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2020年8月12日,由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主办的中国环联2020年(第七届)固废产业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现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发表了题为“韧性城市建设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主题发言。
徐海云总工首先解释韧性城市及其来源,再从应对疫情、应对塑料污染以及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这三个方面体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具有的韧性。徐总工认为疫情的规模和时间是无法预计的,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需统筹处理,城市才具有韧性。将中国与欧洲国家(德国和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应对疫情期间对涉及新冠病毒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发达国家并没有为单独医疗行业产生的垃圾建设处理设施,而是直接倒入焚烧厂垃圾池,然后直接进入焚烧炉焚烧处理,徐总工认为重要的是做好环卫作业人员的防护,而不是人为的、想象的、不切实际的给垃圾分类!
对于塑料污染,徐总工认为塑料为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需全面看待塑料污染,塑料之所以产生污染,只是没有妥善的收集处理,不要乱丢弃,收运全覆盖才是解决之道。但瑞士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日常废塑料回收利用生态效益低,丹麦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分析表明日常塑料袋用后作为垃圾袋再去焚烧生态效益最佳。
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徐总工认为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对于厨余垃圾,在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熟的厨余垃圾因为容易快速腐败,不作为厨余垃圾收集,而是只把不发臭的收集起来,徐总工认为厨余垃圾收集要把卫生问题放在首位。关于有害垃圾,他认为有害垃圾的收集与否其实影响并不大,因为量实在太小,只有生活垃圾的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他认为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更多的承担了宣传作用,而非真正作为有害垃圾收集之用。他认为无根据随意划定有害垃圾是不对的,结合我国目前的废物管理体系,有害垃圾实际上应该划定的越少越好,因为我们的经济和危险废物处理能力是不能支撑的。对于其他垃圾,德国其他垃圾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减少,徐总工认为其他垃圾中应该什么都有,什么都应该有,试图将其他垃圾纳入“其他”类别的垃圾是不现实,这是典型的教条主义,现实中无法实现的。
据报道,上海市目前每天分类收集的湿垃圾近万吨是巴黎一年的收集量。据北京市城管委统计,北京垃圾分类新规百日,7月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较5月增长了137%(来源:央广网,2020-08-09)。我国台湾省2300多万人口,2003年开始推行厨余垃圾分类,2018年台湾厨余垃圾分出量59.5万吨,折合1630吨/日。如果北京和台湾比较,可以看出,北京市百日相当于台湾十八年!但是收集的垃圾不能利用的部分还是需要送到垃圾焚烧厂焚烧。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中规定“尚未出台垃圾分类法规的地区,厨余垃圾资源化产品缺乏消纳途径的地区,厨余垃圾可纳入现有焚烧设施统筹处理。”因此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也能够体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韧性。最后徐总工补充道:“生活垃圾需要焚烧!”
原标题:徐海云:韧性城市建设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