支持”引才机制,不断汇聚领军人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探索建立创新型人才“柔性聘用”方式,支持两院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到重点企业、服务机构等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访问学者、技术顾问和指导专家。

拓宽招才引智国际化视野,多渠道引进国(境)外人才智力来湛创业服务。

完善后备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成长的普惠性支持政策,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惠,持续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等。

市民心声:对湛江未来充满期盼

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湛江“十四五”奋斗的目标。新一个五年即将到来,很多市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盼,纷纷畅谈自己对湛江“十四五”发展的愿景与期待。

期待老人养老就医无忧

赤坎的许阿姨是一位企业退休工人。她告诉记者,在“十四五”即将到来之际,她最关注的是养老问题。希望“十四五”期间,湛江在关注民生中将养老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展望未来,许阿姨期待,老年人在湛江就医可以更方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诊疗;居民医疗保障体系能更完善,大病医疗保障能够惠及更多百姓;在湛江居住的老年人生活能更丰富更精彩,公共文化活动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展现的机会;更多人关注老人、关心老人,进一步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重点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养老问题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希望政府可以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把养老和医疗一体化,让老年人可以老有所居,老有所依。”许阿姨说。

希望创业就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进一步优化湛江创业就业环境,是年轻一代的最大心声。

创业者小利原本在北京打工,两年前回到湛江,自己创业开办了一家创意文化公司,主要从事短视频、平面设计和活动执行等业务。作为年轻一代的创业者,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个五年,他充满期许。

他告诉记者,希望未来五年,湛江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能更健全,就业创业保障制度能更完善,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能落户湛江,为湛江带来更多的新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带动本地创业者迅速与大城市接轨。

“创业和企业是就业的前提与基础,希望政府不断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帮助企业稳健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就业岗位和空间,稳就业、稳民生。”



原标题:看,这就是湛江的2025!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