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读余光中的诗《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后来离乡千万里,才懂得小时候读的所有文章都是为了长大去经历、去体会、去感伤。
今年是个特殊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年
中秋遇上国庆,家和国撞了个满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每一个家乡的变化,都会让国家更进一步
而希诺也在一直思考关于“家乡“的命题,在县域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伴生出的环境问题和传统的垃圾填埋,也是悬在家乡绿水青山的一把利剑,如何变废为宝,守护家乡美景,这是北方希诺的使命。
祖国巨变的那些年,电影给我们重新演绎了一遍,家乡巨变的当下,理应我们来描绘。
家和国,只有一个个家美丽起来了,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我辈何其有幸,眼看祖国沧桑巨变,又护家乡绿水青山。
还有什么比国泰民安,美丽家乡更美满的呢?
TOP 1--回家
从家到世界,从世界到家
人生的旅途是一场回家之旅
余光中曾说:“当你不在中国,你就是全部的中国。”
地理上的距离才会触发我们对家乡的情结。
家乡是心灵的慰藉,只有当身体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对故乡的依恋和责任才会油然而生,并感受到故乡对自我精神的塑造和占领。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第四个故事《回乡之路》,由邓超饰演主角“乔树林”, 是一个矛盾感十足的人物。
开口闭口做着上亿的项目,兜里却没几个钢镚儿,请客吃了一顿饭就刷爆了身上所有的卡。
有人却说:他曾经真的是个首富。
当年如此风光,为何眼下却这般?
影片到最后揭晓了答案:这么多年来,他全部的青春和热血,金钱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家乡的治沙事业。
他是一个平凡的中国人、平凡的家乡人
而同样的土地上还有一个个平凡的中国人
希诺创始人范松涛,就是其中一个
他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带领团队不断研发创新来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十年间,他为支持技术持续研发倾其所有,一路走来摔得头破血流,但抱着要创造出世界领先的垃圾处理技术,帮家乡解决垃圾处理难题的赤子之心,他毅然在路上。
和“平凡人”乔树林一样,把全部的青春、热血、金钱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落子无悔。
就像沈从文描述诗意的边陲小城,自比是“乡下人”;莫言在高密高粱地里塑造着豪放野性的乡土文化;那片山、那片水、那些人构成了极具诗意的“文学地图”。
而正是这一个个的“平凡”家乡人,为我们守护着那片山、那片水,让我们永远可以“回家”,绿水青山的家。
TOP 2--家国
在故事《最后一课》里,范伟饰演的支教老师范老师,承包了本片最多的泪点。
他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停留在几十年前,他在一所乡村学校支教,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情形。
同样身兼老师职责的是希诺的总工程师--石磊老师
石磊老师在设备研发的路途上走了四十年
走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
时间和记忆,这两个概念碰撞在一起,便是绚丽的火花
从1978年从恩师手里接过“接力棒”的石磊老师可能没想过这一件事就是一辈子;从承担“七五国家攻关课题”到“自供能生活垃圾热解气化设备”研制成功,这一熬就是无数个日夜。
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难题,一句简单的话,却需要几代人付出心血
是什么偷走了我们的时间,而什么又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那些每一个为国为家贡献一生的人,都应该被我们记忆于心。
TOP 3--守护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北方希诺......
2019年,河北涉县,一座工厂拔地而起。
它的建成将为其周边的更乐镇、井店镇、龙虎乡、西戌镇、偏城镇、木井乡、鹿头乡、偏店乡等15个乡镇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它就是北方希诺--涉县生活垃圾发电厂
它的出现标志着城乡垃圾可实现高效节能的垃圾焚烧处理方式
希诺自供能热解气设备远高于其它传统炉排炉焚烧工艺1.8倍,高效发电水平,刚好匹配垃圾日产量低于600t/d的县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配备。
投资1.68亿元、占地2.2万平方米、覆盖15个乡镇、处理垃圾10.9万吨/台/年、发电6022万度/台/年、服务43万人口。
正是这一个个数字,让一方土地美丽,让万家灯火绚烂。
“守一方净土”
“供万家灯火”
而这无数的万家灯火都由一个个平凡人在守护
「写在最后」
我们都是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都有自己真实的喜悲,但是每个普通人,同样有他的伟大之处。
他们就像黑暗中的光,历经艰辛,所以要给后来者点灯;就像一块块不起眼的基石,却夯实了整个国家建设的基础。
由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才能在岁月的考验中,自信地向前踏步。
如果你问我,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要用什么样的成功,才能配得上?
我的答案是: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吾辈当自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