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虽然逐渐向大众普及,但是依然存在分类困难问题。主要原因是生活产生的垃圾非常“丰富”,而这些垃圾需要被精确地划分至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桶内,数量繁多的分类知识让居民产生了苦恼。为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西安航天基地探索性采取垃圾分类小程序、监控记录等管理方式,推进垃圾分类智能化,打造智慧化社区。
小程序助力分类垃圾投放更精准
航天基地的某小区居民正在使用一款垃圾分类小程序进行垃圾分类。这款智能垃圾分类管理平台,通过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出了一套完整的废品回收生态链。
用户只需在键盘和触摸屏输入电话号码便能完成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分类投放,系统会自动称重,按照分类投放重量实现用户积分奖励,积分还可以用来兑换一些生活用品。
垃圾分类小程序的推出,大大降低了垃圾分类的难度,用户数量激增,居民垃圾分类意愿高涨。垃圾分类小程序已经成为了一个目光如炬的“垃圾分类员”。垃圾分类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典型场景,正在发生改变。
投放监管有力度分类过程有提示
航天基地部分小区的居民试图在非投放时段进行垃圾投放,垃圾分类投放点上的监控录像记录下了全过程。
航都绿洲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可以通过智能摄像机拍摄下居民们不分类垃圾的行为,及时劝导居民。同时投放智能分类设备,其具有“互联网+”功能,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搭建从“上门回收”到“资源再利用”的完整数据链。通过提升“前端”设施配置标准、解决“中端”收运作业,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终端”,推动形成完整的回收利用链条。
声柱提醒功能依靠红外线感应原理,在非投放时间段感应到人员靠近,便会发出禁投提醒。每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厢房都配备2个监控,一个安装在清洁屋内部,记录清洁屋开放时垃圾投放情况,另一个安装在清洁屋对面,实时记录周边全景,打造智慧分类社区。
为了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航天基地在45家居民小区分类收集点安装了70个视频监控设备,对各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服务外包公司清运、物业清运情况进行监督,同时采取曝光台的形式在辖区各公共电子屏上进行曝光,促进分类工作智能化、规范化、法制化。
投放指导已就位垃圾分类入人心
航天基地充分发挥生活垃圾“三支队伍”的作用,分层、分类、分批走进辖区各单位、酒店、医院等公共服务单位,现场指导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查、宣、劝、罚”(查:分类工作落实情况;宣:垃圾分类知识宣贯;劝:劝阻垃圾乱投混投现象;罚:根据《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进行执法处罚)工作机制,建立垃圾分类“引导+执法”队伍,紧扣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大环节,开展全流程模拟执法实操演练,灵活运用批评教育、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执法手段,倒逼源头分类。
依次在辖区单位、学校、小区投放智能分类设备47组。通过“摆、贴、投、运”(摆:垃圾桶摆放到位;贴:张贴宣传引导标识;投:正确分类投放;运:配合分类清运)四字工作模式,实现垃圾分类管理。先后创建并通过验收区级达标单位89个,创建市级示范单位10家。
在新兴技术的助力下,航天基地探索性地找到了垃圾分类工作的破题之路,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加精准、便捷、利民。航天基地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执法小程序使用范围,强化垃圾分类视频监管力度,加大智慧系统运用,形成分类监管闭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