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起,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由组长张宝顺带队,陆续奔赴北京市石景山、昌平、房山、门头沟、通州等区,分别就北京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基层责任落实和督察责任整改等,向北京市政府、企业等有关负责人详细了解具体情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新常态

首页> 环卫> 报道> 正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提高北京市垃圾处理水平

2020-09-10 08:36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秦超

9月3日起,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由组长张宝顺带队,陆续奔赴北京市石景山、昌平、房山、门头沟、通州等区,分别就北京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基层责任落实和督察责任整改等,向北京市政府、企业等有关负责人详细了解具体情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新常态”,还需以更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垃圾前期分类全民参与水平和后端处置能力建设,坚持精准施策、高效施策,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动员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据悉,8月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3268吨,环比7月增长1399吨,其他垃圾日均清运量下降至1.79万吨,与2019年8月的日均量相比下降34.14%。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持续增长,其他垃圾日均清运量不断下降,垃圾处理前期分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垃圾分类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在心头的民生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组长张宝顺在调研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东关南里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时强调。昌平区东关南里小区不仅组织在职党员宣传号召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还与“爱分类”公司合作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落实落细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

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垃圾分类工作从靠干部“捐”出来的启动资金,在经历了辛庄村村干部、志愿者跟随保洁员上门收垃圾,逐户指导分类后,逐步实现了多元主体共治共享,今天这里已然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垃圾分类“兴寿模式”。张宝顺在了解到兴寿镇辛庄村的垃圾分类实践后指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不断提高居民素养、提升农民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举措。

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垃圾后端处理能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在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驻地,信访组工作人员蒋萍介绍说,目前,督察组前七批总共受理441件信访件,其中反映在役(含超期服役、已封场)垃圾处理项目76件(17.2%),规划建设垃圾处理项目66件(15.0%)。反映垃圾后期收运处理的信访件,占总信访件的三成以上。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让群众获得方便,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把全民化垃圾分类贯彻到底。”组长张宝顺在首钢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项目区考察时强调。首钢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项目,是北京市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用以解决门头沟和石景山两区的餐厨垃圾处理。督察组一行详细察看和了解了项目餐厨垃圾处置生产线、餐厨垃圾收运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等,组长张宝顺在结束时肯定了首钢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项目为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努力,并勉励其进一步加快发展,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北京市房山区东南召生活垃圾填埋场,张宝顺详细询问了垃圾填埋后的异味处理、安全生产等问题。张宝顺指出,垃圾填埋处理,首先要考虑人民诉求,对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大的问题要坚决治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欠账问题,用高科技手段处理疑难问题,真正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做好。

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卢彦、杨斌分别陪同参加调研活动,并表示对仍存在的问题将积极整改,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要继续研究深化提高,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热切期待。

原标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北京市垃圾处理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