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将继续根据同一套图纸来讨论改良型A2O工艺的多点进水的分布意义以及运维管理中如何应用。
对出水总磷总氮的在线监控的要求,使污水厂设计更注重了生物除磷脱氮的设计,在生活污水厂中,高氮磷进水难以稳定达标的主要原因是进水碳源不能满足生物除磷脱氮的需求,因此合理的、最大程度的利用进水中碳源,以及使用灵活的配水方式来进行管理是保持氮磷稳定达标和降低碳源成本的关键。对于一个污水处理项目来说,不论从设计层面还是从运营层面都需要参与人员认真的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从污水厂的运营角度看设计(一)
从污水厂的运营角度看设计(二)
从污水厂的运营角度看设计(三)
从污水厂的运营角度看设计(四)
从污水厂的运营角度看设计(五)
回到这套图纸来,对这套图纸中的进水分配进行读图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进水进入到生物池以后,分为两个平行部分进行分配进水,由于两部分功能设计完全一致,看图就仅以上半部分来进行工艺讨论。
预处理段进行处理后的(自水解酸化池)总进水通过DN600的进水管进入到进水分配区以后,就会遇到三处调节阀门来控制进水的去向。这三处阀门分别是预缺氧池配水堰门,厌氧池配水堰门,在配水渠的末端设置的缺氧池配水堰门。要注意这里是堰门不是阀门,堰门适用于这种开放式的明渠上的水量可观察的调控,尺寸更大,通过调整开启度的大小,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分配水量,堰门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这三个堰门设置以后,对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的进水都可以通过这三个堰门进行有效的调控,这样通过图纸可以阅读到生物池的进水的流线方向,基本明确进水的管控可以通过这三处来进行调整,我们知道活性污泥法中进水和活性污泥要进行充分的混合形成悬浮的混合液,这样才能保证活性污泥对进水中的有机碳源和营养物质进行充分接触和有效吸收,因此进水是需要和外回流的活性污泥进行充分混合的,这就需要我们判断这三处哪一处应该作为主体进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哪一处是作为碳源的分配的堰门。这个判断需要对图纸外回流污泥的生物池内的流向进行解读。
对于活性污泥法来说,除了对进水进行调控以外,还要有与之相配的回流污泥,在图纸中可以看到从二沉池回流泵房过来的外回流污泥管从地面向上穿出到池顶以后,注入到预缺氧区内,与预缺氧区的配水堰门相互平行的注入到预缺氧池。外回流的活性污泥的流向起点可以确定是在预缺氧池的进水口处,从预缺氧池再进入到生物池的哪一部分呢?在这一张图纸上就看不到了,这就需要阅读生物池的其他图纸来相互印证,从而发现活性污泥的流向。从同套图纸的另一张我们可以找到预缺氧池和厌氧池底部有1000×1000的孔洞相通,而厌氧池和缺氧池是通过导流墙尽头的空挡相通的,缺氧池和厌氧池分界点通过内回流管出口进行分开,缺氧池的第一部分和主体缺氧池又通过底部2000×1500的孔洞相通。通过这张图纸就可以确定了进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的主体流向,是从预缺氧池为起点,然后分别经过厌氧池,缺氧池的。这样就可以判断出上述的三个堰门,其中预缺氧池的配水堰门是预反硝化的碳源分配堰,厌氧池和缺氧池的堰门是生物除磷和生物脱氮的碳源的分配堰门。
通过仔细的查看设计图纸,运行人员可以根据图纸中和现场堰门的安装情况,来进行日常的工艺管控。比如预缺氧池进水堰门在何时启用,在设计意图中,预缺氧池是对经过生物段处理后,进入二沉池的硝态氮仍没有被彻底反硝化完成,部分硝态氮在二沉池沉淀的活性污泥中,当这部分活性污泥进入厌氧区之后,会和厌氧的聚磷菌共同竞争进水中的小分子碳源,如果硝态氮过多,很可能会抑制生物除磷的释放磷过程;同时进入二沉池内的溶解氧过高也会造成沉淀后回流的活性污泥内的溶解氧含量高,也会对厌氧区的聚磷菌造成溶氧环境的不适宜,导致生物除磷反应受到抑制。所以说预反硝化区就是为了满足生物除磷的碳源满足和环境需求而设置的,何时开启预反硝化区的堰门就需要对生物池二段好氧区出口的溶解氧DO,二沉池出水总氮TN,二沉池出水氨氮NH3-N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预缺氧区的进水堰门。
在二沉池出水总氮TN较高时,根据出水的一级A指标的TN为15mg/L,为了厂内有缓冲的调整余地,在实际运行中把二沉池出水TN>12mg/L(深度处理为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可以适当调高)作为运行的控制指标。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二沉池出水总氮是否高于12mg/L作为判断的依据,当TN高于12mg/L时,同时检测二沉池出水的氨氮,同理把二沉池的过程氨氮控制在2mg/L,当出水氨氮小于2mg/L时,说明生物池反硝化效果较差,而二沉池沉淀的污泥中会含有较多的硝态氮,这时就要注意这部分硝态氮对厌氧池的释磷反应的抑制争夺作用,此时就要打开预缺氧池的进水堰门,引入进水的中的碳源对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进行反硝化作用,如果厂内有条件进行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检测,可以做更为精细的回流污泥硝态氮的检测,根据检测的硝态氮含量的高低,来进行缺氧区的配水控制。
如果回流污泥中的TN高于12mg/L并且氨氮高于2mg/L时,说明生化段硝化反应进行的不够彻底,此时需要加强生化池内的曝气量,增加污泥浓度,降低氨氮,完成脱氮反应的第一步。此时预反硝化区的去除硝态氮的作用不大,但是在调整曝气后,容易造成二沉池内沉淀的活性污泥中的溶解氧升高,需要对这部分溶解氧进行释放,从而避免对厌氧池内的厌氧环境造成影响,导致释磷反应受到抑制。因此此时的预缺氧区主要的作用就是对二沉池回流的污泥进行脱氧,进水中的碳源可以考虑尽量满足厌氧和缺氧区的使用,因此此时可以不开启预缺氧池的进水堰门。
如果回流污泥中的TN低于12mg/L并且氨氮低于2mg/L时,说明生化段的生物脱氮完成的较好,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也在控制范围内,可以不考虑硝态氮的影响,此时应重点考虑生物除磷的碳源满足,因此此时也不需要开启预缺氧区的进水堰门。
如果检测生化池第二曝气池末端出水的溶解氧过高,要进行出口溶解氧的下调,同时要关闭预缺氧池的进水堰门,因为此时会造成预缺氧池内的溶氧过高,导致此处发生了COD的降解,消耗了进水中的优势碳源,大量争夺了生物除磷脱氮所需的碳源,从而造成生物除磷脱氮反应效果的下降。
同样对于厌氧区进水,缺氧区进水都需要结合相应的运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下一篇我们将继续围绕这套图纸分析厌氧,缺氧区的配水堰门的运行控制,欢迎持续关注并参与讨论。
原标题:污水厂的运营角度看设计(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