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绍兴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通过制度化管理,多元化协同,精细化运行、标准化作业、专业化利用,走出了一条具有绍兴特色的生活垃圾治理之路。垃圾总量提前实现负增长。2019年,绍兴市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增幅为-1.57%,提前实现了负增长。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0.08%,资源化利用率77.99%

首页> 环卫> 评论> 正文

“五化”并举 | 数说绍兴推进生活垃圾治理

2020-09-16 09:10 来源: 绍兴市城市管理局

近年来,绍兴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通过制度化管理,多元化协同,精细化运行、标准化作业、专业化利用,走出了一条具有绍兴特色的生活垃圾治理之路。垃圾总量提前实现负增长。2019年,绍兴市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增幅为-1.57%,提前实现了负增长。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0.08%,资源化利用率77.99%。2020年1-8月增幅为-10%。处置能力走在前列。自2017年以来,投资44.85亿元,先后实施了循环生态产业园等9个处置设施,新增处置能力5700吨/日。其中2017年建成1座,新增焚烧能力2250吨/日;2018年建成3座,新增餐厨垃圾处置能力500吨/日;2019年建成1座,新增餐厨垃圾处置能力300吨/日;2020年将建成4座,将新增焚烧能力2650吨/日。2019年,市区已提前实现“全焚烧、零填埋”,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已率先实现县县全覆盖。项目建成后,到2020年底,全市焚烧和餐厨处置能力将达到7700吨/日,实现全市域“全焚烧、零填埋”。无害化工作处于领先。2019年绍兴成为新标准执行后全省首批3个处置厂(场)达到AAA级标准的地市。2020年在生态环境部每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排放通报中,绍兴成为全省11个地市中达标排放工作成绩最好的城市。其主要做法是:

1.制度化管理,打造治理体系新高度

垃圾分类契约化签约仪式暨分类“洁”车再出发活动

一是注重高位谋划。绍兴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自部署,并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市人大、市政协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印发《绍兴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及其工作指标任务分解工作清单,对绍兴未来三年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谋划,提出了“一年补短板、两年抓提升、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制定《2020年绍兴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及评价办法》,明确了26项工作(重点工作10项、一般工作11项、指标任务5项),做到计划细化、考核量化。

二是注重制度体系。积极构建垃圾治理“1+X”制度体系,“1”即《绍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X”即《绍兴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餐厨垃圾收运考核办法》《绍兴市建筑渣土管理办法》《绍兴市建筑泥浆管理办法》《绍兴市工程渣土运输承包企业考核管理办法》《促进绍兴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建筑垃圾利用处理专项规划》《园林绿化废弃物管理制度》《大件垃圾回收利用管理制度》《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大件垃圾处理规划》等12项配套制度。

三是注重考核评价。推行竞争机制,对各区、县(市)的进展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以通报排名,挂图作战,亮点加分,奖优罚劣的形式,开展差异化考核。建立巡检机制,建立以分类办为主,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进行垃圾分类巡检。建立考核机制,每月排定各项工作的进展计划内容,结合巡检结果对各地每月推进情况进行考核量化打分,年度按累计平均分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依据。

2.多元化协同,推进源头减量新作为

限塑令

一是政府搭台。开展净菜进城行动,目前已在全市60家果蔬集贸市场开展净菜进城试点。持续推进“限塑令”,在全市113家超市门店(农贸市场)推广使用环保可重复使用的袋子或篮子。限制使用一次性消费用品,出台《关于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的通知》,规定从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全市星级宾馆全面推行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工作,从源头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量。鼓励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印发《关于鼓励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的通知》,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市场、小区等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在越城区率先实施,现已向市区发放生物可降解垃圾袋11.4万只。

二是企业唱戏。推进快递企业包装循环利用,探索建立快递包装共享循环利用机制,从快递包装、配送、回收等环节减少快递包装用品。目前快递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新建30个符合国家邮政局标准的快递网点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鼓励企业研发和运用新技术,浙江豪宇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炭化技术实现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星公司利用秸秆等研发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推进源头减量。

三是人人参与。开展“光盘行动”。在中型以上餐饮企业、食堂全面开展“光盘”行动,鼓励餐饮企业提供打包服务,建立激励措施等措施落实情况。鼓励居民在超市门店和农贸市场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等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

3.精细化运行,探索分类投放新途径

诸暨每日一袋

一是“每日一袋”契约化。抓住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就是抓住了千家万户分类投放的“牛鼻子”,为此,绍兴推行易腐垃圾“每日一袋”契约化管理模式。具体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党建引领、多方签约、责任划定、星级挂牌等手段和途径,形成人人参与、多方契约、共建共享的垃圾分类新格局。以诸暨市为例,目前诸暨城区已3个街道、192个小区、10万人参与“每日一袋”,2019年,兑换积分400余万元,分类质量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是“头雁”工程引领化。已下发《关于开展培育垃圾分类典型打造头雁工程活动的通知》,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主要道路、社区(小区)等区域,选树一批垃圾分类行业示范,打造行业“头雁”工程,以点促面,让分类工作在各级、各行、各业均衡、协同发展。

三是智慧监管可溯化。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结合省平台“一套标准,三级架构,五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思路,2020年,绍兴开始垃圾分类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通过监管可视化、数据标准化、风险预警化、问题追溯化、信用等级化、责任认定化,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过程智能化监管。目前市级平台已基本完成功能建设,正在进行各个模块测试与优化工作,今年年底将基本建成省、市、县一体化监管平台,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

4.标准化作业,开启分类收运新征程

车辆提升改造

一是车辆配置标准化。开展清运车辆标准化配置,确保分类标志标准化清晰易辨,实行分类专线运输。规范喷涂方面,2020年全市计划喷涂550辆,已完成683辆;新购置方面,计划购置123辆,已完成148辆。

二是站点建设标准化。加快集置点建设和中转站改造提升。全市计划建设集置点674个,已完成256个,进一步补齐分类收运这一短板;计划整治提升中转站47座,已完成35座,便于中转处置。

三是收运方式标准化。全面开展“定时定点”收运,对实施市场化收运的区块,提高收运企业准入门槛,实现收运标准化。今年将在全市15条商业街、650个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与收运工作,目前15条商业街已全部开展,小区已完成460个。

5.专业化利用,形成终端处置新格局

循环生态产业园 焚烧厂

一是市场回收为前导。绍兴市以专业化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专门开展“点、站、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新建城区回收站点256个,可回收物中转贮存(分拣)中心8个,实现回收利用全覆盖。引进专业公司开展回收利用,诸暨市通过浙江联运公司开展资源回收利用;上虞、柯桥依托供销社网点开展资源回收利用。通过“互联网+”专业回收模式,实现线上交投、线下回收。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16家。

二是焚烧发电成主体。由上海光大等专业公司建设焚烧厂,南京信业等专业公司监管运行。目前全市现有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厂3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达4050吨/日,焚烧占比从2017年30.5%提高到目前75.24%。今年在建的循环生态产业园(二期)、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等生活垃圾焚烧厂4座,建成后焚烧处置能力将达到6700吨/日,建成后,2020年底将实现全市域“全焚烧、零填埋”。

三是深度利用领方向。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由以前简单粗放式破碎堆肥拓展到厌氧产沼、毛油回收、生物养殖(新昌黑水虻养殖)等,其中新昌采用“分选预处理+污水生化处理+黑水虻生物处理+油脂回收利用”专业工艺手段,实现餐厨垃圾100%无害化处置,每50吨餐厨垃圾可提炼1吨毛油、培育4吨成虫、20余吨肥料。今年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餐厨-厨余垃圾协同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力争成为住建部科技示范项目。引进园林垃圾碳化处理技术,使园林废弃物在全封闭缺氧条件下热解,碳化制汽,全程无污染源产生。目前绍兴市首个园林废弃物碳化处置项目已完成土地批复,总面积46亩,总投资3亿元,每日最大处理量600吨,年处理量预计18万吨,计划于2020年底投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